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健康

【問卷調查】台灣生產事故救濟意見調查
【問卷調查】台灣生產事故救濟意見調查
你知道《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嗎?https://forms.gle/VFvKSuUbxmfCdQ5r8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是台灣針對生產過程中發生死亡、身心障礙等事故,提供補償救濟的法案。   台灣女人連線希望了解社會大眾對此制度的認識與看法,進行本次問卷調查。本問卷針對18歲以上、目前居住於台灣的民眾進行調查,採不記名填寫方式,填答時間約為三分鐘內,敬請安心填答。調查時間為2025年6月16日至2025年6月30日,您的每一項回覆,都是推動制度檢討與政策改革的重要參考,感謝您的參與與協助!   問卷連結:https://forms.gle/VFvKSuUbxmfCdQ5r8  
+ read more
【議題前線】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發聲,衛福部聽到了!
【議題前線】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發聲,衛福部聽到了...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4年與全台各地婦女團體、醫事團體等組織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不同女性/性別健康相關議題進行倡議與研討後,向政府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以促進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   去年,第二十七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幸福更年期超前部署」為主題,關注女性更年期需求。會中,關注紅斑性狼瘡的病友團體「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代表向衛生福利部提出,因紅斑性狼瘡患者使用類固醇藥物,常發生骨質疏鬆的狀況,是高風險群。但是她們需要質疏鬆症治療藥物時,健保並不給付。故希望政府能夠關注這個問題。   去年12月中央健康保險署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擴增給付規定,提前至初級預防,在未發生骨折,但具有高危險因子之骨質疏鬆症及骨質疏少症病人。並於114年2月13日公告。因此,因使用類固醇藥物而產生骨鬆問題的紅斑性狼瘡病友也能使用健保給付用藥了!   這項消息令我們非常振奮,也顯示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及其後的拜會衛福部,直接向主管機關提出訴求是有效的行動。同時也肯定衛生福利部能聽見基層的需求,讓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能真正實踐。       中央健保署新聞(113.12.21):https://www.mohw.gov.tw/cp-16-80934-1.html 中央健保署公告(114.02.13):https://www.nhi.gov.tw/ch/cp-17914-b92e7-3258-1.html      
+ read more
第二十八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健康 看見性別差異
第二十八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健康 看見性別差...
第二十八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健康 看見性別差異— 行動宣言 2025.5.28 台灣婦女健康行動網絡長期關心女性健康,致力於推動女性/性別健康相關法令及政策的制訂與落實,期使健康政策更貼近女性及多元性別群體的實際需求。2025年第二十八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健康 看見性別差異」為題,關注健康與醫學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性別視角,聚焦於健康研究、公共政策與法律制度中長期「看不見性別」的結構性問題,深入檢視制度盲點,並思考可行的改變方向。   一、醫學與人體研究應納入性別考量 長期以來,台灣的健康、醫學研究普遍假設健康是中性的,不因性別而有所差異。從藥物試驗設計、人體研究規劃,到研究成果的分析與應用,往往以男性身體作為標準模型,忽視不同性別在生理機制、疾病表現、治療反應與社會處境上的差異。這樣的偏誤,不僅造成研究成果無法反應真實世界的性別差異,也可能擴大臨床診療的錯誤風險。 經過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多年倡議,政府陸續發布了《藥品臨床試驗納入性別考量指引》、《醫療器材臨床試驗性別差異評估指引》及《人體研究納入性別考量操作指引》,象徵制度面改變的起步。然而這些指引仍多屬建議性質,並無強制性,如何落實與監督仍有待努力,例如,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未將「是否納入性別考量」作為必要審查項目;臨床試驗未要求揭露性別統計與分析。特別是在AI醫療與大數據分析快速發展的當下,若資料蒐集、模型設計與結果詮釋缺乏性別觀點,將可能進一步複製甚至擴大現有的健康不平等。   二、公共衛生政策需有性別思考 公共衛生政策同樣長期侷限於「健康中性」的迷思之中。在疾病預防、健康促進與照護資源配置等面向,性別差異經常被視為「特殊情況」或「次要考量」,導致女性的實際需求遭到邊緣化甚至忽視。這種結構性排除,特別在女性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就心血管健康而言,女性的臨床表現與男性不盡相同,常被定位為「不典型」,因此較容易遭到誤診或延誤治療。糖尿病方面,女性的血糖變化受荷爾蒙波動影響,特別是在月經週期、懷孕與更年期等生命階段,照護與醫療需求應有別於男性。至於失智症,女性不僅罹病率高於男性,致病原因及機轉也有所差異,同時還時常擔任照護者,承擔沉重的身心與經濟壓力。 