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當改革--粗糙立法民眾受害
前立委黃淑英回顧--
拼湊當改革--粗糙立法民眾受害
2011/02/24
全民健保因為長期虧損、保費計收不公加上醫療資源配置不當,必須修法。自2004年起,歷經眾多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的討論,民進黨政府在2007年提出以「家戶總所得」作為計費基礎的「二代健保」,然未能進入審議。國民黨政府作若干修正後,再度提出「二代健保」修正草案,於2010年4月進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審議。15年來第一次大修,社會寄予莫大的期待。然政府僅想解決財務的問題,在草案中,僅針對保費計收的費基從現行「六類十四目」改成「家戶總所得」,對於民眾所關切的資源配置、醫療品質等面向均未著墨!因此,我與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合作,提出健保修正草案,以「家戶總所得」作為計費基礎,為求公平,將所得定義擴大,納入退職所得、分離課稅、資本利得等項目;另外,也明訂抑制藥價差、醫療浪費及提升醫療照護等之條文。
二代健保修法,國民黨黨鞭坐鎮委員會,在急什麼?
回顧整個健保法的審查只能用粗糙二字形容。為了怕影響五都選舉,加上楊署長執意要在6─7月離職,國民黨必須趕進度,才能在6月休會前三讀通過。因此,他們盤算:先花2-3個小時將條文「唸過」一遍,沒有爭議的的條文,先通過,有爭議的就「象徵性地」討論一下,大概兩、三天就可以完成委員會的審查,再用表決將整個草案以「保留協商」的方式送出委員會,政黨協商一個月的期限一過,就可以逕入院會表決。
然事不如人願,由於法案非常專業、複雜及陌生,所以審查進行很慢,第二天國民黨黨鞭林益世委員和小黨鞭林鴻池委員,在下午3點多就進衛環委員會指揮坐鎮,此後,國民黨委員就不再熱絡地發言討論。5月20日委員會進行第七次委員會的審查,下午6點左右,國民黨黨鞭林益世再度進到委員會,強力監督、指揮,要楊麗環召委「快表決、快表決!」,讓修正草案出委員會,進入協商。雖然在委會員作成決議,要求政黨協商需在委員會內以公開、錄影方式進行。但出委員會的草案可以說是空殼,其中26條最重要的核心條文,完全沒有共識!
一直以來,衛環委員會是立法院裡8個委員會中最能維持「理性討論」的委員會。但國民黨的大小黨鞭坐鎮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的進行,阻礙了「理性的討論」,干預「委員的自主性」。二代健保的修法,非常嚴肅,因為它有重大的基本改變,關係健保之永續經營,因此必須深入的瞭解、充分的討論及反覆的辯論。但是,因為選舉等因素,要草率、倉促的通過,實在無法令人接受!
誰殺了二代健保?
因為大家對於該法案有諸多意見,包括家戶總所得的費基項目、單身戶保費過高、藥價黑洞等問題,二代健保修法最後未排進5月會期院會,也未能在八月臨時會通過。然在總統府的強力壓力下,臨時會違背委員會的決議作成「由王院長召開修法政黨協商,並於12月7日前完成修法」的結論。最後,健保修法還是落入社會無法監督、喊價、暗室協商的下場,也種下後來楊署長說「他們(國民黨)修他們的法」的惡果。
就在朝野協商的前夕,衛生署於11月26日提出第二版二代健保,加入「設算所得」機制,即「虛擬所得」,引起社會一片反對聲浪,更令人錯愕的是12月7日表決前,國民黨黨團會議推翻行政院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的二代健保,並於10天後提出第三版健保修正案,回歸「六類十四目」的計費方式,加上「補充保費」挹注健保!一部攸關台灣人民健康權益的重要法案突然急轉彎,在沒有任何民主審議的程序下,於隔年1月4日國民黨動用多數優勢,強行表決通過。
在政治操作下,泛藍媒體配合行政團隊把苗頭指向我,說我是「有心人炒作虛擬所得污名化二代健保!」,使得二代健保修法觸礁。事實上,真正終結二代健保的是楊署長的同事,財政部長李述德,他說,家戶總所得制度衛生署作不來!說服了財政委員,一夕間順著「虛擬所得」引發的反彈,將二代修法劃下句點。
花了7、8年的專業努力而整合出來的制度在一夕間被花了7、8天的門外漢拼湊版取代。沒有討論、沒有試算、沒有評估,只有多數優勢和自我感覺良好,這種國家的立法品質真是堪憂!
