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見利忘義,長照鋌而走「險」 抗議行政院、金管會...
政府見利忘義,長照鋌而走「險」
抗議行政院、金管會不顧人民權益,偷渡保險業財團進入長照
長期照護不應先營利化
政府在尚未提出長照服務法及保險法之前,讓人壽保險的財團進入長照的投資及經營,將是社會的災難。
2011年內政部部業務報告指出,因為國人偏好外勞,長照服務體系使用率低,所以預算編列減少。事實上以台灣的人民經濟狀況,外勞是誰的選擇?2011年全國平均薪資是4萬4千元,70%的勞工低於平均薪資;就家戶所得來看,年收入低於40萬的家戶約40%。所以,對這些經濟弱勢的家庭及族群,國家應提供平價、可近性、合宜的長照服務,而不是打開價錢昂貴的「營利」長照產業市場,讓窮人無法取得,最後就出現在新聞的社會版:某60歲老翁每日背著母親工作討活、某人帶著身障的家人自殺等。
人壽保險的財團進入長照經營,女人將是最大的輸家!因為女性是長照的照護工作者,而且女性比男性長壽,是長照最多的使用者。財團經營以「獲利」為目標,因此在經營上為降低成本,照護者的工作條件勢必苛嚴,女性將被剝削,最後,更可能引進外勞,排擠這些弱勢婦女的就業機會。同時,它提供的服務也會很貴,經濟弱勢的女人無法購買。
政府不正視這些問題,逃避責任地任由「自由經濟」搶食老人微薄的年金,讓最需要長照服務的弱勢家庭無所依靠。
不但如此,在保險業者的遊說下,政府竟然欲「比照健保」,研議給私人長照保險的保費作定額免稅,以鼓勵國人買私人長照保險,圖利財團之心昭然。全民健保是社會福利的一環,收入多者多繳保費,是「量能負擔」利他的精神,所以扣抵減稅說得過去,但是買私人保險,是為自己,並沒有「社福或利他」概念,所以定額免稅是不合理的!
其實,如果私人長照保險的保費免稅,將導致我國的稅收大量流失,這些損失,拿來開辦長照系統,應該是綽綽有餘!
+ read more

「面對醫療糾紛,政府站在誰那邊?」記者會(新聞稿)
面對醫療糾紛,政府站在誰那邊?
-- 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根本是張芭樂票!
衛生署為順應醫界的要求,以解決「四大皆空」為由,擬修改醫療法82-1條,「醫事人員執行業務,致病人死傷者,以『故意』或『違反注意義務』為限,負刑事上責任」,然卻遭質疑此舉將損害民眾權益,因而以「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作為配套,希冀透過醫療事故補償機制來說服民眾。然行政院所送出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不但看不出來政府在醫療糾紛時將如何協助民眾,事故補償機制也不知何時才會成立,甚至還限定未提起訴訟或撤銷告訴之民眾始得獲取補償金,令人質疑補償機制根本是在幫醫事人員減少被告機會,而不是解決民眾在面對醫療糾紛時面臨的無助及身心煎熬!
l 面對資訊不對等的醫療糾紛,政府依然壁上觀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民眾除了要承受自身/家屬身體傷害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及負擔外,更因醫療高度的專業及資訊不對等很難獲得「醫療真相」。
在衛生署即將限縮醫事人員之刑事責任下,民眾舉證之困難度相對亦提高。衛生署雖要求各縣市應成立專業諮詢機構,但該機構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僅提供民眾醫學專業的諮詢?或是要以「陪伴」的角色協助家屬走過醫療糾紛之陰霾?所謂的專業諮詢機構應當具備何種資格?如何扮演公正中立的角色亦隻字未提,令人質疑專業諮詢機構是否真能協助民眾釐清專業知識?還是另一個「說服」民眾接受調解的機關?
l
醫療事故補償只是一張空頭支票(淪為避免醫事人員面臨醫療訴訟之工具)
在討論限縮醫事人員刑事責任時,專家學者均認為必須建置補償基金,保障病人權益,然衛生署所規劃之醫療事故補償基金,卻必須等政府財政可負擔後方可能實施,就目前政府之財政狀況及政府保障民眾權益之決心,兌現之日恐怕是遙遙無期,民眾無法接受一張沒有兌現日期的空頭支票!
