
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凍卵 許給女人什...
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凍卵 許給女人什麼樣的未來?—
行動宣言
2023.05.26
台灣婦女健康行動網絡長期關心女性健康,推動女性/性別健康相關法案與政策。近年來,因名人的代言,加上少子女化及縣市政府補助政策上路等因素,「凍卵」成為熱門議題。2023年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凍卵
許給女人什麼樣的未來?」為題,旨在從女性/性別的角度思考凍卵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除了釐清相關思維、破除對凍卵的迷思,更要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一、凍卵不等於女性自主
在低使用率、低活產率的情況下,凍卵不等於讓女人擁有在人生任何階段想要有小孩都能實現的自由,高齡生產更可能增加女性及新生兒的健康風險;凍卵同樣無法保證能解決缺乏經濟基礎或合適伴侶的情況。將凍卵與女性自主劃上等號,實為一種迷思。
二、凍卵無法可管
根據目前國內法規,生殖細胞的保存由《人工生殖法》規範。然而,《人工生殖法》的規範對象僅有捐卵的女性,不包含社會性凍卵。換言之,凍卵目前無法可管。同時,對提供凍卵的機構也沒有規範及稽查標準,機構的設立及運行沒有任何監管及通報機制,僅由各家機構自行管理。
此外,凍卵的討論度越來越高,許多鼓勵凍卵的說法實則在操作女性對生育的焦慮,但卻缺乏凍卵技術相關資訊,可能導致女性錯誤的認知。事實上,凍卵屬醫療行為,相關廣告應受醫療廣告管制規範,特別是網紅分享凍卵過程這樣遊走法律邊緣的新型態廣告行為。
三、政府該不該補助凍卵?
根據研究,補助凍卵的成本效益低,加上目前缺乏法規規範、相關資訊不足,更不見得能提升女性生育自由,政府貿然補助凍卵不僅無法回應真正的社會問題,更再一次將出生率低落的責任歸咎到女性身上。種種考量皆指出依目前現況政府不宜補助凍卵。
四、將男性納入生殖健康的討論
根據台灣女人連線的調查,男性亦有保存精子的考量。政府對生育健康政策的討論與規劃不應只著重女性,此舉不僅忽視男性需求,更將男性排除於生育過程之外,強化生育只和女性有關的印象。
生育相關事宜及政策的討論應將男性納入。因為生育不僅和女性有關,同時也和男性息息相關,不同性別的需求、態度及相關研究都應納入參考。
凍卵是一種輔助生殖的醫療選項,女性在得到充分資訊後做出決定,是保存卵子品質的方式。但在目前資訊不完整、行銷語言的包圍下,女性很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完善女性健康環境,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建請衛生福利部提出凍卵技術相關資訊,包含卵子冷凍/解凍成功率、使用率、活產成功率、療程風險等,以及相關法律規範
二、建請衛生福利部積極管理凍卵行銷及廣告
三、建請衛生福利部訂定凍卵技術及機構管理法規,並研議擴大人工生殖施行的對象
四、建請衛生福利部訂定生殖健康相關政策時將男性納入考量
+ read more
【問卷報告】2023凍卵/凍精意向調查
台灣女人連線
2023凍卵/凍精意向調查
問卷報告
一、摘要
凍卵/凍精原是一種醫療選項,提供給因疾病影響生育力的患者。近幾年,因為技術持續發展,加上名人代言效應,社會性(非醫療因素)凍卵(以下簡稱凍卵)的討論熱度逐漸提升。然而,生育健康議題不只與女性有關,男性同樣重要。不同性別的需求與態度都應瞭解,相關的討論與規劃才能有更全面的考量。因此,台灣女人連線於2023年行動會議前進行問卷調查,嘗試從性別的角度瞭解民眾對凍卵/凍精的意向及態度。