家戶總所得的問題
所謂的家戶總所得制度是指:以稅籍家戶的總所得作為繳納保費的基礎,一戶繳一份保費,不再加計眷口數。
台灣要實施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的健保制度,在體質上有3個不合的地方必須克服:
一、所得的定義:我國所得稅法的所得和他國不同,很多所得因為政治的因素、圖利特定族群、或分離課稅不列入繳稅的項目,導致稅制的不公平。衛生署為了行政的方便將家戶總所得定義為稅制的所得,將稅制的不公平複製並擴大到健保。所以,引起諸多的爭議。
二、家戶的定義:在台灣60歲以上無業被撫養的人口可以和撫養者合併報稅。當家戶定義為稅戶時,繳保費的家戶就會減少。造成無家眷的單身負擔不合理地加重。楊署長不去想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只要求「單身」要作善事。
三、地下經濟猖獗:我國的稅籍資料顯示有42%的家戶沒有稅籍資料。沒有稅籍資料並不表示沒有收入,炒股、炒地大戶、路邊攤、零售店、兩本帳本的公司股東多是不申報所得稅。
我多次提出上述的質疑,希望衛生署能就這些問題作有效的、合理的規範。奈何楊署長一昧認為那是稅制改革的問題,是財政部的問題,不是衛生署的事!
虛擬所得和基本保費
11月26日衛生署突然提出了在委員會時沒有討論過「設算所得」機制,亦即沒有稅籍所得資料者,以其投保社會保險之投保金額「設算」為所得,即所謂的「虛擬所得」。衛生署可能是終於聽進去了,但思考的不夠周延,解決方法錯誤,造成沒有所得者---家庭主婦、失業勞工要以17280元作為虛擬所得計繳保費,但一個月領退休金六萬元的退休人員卻不用繳任何健保費的荒繆現象!
衛生署一句「虛擬所得是有心人士污名化二代健保」的說法,完全抹煞了理性討論的空間。設算所得合理嗎?
根據二代健保修法第二十一條:「繳費義務人及其配偶、受撫養親屬之保險費,依其所得總額乘以健保費率計算之。被保險人之個人所得總額,不得低於其參加其他社會保險之投保總金額」。將一個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的個人總所得設在國保投保金額17,280元,不是虛擬所得,是什麼?
再者,依據健保法草案第三條的「所得定義」:一、依所得稅法規定應申報之綜合所得總額 二、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二款所定免納所得之所得」。很清楚沒有虛擬所得的項目。所以第21條和第3條互相矛盾,還是衛生署要狡辯:後條優於前條?。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每提一個質疑,就被衛生署視為「政治操作」。他們沒有說服人的學理或數據,僅以一張嘴的說詞來因應:「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滿意」、「沒有完美的制度」、「要作善事」、「他們的專業不足」等說詞,這是一個政府負責任的作為或態度嗎?
