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理孕母議題專區】上線!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注「代理孕母」議題,因為這不僅關乎女性健康,更深刻影響人的價值和社會倫理,且與現行的法律多有扞格,是非常複雜且多面向的議題。
為了從多元視角探討代理孕母的迷思與現實、拆解常見的誤解,並呈現相關行動,我們建置了「代理孕母議題專區」,不僅彙整豐富的資料,更提供深入的討論,是想瞭解代理孕母議題重要的資源,歡迎瀏覽並與我們分享您的看法。
+ read more
/20240731.png)
【議題前線】加入乳房植入物登錄 健康有保障!
乳房植入物是一種醫療器材,常見用於整形和乳房重建。乳房植入物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是長期的討論重點。
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多次報導,因為乳房植入物可能引發淋巴癌的疑慮,國際間相關單位多有動作,包含美國、澳洲、法國等國下架禁用多款植入物,更名千名受害者集體對藥廠提出訴訟。
為了追蹤乳房植入物使用者的健康情形,也為了在植入物有任何問題時能儘速聯絡上使用者,美國、荷蘭、澳洲、英國等國都建立了乳房植入物登錄系統。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9年開始推動建立乳房植入物登錄系統以保障婦女健康,在我們的持續呼籲下,衛福部自2020年起委託臺北醫學大學建置「臺灣乳房植入物登錄制度」,歷經數年完成建置,目前正在推廣使用。
什麼是乳房植入物相關淋巴癌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是一種罕見的淋巴癌,可能出現在身體的許多部位。2011年,美國FDA指出有些ALCL的發生和乳房植入物可能有關,稱之為BIA-ALCL(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這是免疫系統的癌症,不是乳癌,超過八成的BIA-ALCL發生在絨毛面的乳房植入物。
台灣在2021年出現了首例病例。亞洲地區包含日本、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等地亦都有病例,BIA-ALCL並非僅出現在歐美等地。
乳房植入物登錄有什麼用?
乳房植入物登錄系統在保護個資的前提下,紀錄患者的手術記錄、植入物類型和後續健康狀況等。這些資料能讓醫療人員準確地評估患者健康情況,更能長期追蹤使用者的健康情形。
另一重要功能則是,當植入物發生各種安全問題時,能儘速與使用者取得聯繫。例如,BIA-ALCL通常在使用植入物的8-10年後確診,在手術後這麼長的時間下,很難找到使用者確認健康情況。若有登錄,則可盡速識別,並通知受影響的患者進行健康檢查和必要的治療,以最大程度減少健康風險。
快加入乳房植入物登錄!
乳房植入物登錄系統的建立,對所有女性朋友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健康保障措施。國際經驗告訴我們,透過這個系統能有效追蹤植入物的使用情況,及早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台灣目前的登錄制度是「自願性登錄」,只要有接受乳房植入物相關手術,不論置入或取出,皆有資格可以參與。為了讓更多使用者瞭解登錄制度的存在及重要性,台灣女人連線持續要求衛福部於乳房植入物手術說明書內說明登錄制度,目前業已加入。
參與登錄系統的流程相當簡單,只要簽署參與同意書,醫師會將手術資料登錄於系統內。若想退出系統,也可隨時提出要求,不會影響到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權益。
我們呼籲所有已經或準備接受乳房植入手術的女性朋友,積極參與登錄,讓自己多一份保障。這不僅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保障!
+ read more
【會議】「大性別小女人? 婦團的下一哩路!」婦女論...
台灣女人連線
大性別小女人? 婦團的下一哩路!
婦女論壇
🔸會議緣起
婦女運動為台灣社會帶來了許多變化,透過推動各種性平政策與法案生成,致力於消除性別歧視,保障婦女基本權益,包括教育、就業、健康和安全等。同時,也努力提高社會對婦女權益與性別平等議題的關注和認識,促進社會觀念的進步。但女性仍然面臨著許多困境和挑戰,例如性別健康差異被忽視、懷孕歧視、薪資差距、性騷擾、性暴力等各類問題依舊存在。此外,新興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帶來新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例如私密影像外洩、受到性別偏見影響的AI程式等。這些問題持續對女性造成傷害,需要婦女團體繼續努力,促進實質的性別平等。
然而,近年來有些婦團姊妹感受到性別議題似乎逐漸超過婦女議題,婦女議題在性別的討論中似乎逐漸被邊緣化,在政策和資源分配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婦女團體對此現況多有焦慮,於未來路線方向及運作模式也深覺不安。
為了釐清此一情況,台灣女人連線邀請政策規劃者及婦女、性別團體代表共同討論,分享經驗與觀察,期望找到合作的機會,形成更緊密的聯盟,追求性別平等的實現。
🔸會議時間:2024年8月3日(星期六) 上午9:30
🔸會議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203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
🔸參加對象:關心性別議題的團體代表、學生、民眾,以及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成員等(每團體以2人為限;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報名方式:於7月26日前填寫線上報名表
🔸會議流程
時間
主題
主持人/發言人
9:00-9:30
報到
9:30-9:40
開場引言
林綠紅(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9:40-10:20
婦女政策推動與展望
吳秀貞(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處長)
杜慈容(桃園市婦幼發展局局長)
10:20-11:20
婦女團體倡議、經營策略以及現況分享
黃鈴翔(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彭渰雯(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魏淑珠(台中市婦女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王介言(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總監)
11:20-12:30
綜合討論
+ read more
/20240621.png)
【議題前線】國中男生要不要納入公費施打HPV疫苗?