本次調查共有1282份有效問卷,其中女性佔74.6%、男性25.4%。將近95%填答者年齡在20-49歲間,其所反應之態度與意見可為政策參考。
根據調查,不分性別皆超過四成考慮凍卵/凍精,顯示冷凍生殖細胞成為生殖輔助選項之一,更透露著男性亦有保存精子的考慮,對生育相關事宜的討論及政策思考,應將男性納入。並且,在如此高度的需求下,包含凍卵/凍精的方式與過程、冷凍/解凍成功率、活產成功率、健康風險與副作用等內容應有更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提供考慮凍卵/凍精者更清楚的資訊。
考慮凍卵/凍精者集中在30-39歲。考慮凍卵的女性,最多年齡分布在30-39歲;男性則是35-44歲,顯示不同性別在考慮保存卵子/精子品質上年齡的差異,男性較女性晚5歲。
考慮凍卵/凍精的主要原因為「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次為「沒有合適的伴侶」以及「沒特別什麼原因,先留下生育的機會」。女性考慮凍卵的主要原因為「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男性考慮凍精的主要原因則是「沒有合適的伴侶」、「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及「沒特別什麼原因,先留下生育的機會」。由此可知,經濟因素是民眾思考延後生育的主要原因,而非經常被討論的職涯發展或完成學業。
猶豫是否要凍卵/凍精的原因,則以「擔心費用負擔不起」與「不確定是否要生育」為主要原因。女性猶豫是否要凍卵的原因主要是「擔心費用負擔不起」;男性的原因則是:「對相關資訊不是很瞭解」,推測可能是因為坊間較少凍精相關訊息,男性難獲得資訊。
不考慮凍卵/凍精原因中,最多被提及的為「沒有生育的計畫」及「生育的事順其自然」。女性不考慮凍卵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生育的計畫」;男性的主要原因則為「生育的事順其自然」,不同性別的態度很類似。
而考慮凍卵/凍精者對相關資訊與法規是否瞭解呢?將近八成的人知道使用冷凍的卵子/精子懷孕生子需有人工生殖的過程,然而,卻僅有不到三成的人瞭解只有「不孕夫妻」才能進行人工生殖,顯示民眾對人工生殖相關規定所知有限。
二、問卷說明
(一)
問卷目的:本問卷調查民眾對凍卵/凍精的態度及意向
(二) 調查時間:2023年3月至5月
(三) 調查對象:一般民眾
(四) 進行方式:網路問卷
(五) 問卷總數:總回收1289份,有效問卷1282份
三、 問卷內容
(一) 基本資料
本次調查填答者,生理女性74.6%、生理男性25.4%;年齡最多分布在40-44歲、35-39歲及30-34歲。
圖1:性別比例
圖2:年齡分布
(二) 凍卵/凍精意向及態度討論
1.凍卵/凍精意向分析
#超過四成民眾考慮冷凍生殖細胞
本次調查中,41.9%考慮凍卵/凍精、24.6%不確定、33.5%不考慮;女性中有42.1%考慮凍卵、24.4%不確定、33.6%不考慮凍卵;男性則有41.5%考慮凍精、24.9%不確定、33.5%不考慮凍精。
圖3:女性凍卵/男性凍精意向比例
上述數字顯示,不僅女性考慮凍卵,男性同樣有凍精的考量。生育不僅與女性有關,亦和男性息息相關,相關事宜的討論及政策思考,不應偏重於女性,應同時將男性納入。
#考慮凍卵/凍精者中,30-39歲佔最多數
考慮凍精/凍卵的民眾中,以30-34歲佔多數、35-39歲次之(圖4)。考慮凍卵的女性中,30-34歲佔多數、35-39歲次之;考慮凍精的男性,則以35-39歲、40-44歲佔多數。顯示不同性別考慮保存卵/精品質的年齡不同,男性較女性晚了5歲。