事實上,二代健保如果加入我提出的「基本保費」概念是可行的。在家戶總所得的架構下,未成年的小孩不要加計基本保費;成年人收入低於下限者,每個人就繳基本保費。虛擬所得不但於法矛盾,也不能有效解決無眷屬單身負擔過重的問題,因為有近280萬老人依賴人口將隱入稅籍家戶,不用繳保費。目前台灣的老年人口佔10.6%,已經進入老化社會,7年後將進入14%的老人社會。基本保費的制度讓現在已經在繳費的老人人口都繼續繳保費,未來才不會造成年輕人無法承擔的衝擊。
拼湊當改革 一代不如一代
6類14目的問題
現制六類十四目,肇因於當時健保源於勞保,加上匆促上路,故以「職業」類別作為投保基礎,然卻產生許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問題。首先,一般受雇者依其薪資投保,其眷屬如沒有工作的配偶、父母和小孩則按人數加計同樣的保費(但就繳到3人)。沒有收入的眷屬要繳一樣的保費,這對眷口多又只有一份普通收入的人而言,負擔很重。其次,政府補助不一,不公平。一般受雇者政府補助10%,有工作而無固定雇主者(投保職業工會)補助40%,失業或無業者(投保區、鄉公所)補助40%,自營商、專門職業或技術人員沒有補助,且補助40%的人口中有許多是地下經濟的人口或高收入者,相當不合理。其三,失業者的保費以全國平均保費百分之六十計之(目前是749元)。失業者沒有收入卻要和收入4萬多的人繳一樣多的保費,違反量能負擔原則!
這種種的問題,當醫療費用逐年增加,因費基不夠大,必須調高費率時,不公平的現象就會愈加嚴重。行政院罔顧費基計算不公平的事實,只想從擴大費基來解決健保財務問題,因此提出了補充保費來挹注健保。然行政院所提出的「拼裝」版健保不但未解決六類十四目的相同所得繳交不同保費、弱勢家庭負擔過重的老問題,雙軌的保費、費率計算方式,更是章法錯亂、擴大不公,加重民眾負擔!
補充保費的問題
「補充保費」應該是政府為了改善財務赤字,以「稅」或「捐」的方式挹注健保。然國民黨卻要求民眾及雇主分擔,而民眾的負擔又顯然多於雇主。因此,當政府分擔比不少於36%(維持目前分擔比)時,即使費率降低,也還是雙軌的民眾分擔比增加!
衛生署提出補充保費,卻說不出邏輯及原則─為何是這些所得?為合是2%?為何是單筆計?為何要有上、下限?觀其內涵,衛生署選擇補充保費的所得項目是柿子挑軟的吃,違反水平公平。檢視第31條加計保費所得之選擇,股利、利息計入,退職金、房屋等財產交易所得不納入;公司行號的商業租賃加計,排除住宅的租賃。其理由部分是選票的考量,部分是方便保費收取的行政作業,並不是站在公平的立場上思考。「所得」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一樣,房租、利息對一些老人是賴以維生的所得,兼差是家庭負擔重者必要的所得,但是衛生署擅自給了一個「額外」的定位,並收取高於一般費率2%的補充保費。另外有些退休老人領優渥的退職金卻不用繳補充保費!
其次,相較於二代將家戶總所得訂為1000萬上限,健保拼裝車將股利、利息、其他業務所得等所得項目之補充性保費之上限訂為單筆金額上限為1000萬元,亦即只要每筆所得低於1000萬元,每筆所得都要繳高達20萬的補充性保費,個人補充保費無上限的!要求富人在「量能負擔」的道理上多繳保費,是社會的共識,但也應在合理的範圍內。
從2004年我還在台灣女人連線時,就與許多社運團體成立「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關心二代健保至今。現在,有這樣的機會站在一個立法者的身份來修法,很高興,也很惶恐。因為自知專業的不足,在這9個月裡,我積極地去瞭解個人綜所稅、聽取各界專家、學者的意見、在委員會裡認真地審議、又跨藍綠共同舉辦了5場公聽會,希望能讓我們的修法能有效改善財務的困境、保費的負擔更公平、醫療品質提升、藥價黑洞縮減、醫藥的關係者覺得平衡。很遺憾的!此次的修法雖然在我的堅持下,將逾專利藥,從第一年開始至第五年逐步調降至合理價格,部分解決了藥價差的問題,然攸關人民重大權益的保費收取方式,卻還是原地踏步,甚至比目前的健保更為不合理!健保修正案雖已通過,但健保真正不公平、不合理的問題仍未解決,明年將如何執行健保新制也需要大家的監督,健保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未來我仍會持續與督保盟、民間團體共同合作努力,讓健保資源配置合理、提升民眾就醫品質、健保可以永續經營!