儘管已有大量研究指出這些性別差異,台灣在疾病防治與健康促進政策規劃上,仍缺乏從性別思考,使得政策難以有效回應不同性別群體的實際需求,制度性忽視與不平等也隨之延續。   三、健康相關法規的性別盲點 台灣的健康相關法規同樣長期缺乏性別意識,甚至內建對女性身體與生育的控制邏輯。包括《優生保健法》規定已婚婦女進行人工流產須經配偶同意、《人工生殖法》排除單身女性及女同志伴侶使用輔助生殖技術,以及《刑法》中仍有墮胎罪的規範等,皆反映出台灣法制對女性身體自主的限制,以及對多元家庭形式的制度性排擠。 《刑法》墮胎罪不僅違背國際人權發展趨勢,更對女性健康與自主造成制度性壓迫。2024年11月6日,婦女團體及多位立法委員召開記者會,要求墮胎除罪,得到廣大社會回應與支持。   綜上所述,為了讓健康研究、政策及法規更具性別意識,回應女性與多元性別群體在健康體系中長期被忽視的處境,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建請衛生福利部修正《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組織及運作管理辦法》,將「性別考量」列為研究計畫之應審查事項;其次,審查委員與計畫主持人之訓練應包含性別與研究之議題。 二、建請衛生福利部強化「臨床試驗登錄系統」,將研究中受試者的性別統計與性別分析結果列為應登錄事項,提升研究過程及成果的公開性與可信度。 三、建請衛生福利部針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失智症等疾病,推動具性別意識的國家型研究計畫,蒐集本土數據,作為未來健康政策制訂與醫療照護設計的重要依據。 四、建請衛生福利部與法務部儘速研議廢除刑法墮胎罪章,並同步修訂《優生保健法》以因應相關法規的變動。        
+ read more
【活動紀實】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學生訪談「捐卵廣告議題」
【活動紀實】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學生訪談「捐卵廣告議題...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官曉薇老師所帶領的「性別人權與正義」課程小組同學今日(5/19)來訪台灣女人連線,與常務理事黃淑英及秘書長陳書芳針對「捐卵廣告的風險呈現」議題進行交流及合作提案。   鑒於目前網路上針對年輕女性的捐卵廣告越來越多,內容大多主打「高報酬、輕鬆捐」,卻幾乎沒有提到潛在的醫療風險、心理壓力,或術後照護。這樣的資訊落差,很可能讓許多女性在不充分理解的狀況下做出身體上的重大承諾。因此該小組同學嘗試設計一個資訊平台,協助潛在捐卵者在做出決定前,能有更多釐清與準備。   此外,亦期望透過制度層面採取行動,透過向主管機關提出檢舉未揭露醫療風險、可能違反醫療廣告規範等,保護女性身體自主與資訊權。        
+ read more
【座談會】政策 看見性別!從刑法墮胎罪談起(台北場)
【座談會】政策 看見性別!從刑法墮胎罪談起(台北場)
🔹日期: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14:00-16:00 🔹地點:女書店(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參與對象:一般民眾 🔹費用:免費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Py4uhJfiFwLm1BQ6A   ℹ️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   ✏座談簡介✏ 你知道嗎?台灣《刑法》至今仍保留「墮胎罪」的規定,而《優生保健法》更要求,已婚女性進行人工流產需經配偶同意。這些法規,深刻地影響著女性的身體自主與健康權利。   2024年10月,法務部提出提高「墮胎罪」罰則的修法草案,意外掀起一波世代對話與社會覺醒。許多年輕女性首次驚覺,在這個被視為亞洲性平第一的台灣,自己的身體竟然仍受到法律的層層控管。雖然草案最終在批評聲中撤回,但問題本身——墮胎罪的存在與配偶同意的規定——仍舊沒有解決。   這場座談,除了回顧此次引發廣泛關注的修法事件,更將進一步討論人工流產該不該除罪?配偶同意的限制是否該取消?在未來修法的過程中,如何實踐真正的健康正義與性別平等?   邀請你一同加入這場公民對話,不只是來聽,更是來思考、來發聲。讓我們從制度的盲點出發,蒐集社會各界的聲音,為未來的修法注入性別觀點與民主能量。   這不只是一場關於人工流產的座談,更是一場關於權利、健康與自由的集體討論。   你的出席,就是改變的開始!   ✏講者介紹✏ 🔸林綠紅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 🔸官曉薇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read more
【議題前線】讓多元被看見、讓如廁更友善
【議題前線】讓多元被看見、讓如廁更友善
在性別多元的社會,友善的如廁環境一直是需要關注的議題。   日前行政院召開第32次的行政院性別平等會議,會中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提出「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期望落實「性別平等」與「不遺漏任何人」的原則,提供舒適、安全、有尊嚴的如廁空間。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公共廁所是不少LGBT族群感到不安或被歧視的重要場所之一。目前全國列管的44,732座公廁中,僅有623座(約1.4%)為性別友善廁所。環境部因而訂出倍增目標,計畫至118年達到1,246座,投入經費超過2.8億元。   針對性別友善廁所之設施設計標準包含: * 單間設計:從地板到天花板封閉、設有鎖具,保障隱私與安全。 * 中性標誌:不使用傳統性別符號,強調「任何人可使用」。 * 安全設施:照明足夠、具緊急呼叫鈴。 * 開放視野:出入口通透無死角,提升安全感。 未來擬進一步規劃月亮杯、人工造口沖洗設備、生理用品提供盒、成人照護床、換衣台及掛勾等實際友善設施。   會中有委員建議,性別友善廁所未來進行功能的延伸或者進行一些規範應也要有親子及無障礙相關設施。   對此,台灣女人連線樂見台灣政府在推動性別友善廁所上,展現出積極作為與制度化規劃,展現對多元性別族群如廁權的重視。未來更期望國家能透過各項政策的推動,將性別平權從理念落實至每個人的生活場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