在商機的炒作下,國中男生要不要納入公費施打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一直是一個時而浮上社會的議題。近日報載,衛生福利部部長表示,最快在2025年開始實施。國家照護人民的健康值得肯定,但我們希望這樣的決策不是建立在立法委員質詢的「有58個國家已經施行」,或「落實男女平等」的說法,而是有完整的政策評估,如:施打的目的、效益及預算的編列等。
在這個政策施行前,我們有幾點建議:
請善盡告知義務,不要讓男性誤為可以防治性病
2006年,HPV疫苗在台灣上市時,很多男人要去中國前,都去打此疫苗,以為可以預防性病。另,亦有男人得了性病去打此疫苗,以為可以治療。
事實上,男孩施打HPV疫苗的目的,根據其仿單,可以預防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肛門癌及生殖器疣(菜花)。至於可以預防口咽或其他頭頸部位之聲稱,還需要更多試驗證明其臨床效益(註1),也就是說其科學實證尚不足夠。
因此,HPV疫苗不會預防菜花以外的任何性病,更不會治療疾病。為了避免誤解及影響安全性行為的落實,國中男孩施打的同意書或衛教應善盡告知疫苗的適應症。
參考WHO建議:男孩可以施打一劑
九價HPV疫苗一劑約5千─6千元。如全面公費施打國中男生,現在每年約7萬名國中男生,保守估計約需7億元。雖然衛福部會分攤部分費用,對於地方縣市政府可能還是一筆大的負擔,也可能會排擠到其他需求。
2022年12月WHO更新了HPV疫苗的指引,建議單劑量方案(稱為適應症外使用單劑量替代方案,註4),指出此方案與兩劑方案提供相當的功效和持久性保護。國際間已經有許多國家已經採取此打一劑的方案。
在台灣男性肛門癌的病例很少,約佔腸胃道癌症的1-2%(註2、3)。依此看來,男孩施打的效益應較多在預防生殖器疣上,而防癌的效益較小。由此來評估,加上WHO的新建議,男孩施打一劑,應屬足夠,可以減少政府負擔。目前國中女孩施打兩劑。如果也採取新的建議,公費施打女孩、男孩各打一劑,那麼就更不會增加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負擔了。
健康照顧要有性別思考,有「差別對待」並不代表「不平等」
男性女性因為生/心理差異及社會文化影響,在健康的照護及維護上會有不同的對待。這不是不平等。
若要疫苗補助擴及男孩,前提不應是為了落實男女健康平權,而是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它的效力及效益評估,否則只是假象及浪費。
台灣女人連線樂見民代呼籲疫苗政策保障國人健康,然而,疫苗接種涉及國家資源分配,政府回應民代的要求時,應考量科學證據、疾病負擔與成本效益,才能使其政策效益最大化。
註1、根據HPV疫苗仿單:
預防口咽或其他頭頸部位之適應症是「依據預防HPV相關肛門、生殖器部位疾病的有效性及其他證據」加速核准,還需要更多試驗證明其臨床效益。
註2、台灣癌症登錄數據2021年「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總共發生率為每10萬人38.42及死亡率為14.46。沒有僅就肛門癌的相關數據。
註3、參考美國NIH的數據,肛門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分別為每10萬人1.9及0.3。
註4、世界衛生組織現在建議:
* 9-14 歲女孩:一劑或兩劑
* 15-20 歲女孩和女性: 一劑或兩劑
* 21 歲以上女性:兩劑
+ read more
【聲明】駁斥立法委員陳昭姿對本會之不實指控
台灣女人連線
聲明
有關立法委員陳昭姿於2024/06/07院會總質詢中指涉本會「對外公開徵求美名為小編實為網軍」之不實指控,本會聲明如下:
一、本會為倡議型非營利團體,長期關心女性及性別健康相關議題。我們秉持社會倡議精神,監督政府政策的制訂及執行並提出論述及觀點,以保障人民的權益。本會招募社群小編於網路平台推動理念,乃是社團組織的倡議方式,並無所謂付費養網軍之情事。
二、本會基於政府在「代理孕母」議題多有疑義且未能達到社會共識之下,便擬透過人工生殖法修法強推代孕感到不妥,故而積極透過各項平台提出民間意見及看法,所有管道及意見皆公開透明且內容可受公評。同時再次強調本會是一個關心社會的民間團體,並無任何凌駕政府組織之權力或能力。
三、陳委員針對本會之指控既不實亦不合理。本會對於陳委員在國會殿堂上做出如此非理性非事實之個人情緒發言甚表遺憾,更呼籲立法委員應是站在公共利益角度保護民眾為民眾發聲的角色,不應在言論免責權的保護下恣意發表對特定單位及個人之不實言論。
台灣女人連線 2024/06/11
+ read more

第二十七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幸福更年期 超前...