+ read more
健保之性別觀點
健保之性別觀點
背景
1995年3月台灣開始實施全民健保,96年政府提出健保民營化政策的構想,引起社會非常大的討論。婦女團體擔心民營化後,將可能危及婦女的就醫權益,因而開始關心健保議題,並與其他社福團體、學者組成「搶救全民健保聯盟」,最後在各界壓力下,成功阻擋健保民營化政策,社福團體亦確立健保永續發展的基本立場--反對民營化、堅持總額。
2002年健保署為控制健保支出費用,實施總額制度,2004年醫界要求廢除總額聲浪不斷、行政院喊出設立千億健保基金貼補醫界損失,眼見全民健保的重要財務調控機制即將瓦解,且健保制度缺乏醫療使用者的聲音,台灣勞工陣線與台灣女人連線討論後,深覺民間團體應該再次發聲,因此結合長期關心民眾健康權益的社運伙伴,於2004年11月16日組成「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簡稱督保盟)。
一代健保
1995年3月台灣實施全民健保,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主要是將公保、勞保、農保、軍保的舊有保險體系整合納入全民健保中,故採取依「職業別」6類14目作為保費計算基礎,不同職業別的人繳交健保費的自付比例、政府補助比例也都不同,眷屬則依附在投保人之下,與投保人繳交相同保費。這樣的制度造成了多眷口數負擔過重、失業者繳的保費比有工作者多的現象,違反「量能負擔」原則。
健保修法
健保匆促開辦後,社會一直有檢討、改革聲浪,2004年起,歷經百餘位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的討論,提出「家戶總所得」計費方式的二代健保,所謂「家戶總所得」是指取消職業分類,以每一家戶的所得作為保費計費基礎,不以人口數計價,亦即只要家庭的收入相同,不管家庭裡的人口數多少,均繳交一樣的保費,以達到「量能負擔」、「永續經營」
的目標。
健保開辦後,醫療支出大幅增加,健保署開始以調整保費、部分負擔等財務調控方式企圖解決健保財務問題,直到開辦15年後--2010年3月衛福部才宣布將進行二代健保修法,意欲改革保費收取方式,健全健保財務。
2010年4月立法院終於審議「家戶總所得」二代健保法案,然在12月7日院會表決前,國民黨團推翻原先規劃之「家戶總所得」制,而改以現行制度加上受刑人納保以及徵收補充保費的方式,在沒有任何民主審議的程序下,於2011年1月4日強行表決通過,並於2013年實施。(詳見:拼湊當改革--粗糙立法民眾受害)
現行健保的問題
1.6類15目的問題
現制6類15目,肇因於當時健保開辦前,台灣已有公保、勞保、農保等職業保險,在倉促上路前提下,以「職業」類別作為投保基礎,然卻產生許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問題。
一、虛擬所得導致多眷口數負擔過重:一般受雇者依其薪資投保,其沒有工作的眷屬,如配偶、父母和小孩則按人數加計同樣的保費(但最多繳3人)。沒有收入的眷屬要繳一樣的保費,這對眷口多又只有一份普通收入的人而言,負擔很重。
二、失業者負擔過重:失業者的保費以全國平均保費60%計之(目前是749元),形成失業者沒有收入卻要和收入4萬多的人繳一樣多的保費,違反量能負擔原則!