圖4:考慮凍卵/凍精者年齡分布
2.要不要凍卵/凍精的原因
#考慮凍卵/凍精的原因最主要是「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
在考慮冷凍卵子或精子的原因中,最多被提及的是「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沒有合適的伴侶」,以及「沒特別什麼原因,先留下生育的機會」。
女性考慮進行凍卵的主要原因是「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沒有合適的伴侶」,以及「沒特別什麼原因,先留下生育的機會」;男性考慮凍精的主要原因有三則是「沒有合適的伴侶」、「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及「沒特別什麼原因,先留下生育的機會」(圖5)。
圖5:女性凍卵/男性凍精的原因
由上述內容可知,「經濟因素」及「缺乏合適的伴侶」是民眾考慮延後生育的主要原因,而非經常討論的完成學業、衝刺事業等面向。在其他因素的分享中,可見單身女性及同性伴侶在目前法律規範下無法使用人工生殖的限制。因此,相關單位討論生育及凍卵相關政策時,這些因素及法規限制應一併納入考慮,才能更貼近生育需求。
#猶豫是否要冷凍生殖細胞的主要原因是「擔心費用負擔不起」
在猶豫要不要冷凍卵子/精子的原因中,最多被提及的原因是「擔心費用負擔不起」、「不確定是否要生育」,與「對相關資訊不是很瞭解」。
女性猶豫是否要凍卵的原因主要是「擔心費用負擔不起」、「不確定是否要生育」,與「對相關資訊不是很瞭解」;男性的原因則是:「對相關資訊不是很瞭解」、「擔心費用負擔不起」以及「不確定是否要生育」(圖6)。
「費用」是民眾猶豫是否要冷凍生殖細胞的主要原因,而在性別部分,凍精的資訊較少,推測這是男性較不瞭解相關資訊的原因。
圖6:女性/男性猶豫是否要凍卵/凍精的原因
#不考慮冷凍生殖細胞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生育的計畫」
在不考慮冷凍卵子或精子的原因中,最多被提及的是「沒有生育的計畫」、「生育的事順其自然」與「已經懷孕/已經有孩子」。
女性不考慮凍卵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生育的計畫」、「生育的事順其自然」及「已經懷孕/已經有孩子」;男性的主要原因則為:「生育的事順其自然」、「已經懷孕/已經有孩子」以及「沒有生育的計畫」,性別間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其他原因的內容中,歸納大致有「醫療因素」及「法規限制」兩大面向,包含懷疑凍卵及人工生殖成效;人工生殖法規限制單身女性或同性伴侶無法使用凍卵等。
圖7:女性/男性不考慮凍卵/凍精的原因
3.對法規的瞭解
#近8成民眾瞭解使用冷凍的卵子/精子懷孕生子需進行人工生殖,不到三成民眾瞭解法規對施行人工生殖的限制
考慮凍卵/凍精的民眾中,將近8成知道使用冷凍的卵子/精子懷孕生子需經過人工生殖。然而,低於三成的人瞭解僅有「不孕夫妻」才能進行人工生殖,顯示民眾對相關法規瞭解不足,不同性別沒有顯著不同。
對於冷凍生殖細胞相關資訊的說明,除了醫學過程與數據,更應包含法規內容,以免民眾在資訊不清的情況下凍卵/凍精,卻陷入無法使用的困境。
圖8:「是否知道使用冷凍的卵/精還運昇子需進行人工生殖」之比例
圖9:人工生殖法規限制答對率
四、結論與建議