再者,醫療事故基金之設置應是在不論對錯的前提下,先補償民眾,讓民眾免除長期訴訟之煎熬,國家並藉此收集醫療事故,建立資料庫以作系統性原因分析,進而提升醫療品質,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為精神。然衛生署所規劃之醫療事故補償基金,卻要求民眾必須放棄訴訟權利,甚至非告訴乃論之刑事案件還要陳報不追究之意,並獲檢察官不起訴始得獲得補償,醫療事故基金淪為替醫事人員免除刑責之和解金!
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攸關全國民眾之重大權益,然行政院的版本只看到行政院/衛生署急著替醫事人員免除刑責與訴訟,卻見不到政府對於處於醫療糾紛弱勢端的民眾有何積極、協助之角色,更看不到衛生署面對醫療糾紛所要扮演的角色為何?要如何提升醫療品質?因此,立法委員吳宜臻、陳節如以及督保盟、台灣女人連線共同召開記者會除對於衛生署「以醫事人員」為中心之版本表示遺憾外,亦希望立法院在審查時,可以真正站在「以病人為中心」之立場來進行修法,以確保民眾之權益。
我們要求,「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應納入以下條文:
一、
政府應協助與陪伴民眾處理醫療糾紛事件。
二、
醫療事故補償基金應與醫療法82-1條同時實施。
三、
重新檢討醫療事故補償基金之精神,以不問過失為前提來補償民眾,並釐清事實,以防事故再發生及提升醫療品質。
主辦單位:立法委員吳宜臻國會辦公室、立法委員陳節如國會辦公室、台灣女人連線、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相關法條:
第七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自行或委託專業機構或團體辦理醫事專業知識諮詢及醫療糾紛事件之諮商。
為推動直轄市、縣(市)辦理前項諮詢或諮商事務,中央主管機關得予補助。
第一項機構、團體之資格、條件、輔導方式與前項補助金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二十五條 為促進病人權益,中央主管機關得辦理醫療事故補償,分擔醫療事故風險。
前項醫療事故之補償,得由中央主管機關視財源狀況及急迫程度,分階段訂定適用醫療機構、科別、類型或項目,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
第三十一條 醫療事故之補償,以中央主管機關作成審議決定時,有相當理由可懷疑醫療事故之發生非因醫事人員之故意或過失,亦非醫事人員無過失為限;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時,不予補償︰
一、應依藥害、疫苗預防接種或依其他法律所定申請救濟。
二、屬於病人原有疾病之病程進展致生意料中之死傷。
三、非以治療疾病目的之美容醫學醫療行為。
四、同一醫療事故已提起民事訴訟或刑事案件之自訴或告訴。但下列情形,不在此限:
(一)民事訴訟前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撤回起訴。
(二)告訴乃論案件於偵查終結前撤回告訴或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撤回自訴。
(三)非告訴乃論案件於偵查終結前以書面陳報不追究之意,並獲檢察官處分不起訴確定。
五、申請補償資料虛偽或不實。
六、本法施行前已發生之醫療事故。
+ read more

政府無能,女人買單!指定接生費 女人肚皮流血 荷包失...
政府無能,女人買單!
指定接生費
女人肚皮流血 荷包失血 婦團吐血
新聞稿
2012.12.15
日前衛生署邀集婦產科醫學會、醫改會及消基會開會研議欲規定:產婦要支付「指定接生費」,如果要求其主治醫師在非值班時間回醫院接生。婦女團體認為,健保生產給付已包含主治醫師在自然產時待產的加班費用。衛生署不積極監督醫院合理付給醫師,卻反過來向婦女加收費用,顯見這個政府的無能!婦女團體無法認同,更無法接受。
生產給付已涵蓋醫師非值班時費用
一直以來,健保給付自然產與剖腹產是不同的,自然產約18,000點,剖腹產3萬2千點。2005年在婦女團體的要求下,一方面考慮自然產時醫師於非值班時間待產、接生的付出,一方面鼓勵自然產,將自然產給付點數調高至與剖腹產給付值相同。所以,調高的費用一萬多點實際上就是產科醫師「非值班時間」(加班費)的給付。婦女根本不需要再另外付費。
調高給付未真正落實到醫師身上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婦產科醫師說,除了接生費,他們幾乎沒有領到加班費!也就是說,1萬3千多點給醫師的「勞務給付」,都進了醫院的口袋,變成醫院的「利潤」!前年婦產科、兒科等調高門診費17%,醫生也說,沒有反應到他們的收入上。由此可見,醫生沒有得到應有的合理給付,主要原因是「醫師被醫院剝削」所致。健保局對於醫院與醫師之間「健保給付拆帳」的問題提不出解決的辦法,卻擺爛要婦女「自費」。這種將政府管理無能以及醫師遭醫院剝削的代價,轉嫁到已繳交健保費用的婦女身上,生產的女人等於是被剝了兩次皮!我們無法接受!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醫師反應給付不夠,衛生署就應該要求計算醫師從孕婦做產檢開始後所有的醫療服務費用,檢討目前生產給付點數是否反映醫師負荷量,對給付進行調整,不應另向婦女收取費用。衛生署長期在推動責任醫師制的概念,若未來還收取指定接生費,衛生署就是在自打嘴巴!醫院已從產婦自費項目賺取大筆利益,若另再收取指定接生費,將使產婦被階級化!