三、政府補助不一:政府針對一般受雇者補助10%,有工作而無固定雇主者(投保職業工會)補助40%,失業或無業者(投保區、鄉公所)補助40%,自營商、專門職業或技術人員沒有補助。問題在於補助40%的人口中有許多是地下經濟的人口或高收入者(如:退休月領6萬元的退休族),相當不合理。
2. 補充保費的問題
所謂的補充保費是指除了現制的保費之外,如果個人有超過4個月的獎金、房租收入、股利及利息等收入,其金額超過5000元者及兼差金額超過基本工資者,需要繳交補充保費,其費率為2%,若單筆超過1000萬者最高以1000萬計算,例如有單筆利息收入10000元,需繳200元的補充保費。
觀其內涵,補充保費的所得項目違反水平公平。股利、利息計入,退職金、房屋等財產交易所得不納入;公司行號的商業租賃加計,排除住宅的租賃。其理由部分是選票的考量,部分是方便保費收取的行政作業,並不是站在公平的立場上思考。
「補充保費」是政府對於額外收入加收健保費,然「所得」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一樣,房租、利息對一些老人是賴以維生的所得,兼差是家庭負擔重者必要的所得,但是政府擅自給了一個「額外」的定位,並收取高於一般費率2%的補充保費。
另外,政府對於補充保費的收取,一樣有職業別差異,加入職業工會的人,工作所得收入都不用繳補充保費,但一般勞工只要有打工收入,就要課補充保費;有些退休老人領優渥的退職金卻不用繳補充保費,顯見補充保費的設計亦違反「量能負擔」之原則。
3.健保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藥價差是社會大眾對於健保資源浪費最為熟知的議題。藥價差的產生源自於健保給付醫院的價格高於醫院實際採購價,國際上合理的藥價差範圍介於2%-15%之間,但依據健保署的調查,目前台灣的藥價差超過20%,顯然已屬於不合理藥價差。雖然健保局每兩年進行一次藥價調整,但因為未解決藥價給付採同成分不同品牌給付不同價格、逾專利藥無法即時調降給付價格等問題,因此藥價差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再者,因為給付標準的不公平,亦會造成部分科別逐漸式微的現象,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婦產科。檢視健保給付婦產科之點數,有割盲腸比生小孩給付高、照顧新生兒比照顧產婦及胎兒總給付高及照顧男人比照顧女人給付高之不合理現象。(詳見:健保給付不合理,婦女健康被排擠!)健保署雖於102年支付標準調整方案中增加生產給付之點數,但健保給付婦產科檢查與手術的點數和其他醫療服務相較之下還是有過低現象,雖然現行政府提出生育風險補償機制、限制實習名額等措施,暫時緩解婦產科人力不足之現象,然在健保資源配置仍然不公平的情形下,未來仍須觀察。
補充保費目前狀況
自2013年補充保費上路後,社會各界有非常多的批評聲音,因此,健保署陸續更改了相關規定:
1.單筆收入下限從原先預定2000元調高為5000元
2.兼職所得扣取由下限5000元調高為基本工資
我們的主張:
一、支持家戶總所得,反對虛擬所得
不論人口數的家戶總所得能減輕多眷口數弱勢家庭的負擔,解決同樣收入卻因不同職業,繳交不同保費之不公平現象。
二、反對差額負擔及過高的部分負擔
過高的費用負擔會造成經濟相對弱勢的女性就醫上的障礙,直接影響婦女就醫意願,損害其健康權。
三、要求健保資源公平有效的分配
不合理的醫療資源分配及不同科別間給付的不公平,將造成高風險的婦產科醫師人數逐漸下降,使得婦女的就醫權益受損。
+ read more
人工生殖補助政策-補償「失敗」 懷孕「醫療化」(201...
