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黃淑英
心血管疾病一直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雖然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數是婦癌的3─4倍,我國的女性健康政策仍偏重婦癌的防治,因此,女人都很擔心會罹患婦癌,但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人健康主要的殺手。
女人的心血管疾病 症狀與風險和男人不一樣
女性因為生/心理和男性不同,其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的呈現,如:症狀、診斷、檢測及藥物反應也不太一樣。而女人不一樣的生命經驗讓我們的疾病風險也不亞於男人。女人終其一生,月經來潮或停止都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服避孕藥會增加血栓風險;懷孕時可能會罹患妊娠高血壓;進入更年期血管硬化、血壓上升。而以女性為主的疾病,如:乳癌及紅斑性狼瘡等,其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
但是女性及社會在這方面的認知是缺乏的。為了提升大家的意識,台灣女人連線於2016年起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的行動,訂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呼籲社會重視女性的心血管健康。
2020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
今年主題為:「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乃鑑於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而近年乳癌治療日趨進步,患者存活率上升,但許多研究指出,癌症化學治療如小紅莓、紫杉醇及賀癌平等具有心臟毒性;放射治療亦因照射部位接近心臟可能使心臟組織肥厚、鈣化或動脈發炎。乳癌患者因經常同時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因此心血管暴露於雙重風險當中。
研究指出,乳癌倖存者約有6成於確診5至10年內死於非乳癌因素,10年後該比例增加至75%,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多。然而,多數乳癌患者不知道治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了不讓乳癌倖存者戰勝乳癌卻敗給心血管疾病,除了提升患者相關的意識外,我們應該積極地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以降低治療造成的風險及傷害。
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 提供更完整的醫療照護
事實上,許多歐美國家已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亞洲如日本、韓國及菲律賓也於近年開始積極推展。在台灣有些醫院已開始進行,如:奇美醫院已在乳癌病患的治療進行相關計畫,並有正面的成果。但是,因為資源的有限及衛生主管機關並未重視,因此,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尚無法全面推展。
台灣女人連線在2016年第19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宣言中,要求衛生福利部建立腫瘤及心臟科跨科別的醫療合作制度,讓患者獲得更完整的醫療照護。2018年及2019年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兩度提案:以乳癌患者為對象,建立心血管科與腫瘤科醫療合作之計畫。今年於「為女著紅日」我們再度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在公務預算或全民健保基金裡編列經費,辦理乳癌-心臟科共同照護之試辦計畫,保護乳癌患者的健康與生命,並期望將來推廣至更多癌症治療。
目前,雖已得到衛生福利部正面的回應,然而推動新的概念及制度仰賴更多的回應及支持,特別是來自心臟醫學界!
本篇刊登於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季刊《心報》第49期2020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