貿然實施弱勢婦女將受害最大
生產時,涉及到兩個生命的安危,因此一個經長期培養成的信任的醫病關係,對產婦是重要的。婦女生產都希望由替自己產檢、了解自己狀況且信賴的主治醫師接生。如果指定接生費貿然實施,弱勢婦女若不是在自己的醫師值班時間臨盆,因付不出額外費用,只能接受由醫院指派之值班醫師接生,便會被迫喪失這項權益!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表示,現今生產醫療化的問題已奪走女性許多的生育自主權,不應再收取指定接生費,剝奪弱勢女性由信任的醫師接生的權利。此外,婦女的自費也未必最後真正回饋到醫師,所以,不論由婦女付指定接生費或由醫院指派值班醫師接生,醫院都是最大的獲利者。
台北市女權會理事長劉嘉怡表示,婦女都希望由為自己產檢的醫師接生,且生產本來就無法事先預知時間,若因婦女在主治醫師非值班時間生產,要向婦女另外收取一筆費用,嚴重違反公平合理原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顧問沈采穎表示,生產是對女人非常重要的事,指定接生費的討論,衛生署卻不找女人,全然忽視婦女與胎兒的權益。
產科給付過低,產科凋零的關鍵
近年來,婦產科招不到住院醫生,婦產科醫生平均年齡高出醫生平均年齡5-7歲。2009年立委黃淑英指出產科給付不合理:剖腹產給付比割盲腸少、產科超音波給付比新生兒四肢或腹部超音波少、產檢的給付偏低等,要求衛生署檢討給付標準。至今,我們仍未看到政府承諾,在2012年底完成給付改革的蛛絲馬跡。
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新知基金會、台北市女權會、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等婦女團體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堅決反對指定接生醫師費,我們要求政府:
1、落實RBRVS的精神,提高健康保險的生產給付以及國健局的產檢的給付。
2、明訂生產給付中接生費、加班費的給付點數,杜絕醫院對於醫生的剝削。
+ read more

誰的代孕產業?
誰的代孕產業?
代理孕母的議題再度引發社會討論,不孕者悲情的處境及傾訴,讓人難以回絕其「要求開放代理孕母」的訴求,然而,如何在兼顧不孕者需求,且不讓女性身體因此被商品化,又是一個兩難、必須做出取捨的問題。
代理孕母並非只是提供子宮如此單純,孕母除了要面對懷孕、生產風險,如:羊水栓塞、子宮外孕、不孕、植物人、死亡、胎死腹中、早產、不健康的新生兒之外,還有減胎造成感染或致死、多胞胎的問題。此外,孕母提供的不只是子宮,還提供一個人十個月的生理、心理、生活及生命的全部投入,而她的先生、小孩及公婆,整個家庭也一起捲入其中,深受影響。知道這些風險及處遇,還「自願」代孕,除了親朋好友或極少數的「善心人士」,應該多為有經濟需求的人。
目前找人代孕的價碼至少一百萬起跳,在如此昂貴的價格之下,委託夫妻勢必要找一位風險最小、最為聽話順從的孕母代為生產,而經濟困窘者自然會成為首選。因此,實際運作上,代孕制度就會變成為有錢人設計的制度,讓有錢人有特權,可以出錢購買會傷害他人健康或死亡的服務,甚而買斷提供者的身體自主性,將女人變成「生小孩」的工具,透過金錢誘因,侵蝕經濟弱勢者的人性尊嚴。在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之下,更可能造成女性階級間的剝削問題。我們是否認為要開此方便之門,讓健康的代孕母承受這些風險,並在複雜的生理、心理糾結下,滿足不孕者擁有自己血緣小孩的慾望,是整體應該共同決定的議題。
我們國家對於活體捐贈限於五親等內,不允許一般「善心人士」的捐贈,理由是對於人性尊嚴及生命的重視,以及防止藉「善心之名」,行「買賣之實」的剝削行為。對於沒有其他途徑的「救命」需求,我們都這樣嚴謹地規範,對於想要有一個小孩的慾望需求,是否要比活體捐贈更寬鬆,開放給「善心人士」,這是社會要思考的嚴肅課題。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言論
+ read more

『依法行政』已成神話記者會
『依法行政』已成神話
公平正義放兩旁 『自利』擺中間?