本問卷為國內第一份針對凍卵/凍精意向的調查,除了理解相關意願及因素,更嘗試從性別的角度開啟討論,不只討論凍卵,亦將凍精納入。這是因為生育健康議題不只與女性有關,亦和男性息息相關。不同性別的需求及態度都應瞭解、參考,相關的討論與規劃才能有更全面的考量。正值國內凍卵補助政策討論如火如荼之際,本次調查結果可供參考。
首先,現有對冷凍生殖細胞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凍卵,補助政策亦僅有凍卵。然而此次調查顯示,男性也有保存精子的考量。政府對生育健康政策的討論和規劃不應只著重女性,此舉不僅忽視男性需求,更有將男性撇除於生育過程之外、強化生育只與女性有關的效應。
其次,有意或猶豫是否要凍卵/凍精的民眾超過六成六,比例甚高,但瞭解相關法規的比例卻不高。推測是因為坊間的資訊大多是經過包裝的片面訊息,缺乏實在、完整的內容。為避免民眾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被誤導,政府應主動提供完整、不偏頗的醫學及法規資訊。
最後,「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生養孩子」以及「缺乏合適的伴侶」是民眾考慮冷凍卵子或精子的主要原因,而非時常被提及的職涯規劃或完成學業。規劃補助凍卵或相關生育健康政策時,應加以考慮這些因素以貼近需求。
+ read more

【會議】台灣女人連線出席112年度【經陰道手術修補網...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攸關女性健康的醫療植入物議題,並於2019年召開記者會,指出政府未積極管理多國禁用的陰道人工網膜問題,後續更積極倡議和爭取,政府和醫界終於在2021年開始進行「國內陰道人工網膜植入物登錄建置研究」,預計研議登錄系統與制度,以追蹤患者健康。
經陰道手術修補網(簡稱TVM),今日,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召開112年度【TVM】病患登錄制度專家共識會議,研議TVM
病患登錄制度線上系統功能改善議題,台灣女人連線代表婦女團體出席專家會議表達意見,未來台灣女人連線亦將持續關注後續發展,並積極參與相關會議表達意見。
+ read more
【投書】凍卵挽救生育率 想太多?還是想太少?
作者: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陳書芳
近來有縣市提出凍卵補助,亦有立委質詢要求衛福部研議補助凍卵的可能性。一時間,「凍卵」成了解決晚婚晚育的良方。真是如此嗎?
補助凍卵究竟為了甚麼?
當政府以公共預算提出凍卵補助時,不可迴避的提問是:這個政策要達到什麼目的?為了提高生育率?要提高多少呢?
根據國際的研究,女性選擇凍卵的主要原因並非職涯或學習規劃,而是缺乏合適的伴侶。台灣女性凍卵的需求跟原因又是什麼呢?目前沒有資料可以參考。在不瞭解這些資訊的情況下,想透過補助凍卵提高生育率,可能是緣木求魚。
國際研究指出,凍卵後真正解凍使用的人不到20%。而卵子解凍後需進行人工生殖,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則約在30%至40%。國內目前有的長期追蹤數據是台大醫院婦產科2022年發表的研究,18年間645名凍卵女性,解凍使用率不到10%,而最終活產的是17人,僅有2.6%。
在解凍使用率及活產率都這麼低的情況下,以政府預算補助凍卵合理嗎?有必要嗎?何不將這些經費用來提升整體的育兒環境?
凍卵缺乏監管機制
凍卵的重點在後續解凍使用時的卵子狀態,才不至於在保存多年後卻無法使用。美國就曾發生幾起生殖機構設備故障,造成冷凍的卵子及胚胎損壞。因此,需要進一步探問的是,台灣對凍卵機構的管理是什麼?消費者如何保障權益?