第二十七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幸福更年期 超前部署!—
行動宣言
2024.5.28
台灣婦女健康行動網絡長期關心女性健康,推動女性/性別健康相關法案與政策。2024年第二十七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幸福更年期
超前部署!」為題,關注女性更年期需求,因為更年期是女性生命歷程中重要且複雜的階段,伴隨著賀爾蒙變化、老化及生活形態轉變等身心挑戰,這不只是生理變化的過程,更是重要的人生轉折階段。
一、疏於關注的更年期女性需求
在台灣,因為90年代有荷爾蒙替代療法(HRT)商業利益的操作,更年期被醫療化,成了社會關注的議題。此期間,台灣政府對更年期沒有積極的政策。2002年美國大型研究WHI指出HRT「弊大於利」,衛福部在婦團要求下訂定HRT衛教手冊,此後商業的炒作消失,更年期議題也漸漸被遺忘。
近年來,英美國會議員相繼提出更年期相關法案,期刊發表大量更年期研究。而在台灣,20年來,衛福部更年期預算編列不足,設置作用不大的更年期諮詢專線、有限地辦理更年期成長營及醫事人員教育訓練等,並沒有更多、更及時更新的作為。而此行動會議會前的直播及座談在在顯示台灣女性對瞭解更年期與新資訊的渴望,衛福部應該要瞭解社會變遷下更年期女性的需求並制訂對應的政策。
二、身體健康的維護
更年期健康的改善及促進主要在更年期現象(如潮紅、失眠等)、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尿失禁等,對此期間肌肉流失及骨骼的問題較少著墨。事實上,肌肉骨骼的健康關係著中老年人的活動及行動的自由,是健康老化的基礎。然而,大多數的人並不瞭解。
從行動會議會前的座談會中,參與者瞭解其重要性,表達對肌力訓練學習的熱切;而講師有不同的強調面向,包括人體結構、骨鬆預防、日常姿勢與核心肌群的訓練等,突顯了肌力訓練的範圍寬廣,需要有整合性的內容。政府應提供更年期女性肌力訓練基礎指引,完整涵蓋更年期女性健康需求。
三、重新調整未來生命的經營
從台灣女性平均餘命來看,女人更年期後的存活時間可能長達30年。這對於無論有無婚育的女性來說,都是卸下社會對女性「生子育女」的期待,走向新的人生階段。如何面對及因應空巢、不再被需要、孤獨、生死、人際關係的改變以及如何規劃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人生清單等都是新的課題。
政府應制訂政策,促進女性之間的經驗分享以及與社會的對話,以做出適合自己未來的生命規劃。
四、超前部署─賦能女性EMPOWER
最新研究指出更年期管理應以「賦能」的方式。「賦能模式」強調讓女性獲得知識、建立信心和擁有自我決定的能力,以對健康照護和生活方式做出適當的選擇及規劃。政府應提供中立客觀、正確、容易理解的更年期相關資訊,並營造友善的社會及職場環境,促進更年期女性賦能模式的建立,讓女性更理性、更正向地面對更年期階段的變化與挑戰。
超前部署不應只始於更年期,有些健康問題如能在年輕時就有認知及採取行動,就可以阻止或減緩不可逆的發展,如:年輕時存骨本防老來骨質疏鬆;產後骨盆底肌群的訓練防尿失禁;以及懷孕生產不良事件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追蹤等。因此,政府政策宣導應更超前擴及年輕族群。
五、正面看待更年期
更年期是提醒女性身體、生命歷程轉變的生理信號。然而,它被疾病化、污名為喪失生育力、年老貌醜,使女性失去自信。現在,社會應翻轉對更年期的看法,我們應重新審視女性的價值及定位,肯定更年期婦女在有酬和無酬勞動力中的技能及付出。更重要的是,她們長年累積的經驗及智慧對於下一代是無可取代的傳承。
綜上所述,為了讓女性更年期更幸福更健康,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衛生福利部應對本土中高齡女性健康研究投注更多資源,包括大型的更年期現況調查,以瞭解台灣中高齡女性的健康現況及需求。
二、建請政府研擬以「女性賦能」為基礎的更年期超前部署政策,以利「認知行為治療(CBT)」及「共同決策(SDM)」的推動。超前部署並應提前至年輕世代。
三、建請衛生福利部提出更年期肌力訓練方案,包含訓練內容及相關的補助及措施。
四、建請衛生福利部研擬提供40-45歲女性骨鬆高風險族群骨質密度檢測補助,以防到老年發生骨折才就診,延誤及早介入改善的時機。
五、政府應提倡正面看待更年期,去除更年期的污名及過度醫療,正向引導社會的觀點。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