2012/10/26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新聞稿
『依法行政』已成神話
攸關健保之重要法令--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與扣取及繳納補充保險費辦法,衛生署於昨日(25日)夜間倉促公布,兩部法規之公布無視於各界對於二代健保之批評,執意『違法行政』,於施行細則中竟違法放寬政府駐外人員或其隨行之配偶與子女得以辦理停保,並且短期回國可以免辦復保之規定,更加無可原諒的是,行政院再次將健保當做政治紅包,竟為了『未除籍之僑民』訂定准予以類似『綁約三個月』的可笑例外,只要出國就立即停保,只要回國立刻繳滿三個月,健保立刻『得來速吃到飽』,之後立刻可以打包出國,再辦理停保!行政部門再次帶頭違法,並破壞健保法之納保公平性,其蠻橫與無視於法令之行政令人難以苟同!無獨有偶的是,詬病已久的補充保費扣繳方式,政府同樣隨各界喊價,於扣繳辦法中,亦以違法母法的方式,為某些對象訂出『差額下限』,再次證明公平正義與依法行政早已不再是行政部門的施政原則。督保盟呼籲監察院與廉政署介入調查,到底是誰主導這些違法事實,維護國家尊嚴。
『停復保』規定完全違反健保納保結構
健保法自民國84年3月1日施行以來,停復保規定已是違法行政,二代健保改革期間,最被重視之一即是停復保之規定嚴重違法,應予廢除。健保法第八條明確指出,只要是未除籍之中華民國國民皆需強制納保,且同條第一項第五款更明文規定,因公駐外之政府機關人員與其配偶及子女,亦必須強制納保,奈何行政院不但無視各界與監理會對停復保規定廢除之強烈建議,任由外交部與僑委會不斷對外放話,並且由政務委員張善政帶頭違法討論,最後竟徹底推翻衛生署的專業建議,執意允許僑民及外交部人員恢復停復保規定,更令人遺憾的是,原先因出國六個月就可以停保過於寬鬆,而改成『二年』的規定,跟著死灰復燃,督保盟強列抨擊,一個違法行政的政府,如何讓人相信健保改革有望?改革就是一個『醜陋的騙子所編織的謊言』。
『不同費率』與『差別下限』已使健保法之精神蕩然無存
新制健保之所以被稱為『趴代健保』,乃因其定出了一個荒謬至極的補充保費制度,而此一制度創造了社會保險中,同樣保費卻有『不同保險費率』的罕見現象,此舉已然破壞社會保險精神,然政府無視於補充保費本質上的的不公不義,竟然於補充保費扣繳辦法中,違法列出六類『弱勢族群』來為補充保費化妝,訂出兼職所得之『差額下限』為基本工資,想要合理化補充保費,然卻更加凸顯出其不公義的本質,難道沒有被列出例外的人就是有錢人?全國五十萬的失業民眾不但被虛擬月所得26000元,竟然每筆逾5000元下限之所得都要計收補充保費,失業民眾不是弱勢?大學生是弱勢,而研究生或四十萬之學貸族不是弱勢?荒唐至極!
督保盟呼籲監察院與廉政署介入調查,調查是否有特定公務員蓄意違法行政,並行『圖利』特定人之實,督保盟並積極與各界合作擬提釋憲,糾正不合憲之補充保費制度與停復保規定!
+ read more

健保新制健保荒謬亂象系列二--『病危通知』
健保新制健保荒謬亂象系列二
『病危通知』新聞稿
正所謂『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一句話』,喬來喬去的補充保費,衛生署除了公布預計下限以五千元起跳外,為掩飾制度對弱勢者的不公平,更違法提出18歲以下、中低收入戶及經濟弱勢族群兼職薪資所得基本工資以下不計的規劃,為了替如此挑三撿四又不公不義的補充保費化妝,竟公然欺騙民眾費率4.91%可以維持至105年財務平衡,意圖為了執政者的『面子』,無視於強硬實施補充保費的結果,將使健保自103年起即出現短絀並需借貸度日的事實,健保已然病危。
諷刺的是,前不久行政院與立法院長異口同聲承諾要加速生技產業納入健保給付的速度,無獨有偶,衛生署也大量放送將透過健保給付改善五大皆空與護理人力不足問題,難道即將被掏空的健保是阿拉丁神燈,只要說一聲就可以『心想事成』?面對各界對財務失衡的質疑,衛生署竟只能交代健保局將再度以『調整藥價』作為因應,繼續無視健保已經無法擴大節流效益!