事實是,在台灣,凍卵目前無「法」可管。
根據目前法規,生殖細胞的保存由《人工生殖法》規範。然而,《人工生殖法》的規範範圍僅有捐卵的女性,不包含保存卵子給以後的自己使用之情況。並且,對於提供凍卵的機構也沒有規範。換言之,凍卵機構的設立及運行沒有任何監管機制,僅由各家機構自行管理。若是女性凍卵後,卵子保存不當,便成了個人與凍卵機構的糾紛。
在補助凍卵前,政府應先完善對人工生殖相關機構的監管機制,包括對設備的監控管理、對冷凍成功率/解凍成功率等相關數據的追蹤、對女性或胎兒的健康評估、對廣告的管理等部分,再來談補助,否則就跟將預算丟進水裡一般虛無。
推動凍卵可能掩蓋真正的社會問題
女性個人在經過評估後選擇凍卵,可能是保存生育力的一種方式。但若是政府要推動相關政策,則需要更多的評估、規劃與配套,而非頭痛醫頭地灑錢補助。除了成效可能不彰,更必須謹慎面對後續的社會影響。
延遲生育的結構性因素很多,相關研究也多有探討。若在沒有配套的情況下推動凍卵,可能掩蓋真正的問題,再一次地將生育責任與壓力強加給女性個人,對解決晚婚晚育的問題並無幫助。
本篇為原文,投書刊於《自由廣場-凍卵挽救生育率?》(2023.04.20)
+ read more

【問卷調查】你考慮凍卵或凍精嗎?
【凍卵凍精意向調查】https://forms.gle/cody2MQ5aDaNCnCZ6
你考慮凍卵/凍精嗎?要或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請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這份問卷以不記名方式處理,敬請安心填答。
為了瞭解民眾對凍卵/凍精的態度與意向,台灣女人連線進行此項問卷調查。蒐集意見後,將於2023年5月26日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正式呈交給衛福部,表達相關意見。
你的每一項答案,都將成為理解台灣生育意向的依據,誠摯邀請填答[👉]
https://forms.gle/cody2MQ5aDaNCnCZ6
+ read more

【行動】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
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以來,為響應「528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性別健康議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2004年,為平衡醫療體系的男性本位思考、提供女性完整健康資訊與促成具性別意涵的健康政策,台灣女人連線與全台各地婦女團體、醫事團體等組織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對女性/性別健康相關議題進行倡議與研討,迄今已有超過60個團體參加。
網絡成員每年共同決定528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經過具女性/性別眼光之議題倡議、宣導、討論或調查行動後,於528行動會議中向政府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以促進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並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
本屆主題:「凍卵 許給女人什麼樣的未來?」
凍卵,原是一種醫療選項,提供給可能因治療疾病影響生育力的女性。近幾年,因為技術持續發展,加上名人代言效應,社會性(非醫療因素)凍卵的討論熱度逐漸提升。
在美國,Facebook與Apple自2015年開始補助女性員工社會性凍卵,此後,越來越多矽谷企業加入這個行列,凍卵成為一項「就業福利」。在台灣,多個縣市陸續提出凍卵補助政策,衛生福利部亦面臨是否要補助的提問,後續如何執行引發關注。可見凍卵不僅是熱門的話題,更成為公、私部門生育政策的選項之一。
「凍卵」似乎成了女性擺脫生理時鐘枷鎖、掌握生育時間的最佳方法,讓女人在人生道路上爭取更多時間發展職涯,獲得了生育自主與自由。醫療技術的進步讓女人處於有史以來最不受生理限制的階段,真是如此嗎?
第二十六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凍卵
許給女人什麼樣的未來?」為主題進行系列活動,從女性/性別的角度討論凍卵及其帶來的社會現象,除了釐清相關思維、破除對「凍卵」的迷思,更要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基於上述需求,2023年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將在5月26日(星期五)於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召開。會中各地團體代表將針對今年主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對衛生福利部的建言,會後將拜會衛生福利部,就會議結論與部長進行意見的交流與溝通,表達今年行動會議建言。
* 會議時間:2023年5月26日(星期五)上午9:30
*
會議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703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2號)
*
參加對象: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成員及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民眾(每團體以2人為限;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 報名方式:請於5月10日前填寫線上報名表
* 會議流程:(暫定)
時間
內容
09:00-09:30
報到
09:30-10:45
歷屆會議成果檢視及討論
10:45-11:00
2023議題推動報告
11:00-11:30
綜合討論
11:30-12:00
提出行動宣言
12:00-13:30
午餐
13:30-
拜會衛生主管機關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