台灣女人連線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人工生殖補助政策─
補助「失敗」 懷孕「醫療化」
新聞稿
日前衛福部公布將補助人工生殖以促進生育率。我們樂見社會福利的擴大,但是,政府要推出重大政策時,應與社會對話並且評估成本效益及可能的社會衝擊,讓國債高築的台灣,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然而,我們發現這個政策的形成沒有社會的討論及共識,也不符合成本效益,更有負面的社會文化影響,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政策。
7成以上的經費在補助「失敗」,不符合成本效益
雖然台灣人工生殖技術漸趨成熟,但是這10年來,人工生殖的平均活產率一直在27%上下,平均一對不孕夫妻須作3至4次才會成功地擁有一個小孩。有些家庭在嘗試一次失敗後,可能因為補助不足或不堪醫療處置的傷害,只好放棄再度施術,如此一來,這一次的補助便完全沒有效益。由此看來,政府編列3年9.4億預算補助人工生殖,其中至少將有近6.7億是花在補助「失敗」的療程上。再者,衛福部預期3年後將有4,000個孩子因此出生,平均每個孩子要花掉政府高達23.5萬的補助。請問,在債留子孫的今日,政府這樣地花人民的血汗錢適當嗎?合理嗎?!
是幫忙還是幫倒忙?
衛福部在8/28回應社會的反對聲浪,稱國家已有托育的福利措施及少子化的7大對策,洋洋灑灑地似乎我國已經完備養育子女的優良環境,只要把小孩生出來就可以了。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還是不生?為什麼國發會中推估未來兩年的總生育率還是不增反降?因為經濟困難、養家不易!近幾年來,油電雙漲,物價、房租也高漲,薪資倒退,當前國家提供的只是某些措施的部分補助,對於奶粉、嬰兒車、衣物、及居住空間等養兒育女必要的費用,政府並沒有著墨。所以,對即使享多種福利的中低、低收入戶而言,人工生殖補助並非全額,不但仍有費用差額負擔的窘境,更有長久經濟負擔的問題。所以,不但沒幫到忙,反而成了陷阱!這情境對一般家庭也一樣。結果是,養不起小孩的比較不會申請補助,經濟較好的家庭才有能力每年申請,造成財政逆分配的現象。
懷孕醫療化,傷害婦女及新生兒的健康
不孕的原因很多,特別是在台灣,過勞、超時工作、食品不安全等都可能導致不孕,這些非生理因素的不孕,其實以改變生活、穿著或飲食的方式、減輕工作壓力等都可以自然懷孕。但因為有補助的誘因,醫師可能會鼓勵不孕者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並以「越年輕的成功率越高」為理由,說服年輕的族群不嘗試改善的途徑而直接施行人工生殖,將「懷孕醫療化」。
懷孕的醫療化讓原本可以自然懷孕的女性因此必須忍受荷爾蒙注射的種種不適
及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冒著減胎感染及致死風險,再三進行人工生殖,最後身心俱傷。同時,即使在限制植入胚胎數及進行減胎的狀況下,仍有1/3的新生兒是多胞胎,他們較易有早產、低體重等併發症。
加深「傳宗接代」的父權思維
每個人都有生、或不生、在哪裡生、如何生的生育權。補助人工生產是社會福利,但是這個福利有些沈重。許多接受不孕而決定不生或想收養孩子的家庭,因為政府補助的誘因,導致公婆或丈夫軟硬兼施地迫使女人必須經歷這個過程,生自己的後代,女人實際上是因此失去生育的自主性。由此看來,補助人工生產不但危害到女人的生育人權,更強化傳宗接代的父權思維。
誰是肯定的受益者?
扶助經濟弱勢者的政策一直是社會的核心價值,但是因為政府對於人工生殖技術之本質及養兒育女有不切實際的想像,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又將懷孕醫療化,讓女性身體及新生兒的健康暴露於風險,更強化傳宗接代的父權思維。一個政策沒有完整的成本效益及社會影響評估,在選舉前匆匆上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74家人工生殖醫療院所在未來3年內,將盡力地分享9.4億的政府美意及其所開發出來的商機!
目前國內產婦的生產環境並不友善,產檢門診費比健保門診費低、同樣的檢驗項目,產檢給付也比健保給付低,沒有全面提供衛教費用,加上工時長、風險高,產科醫師人數逐漸減少,全台至少有一半的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衛福部不思如何提供友善的生產環境,讓每個產婦都能得到完善的照護,卻將錢花在一個沒有效應的補助政策,令人不解。因此,我們呼籲:衛福部應將經費優先使用於增加產檢與生產的健保給付,提供產婦完善的生產照護環境。
+ read more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督保盟是什麼?
