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前線】讓多元被看見、讓如廁更友善

在性別多元的社會,友善的如廁環境一直是需要關注的議題。

 

日前行政院召開第32次的行政院性別平等會議,會中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提出「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期望落實「性別平等」與「不遺漏任何人」的原則,提供舒適、安全、有尊嚴的如廁空間。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公共廁所是不少LGBT族群感到不安或被歧視的重要場所之一。目前全國列管的44,732座公廁中,僅有623座(約1.4%)為性別友善廁所。環境部因而訂出倍增目標,計畫至118年達到1,246座,投入經費超過2.8億元。

 

針對性別友善廁所之設施設計標準包含:

  • 單間設計:從地板到天花板封閉、設有鎖具,保障隱私與安全。
  • 中性標誌:不使用傳統性別符號,強調「任何人可使用」。
  • 安全設施:照明足夠、具緊急呼叫鈴。
  • 開放視野:出入口通透無死角,提升安全感。

未來擬進一步規劃月亮杯、人工造口沖洗設備、生理用品提供盒、成人照護床、換衣台及掛勾等實際友善設施。

 

會中有委員建議,性別友善廁所未來進行功能的延伸或者進行一些規範應也要有親子及無障礙相關設施。

 

對此,台灣女人連線樂見台灣政府在推動性別友善廁所上,展現出積極作為與制度化規劃,展現對多元性別族群如廁權的重視。未來更期望國家能透過各項政策的推動,將性別平權從理念落實至每個人的生活場域。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