健保病危七大症狀,亟需標靶藥物救命
一向為台灣驕傲的健保已被行政院折磨得不成形,儼然產生七大症狀:
症狀一,妄想狀態:相信4.91%費率可以維持五年平衡
修法翻盤之際,衛生署以補充保費作為版本的財務推估,102年總額以4%成長,費率以5%計算,當時所估算的總保險收入為5282億元。而今101年的總額不少於5500億點的情形下,102年預計核定總額成長4.7%、費率4.91%開辦,補充保費維持236億的預算情形下,保險總收入竟然會『高於』5282億元,來到5359億,足足增加77億。低費率反而高收入?又不斷告訴民眾4.91%可以維持五年平衡,無視103年就會破產的事實,令人匪夷所思,簡直欺世盜名!
症狀二,視、聽力喪失+心肝纖維化:對補充保費不公義視而不見,鐵石心肝
補充保費因職業別不同,就有不同義務;甚至全職和兼職所賺的新台幣,卻不等值;一樣是租金,有人就不必繳保費;有錢人可以扣除執行業務所得和股利,失業的人不能扣除被虛擬的投保金額;兼職的補充保費費率竟然高於一般保費費率等等荒謬現象,就形成:『越弱勢的越要繳、越兼職的越慘、打零工的最慘』的不公不義,這些政府通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毫無父母心,鐵石心肝!
症狀三,心臟無力:收入追不到硬要成長的醫療費用,力不從心
長期以來健保以『量出為入』的精神在精算保費,然而經濟越不景氣,醫療費用成長幅度卻越大,健保開辦以來,醫療費用平均以4-5%成長,而明年更強勢成長4.7%,在保費可能短收330億,而補充保費又收不到錢的壓力下,健保心臟無以負荷即將到來的醫療費用,因為政策失當,面對收不及支,民眾自費上升、給付限縮,健保只能力不從心,苟延殘喘。
症狀四,血管栓塞:五大皆空、護理不足、DRGs失利,改革停頓,品質即將失調
健保才十七歲,已經成為醫療科別發展失衡的原因之一,國家錯誤的發展政策,導致醫院規模越來越大,醫護卻越來越累,成為健保品質的隱憂。許多支付制度改革(包含DRGs在內),卻因各方角力與財務配置不當而停滯,健保血路嚴重不通!
症狀五,病毒感染,高燒不退:病人自費上升、病床數減少,醫、藥、病都喊苦
健保是個寶,每個人都怕他倒,紛紛拿出【祖傳祕方】救健保,健保從此失去健康的身體,從十年前就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方式,原二代健保的處方一直都沒能用上,因此健保持續的發炎、高燒不退,民眾因為看病越來越貴而苦、醫院說要關床因應(醫院說賠錢在做)、藥業也說活不下去,病毒持續侵襲健保。
症狀六,手腳被截肢:高層說了算,不能走自己對的路,即將活不下去
健保有很多老闆,不論總額要成長多少、給付要如何分配、費率要訂幾趴、醫院中心要幾家……都是老闆說了算;健保明明應要舉起雙手來反對『要命樂觀』的236億補充保費,明明課徵行政成本過度高昂,也不能表態,手腳都被截斷,形成沈痾,現在連救命的錢,都籌不到,終究病危!
症狀七,聲音喪失:一堆政治紅包,主計處卻只想編36%,有苦難言
大老闆一天到晚把健保當政治紅包,一會這些人要納保、一會那些人要停保,又要加速將生技產業納入給付,還要用健保救五大科、救護理,在健保收不到保費的情形下,主計處卻不願為老闆開的支票負責,明明需要至少38%的政府負擔率,卻只編36%,想喊不夠也無法出聲,有苦難言!
家戶總所得才是標靶救命藥
原二代健保所規劃的改革包含支出與收入面,如今支出面也會因為收入面改革失利,而面臨效率不彰或無以為濟的現象,我們無法理解的是,補充保費所衍生的任何一個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它的不公平就來自於自己本身,只有『家戶總所得』才是『標靶藥方』,能夠藥到病除。沒有家戶總所得這標靶藥物,全民就得準備替年僅十七歲的健保送終了!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