台灣目前健保政策之討論與決策上,多為政府與醫界人士在喊聲,很少聽到民眾自己的聲音,使得民眾的權益容易遭到忽略、漠視,所以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於2004年11月成立,希望從民眾的角度出發,表達民眾的聲音與需求,與民眾一起監督政府提出的政策,提供更多元的視野,彌補現今政策之不足。
組成份子有哪些?
包括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勞工陣線、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殘障聯盟、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智障者家長總會、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兒童福利聯盟等十三個團體。
我們的願景是
希望政府決策與醫院財務能夠透明化,先節流,後開源。
建立共同協商機制,由民眾、政府、醫界人士共同參與。
提供民眾安全的就醫與照護環境,真正落實轉診制度。
目前運作方式
自2013年1月9日,督保盟成立「民間健保會」,由社福團體及多位公衛、藥物及法律等專家顧問共同組成,定期監督「健保會」決策之執行狀況。並於2014年1月17日舉辦「新制健保下之保費與自費」研討會,提出年度健保會的觀察報告。(詳細內容)
我們所做的努力,可以參考左側[全民健康保險]相關文章及新聞稿。
+ read more
「醫美認證金落漆 品質政府不保證?!」(2014/01/24)
美容醫學系列記者會(二)
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週年檢視
醫美認證金落漆 品質政府不保證?!
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吳宜臻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2014/01/24
原址瀏覽率:44026
2013年1月,衛生署為解決醫美亂象,宣布推動美容醫學機構認證,以提升醫療品質,並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鼓勵醫美醫療機構以自願參與的方式參加認證。政策實施已經一年,通過認證的醫療機構全台卻只有3%,即使是已通過認證的醫療機構,竟然還出現違法情事,衛福部卻誇言要提升醫療品質,民眾的醫療安全及品質難以保障!
政策推動無力 認證成效不彰
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大約有800家醫美醫療機構,但僅有43家提出申請醫美品質認證,計有25家通過,亦即全台申請機構僅5%,通過的只有3%。不僅全台多所集團式經營的連鎖醫美診所如韓風、愛爾麗、元和雅等未見參加,連設有醫美中心的公立醫院都未積極配合國家政策,43家有從事美容醫療業務之公立醫院,僅有北榮、中榮及高雄榮總有取得認證。吳宜臻委員認為,由上述種種跡象顯示,醫美品質認證政策成效不彰,根本無法落實醫美醫療品質保障之承諾。
通過認證仍違法 品質安全沒保障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更離譜的是,不但醫美認證通過家數寥寥無幾,就連已經通過認證的醫療院所,也出差錯!通過認證的醫療院所有2成(5家)違法施做未經人體試驗之療程(PRP);4成(10家)在網站上違法推出特惠活動或節慶專案廣告;另外,至少有2家醫療院所聘僱諮詢師違法提供醫療診斷,建議醫用者可執行之醫療方式。如果醫療院所連基本醫療法規和認證規範都無法遵守,怎能通過認證?又如何能保證醫療安全和品質?近日年關將近,有不少民眾可能會將年終獎金投入醫美療程,若連取得認證的醫療機構都無法信任,台灣整體的美容醫學環境與品質更令人擔憂!
對此,醫事司司長李偉強說明,醫美診所宣傳或施行PRP療程或美白針,皆已違反醫療法,專案優惠或促銷活動也已違反醫療廣告相關法規,針對通過的認證的25家醫療機構若有違法情事,經醫策會確認後將處暫時或永久終止認證。
醫美亂象充斥 政府應有積極作為
黃淑英理事長認為,政府推動醫美認證之立意良善,但從醫美認證這一年的落實情形來看,明顯違法之醫療機構卻可通過認證,顯示認證的審查機制有問題,有檢討與改善之必要;未來醫美認證政策能否擴大推展,提升醫美醫療品質,我們有極大的疑慮。對於當前醫美環境仍普遍存有違法廣告氾濫、諮詢師充斥、醫師未善盡告知義務等情況,我們認為政府除了推動認證制度外,應有更積極的政策來進行管理,因此我們呼籲政府:
一、加強醫療機構違法稽查:落實違法廣告及聘僱非醫事人員提供醫療諮詢之取締,並提高罰則。
二、公布違法醫療機構名單:政府應公布違法醫療機構名單及違法事項,讓民眾得以評估選擇。
三、落實告知同意機制:政府應訂定醫美定型化合約及手術同意書範本,內容應包含審閱期及醫美技術說明書的提供,並落實醫師善盡告知義務,以確保民眾就醫權益。
同時,黃淑英理事長也呼籲民眾,若醫療機構有違法廣告或由諮詢師提供診斷建議之情事,務必拒絕消費,並主動向當地主管機關檢舉,以避免發生醫療糾紛,保障自身權益及安全。另,台灣女人連線為保障民眾就醫安全,落實對醫美政策的監督,有提供醫美不良事件申訴服務,若有民眾遇到相關問題,可撥打(02)3322-1340或來信TWL555@yahoo.com.tw。
+ read more
醫美亂象頻傳 密醫盡速法辦!
醫美亂象頻傳 密醫盡速法辦!
原址瀏覽數:50663
日前媒體報導,一名女性為了讓自己在婚宴當天更美麗,上月由知名診所諮詢人員推薦進行額頭、眉心施打肉毒桿菌療程,不料術後左眼皮嚴重下垂,變成極誇張的大小眼。
近來醫美醫療糾紛頻傳,抽脂死亡、隆乳變釋迦奶,現在連被視為相對安全的微整型都出問題。台灣女人連線對醫美亂象非常關心,於今年初進行醫美產業的訪查行動,我們發現,醫美產業的行銷手法及告知同意是醫美糾紛非常重要的原因,幾乎所有的醫美診所都會聘用沒有醫護背景的「諮詢師」或「顧問」等行銷人員來進行醫療的診斷與告知同意的執行。這些諮詢師會對前來諮詢的民眾提供醫療說明,並且評估判斷民眾需要何種醫療服務,如:諮詢師只用目視或觸摸就評估BMI值約20的訪查人員需要抽脂,而且只會推薦自家專門的抽脂療法,更嚴重的是,諮詢人員只強調很安全、醫師技術很好、沒發生過事故等,完全不談醫療的風險與副作用。另外,我們也接到不少民眾申訴,表示他們在簽訂契約或手術同意書時,醫師並沒有告知應有的資訊,以為療程很安全沒有副作用,同時,被診所人員的行銷話術誘導,以為同意書只是「例行」的程序而忽略審閱期之行使。
醫美診所將醫療當成商品行銷,如:白磁娃娃、纖纖美腿,為節省醫師的人力與時間,聘僱「諮詢師」或「顧問」推銷這些醫療服務,然,根據醫療法,諮詢師提供醫療諮詢、診斷或建議是「密醫」、「密護」的行為,這些違法的密醫、密護及留容密醫、密護之診所皆須移送法辦!為了保障女性醫美就醫安全與權益,衛生署對醫美診所聘僱「諮詢師」、「顧問」等非醫事人員提供醫療建議及診斷之密醫、密護行為應嚴格查緝。
在商業利益掛帥下,醫美已被當成商品在販售,雖然醫美的醫療行為目前已受到醫療法的規範,但對於非醫療疏失、醫療傷害以外的眾多消費爭議卻難以適用,因此政府對於醫美是否應納入消保法精神進行規範,應儘速召開公聽會凝聚社會共識,以保障民眾醫美的就醫及消費權益。
(本文刊登於102年7月9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