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行動/活動

【記者會】秘書長陳書芳出席范雲立委辦公室「3大挑戰、8個法案,支持女性實現自我」記者會
【記者會】秘書長陳書芳出席范雲立委辦公室「3大挑戰...
秘書長陳書芳出席范雲立委辦公室「3大挑戰、8個法案,支持女性實現自我」記者會,針對《未經同意侵害成人性私密影像防制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民法離婚年金制度》、《生育保健法》8個重要女性權益法案中的「生育保健法」提出修法意見。
+ read more
台女連出席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無菸公車候車亭宣導記者會」
台女連出席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無菸公車候車亭宣導記者...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陳書芳,於今日(2/20)出席台北市政府「無菸公車候車亭宣導記者會」。台北市衛生局今年1月1日公告北市1150處公車候車亭全面禁菸,經三個月宣導期,3月1日起將正式展開稽查,違規吸菸者將依《菸害防制法》最高處1萬元罰鍰,另亂丟菸蒂則依法處1200元至5000元罰鍰。 陳書芳秘書肯定台北市衛生局對無菸城市的努力,但在現行規定上,無菸公車候車亭是以候車亭的垂直投影面積來規範,對於隨著空氣飄散的二手菸,如此的範圍界定並不周全,建議執行細節再多研議。 並且,在二手菸議題上,不僅女性受影響,男性因為同儕壓力或社會角色的期待,對於二手菸的拒絕同樣困難。因此,除了禁菸相關規定,亦需從教育著手,讓吸菸的民眾尊重他人不吸二手菸的權力。     以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癮君子注意 北市1150無菸公車候車亭 3月1日開罰   北市衛生局今早宣布從3月1日起,民眾只要在市內932個公車站的1150座無菸公車候車亭下違規吸菸,市府可立即依法開罰,違規者將處新台幣2000元至1萬元罰鍰。   北市衛生局主任秘書李碧慧上午表示,菸害防制法過去並未將公車候車區域、騎樓、人行道等人潮聚集的戶外場所納入禁菸場所,為維護公車族健康權益,市府在2014年公告台北市13條公車專用道共155個無菸候車站月台全面禁止吸菸。 李碧慧說,今年元旦公告北市境內1150座公車候車亭全面禁菸,至2月底為宣導期,透過發布新聞稿、廣播、廣告,也結合志工舉牌宣導,並在候車亭周邊設置禁菸標誌,3月1日正式上路。 公運處副處長尚錦堂表示,考量公車族等車、遮陽、遮雨多會站在屋簷下,公車候車亭以屋簷下垂直投影面積區域就屬於禁菸範圍,也結合公車業者車內廣播、站名播報器或張貼文宣,適時向乘客宣導公車候車亭禁菸規定。 之前北巿雖試辦115個公車專用道候車亭禁菸,但衛生局並無實際開罰案例,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夢蕙表示,因禁菸標誌明確,在稽查時並未發現違規案例。 禁菸會否普及至一般公車站牌?尚錦堂表示,目前僅先規範候車亭,因為候車亭的禁菸範圍較沒有疑慮,至於一般站牌可能位處在人行道上或私人土地內,想先搜集民眾意見,並跟衛生局討論,下半年可能會推出試辦作法。 台灣女人連線副秘書長陳書芳指出,二手菸透過空氣傳播,所以即使在亭外周邊吸菸,二手菸也有可能飄進候車亭,認為市府可考慮擴大執行範圍,期望有更圓滿的規畫,保護孕婦及胎兒健康。   更多報導 北市公車亭全面禁菸 3月1日起將開罰 不准抽!北市1150座公車亭禁菸 3月起違者最高罰一萬      
+ read more
部分負擔 – 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部分負擔 – 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衛福部與健保署日前宣布,以促進分級醫療為由,意欲調整健保部分負擔,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與消基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於今日(24日)上午十點共同於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召開記者會,表示督保盟支持「轉診/分級制度」,但不認同「提高部分負擔」作為手段。因為目前的基層醫療環境存在一些對於婦女丶老人身心障礙者之障礙,讓這些弱勢者只好選擇大醫院。這些障礙必須由政府的政策及作為來改善,而不是、也無法以經濟手段讓人民就範。政府應先著手基層醫療環境的改善,再研議是否有必要提高部分負擔。但是,如果提高部分負擔其實是健保財務的考量,就請政府真實以對,不需拐彎抹角!。    記者會新聞稿   部分負擔,阻礙就醫公平性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怎麼開始」!民國84年全民健保的開辦初衷,其最大核心精神便是保障民眾健康權的平等,普及並提高全國民眾就醫的可近性與公平性,亦即不因階級、黨派、貧富、性別、種族、地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部分負擔的調漲,不但完全背棄了這個精神,根據國家醫療保健支出報告,政府更進一步忽視民眾購買力持續下降、醫療負擔卻不斷上升的事實!報告指出,我國民眾自付額比例(36.8%),跟OECD國家比(OECD國家平均約為20%上下),僅低於墨西哥(44.7%),成為第二高的國家,而家庭自付額的項目中,高達62.6%用於醫療照護的直接費用,又以門診為最大宗,調漲門診部分負擔影響民眾負擔甚巨。而我國每家戶就業人數僅為1.45人,所得越低家戶就業人口便越少,甚至低於1人,雪上加霜的是,越低所得者的醫療費用佔率亦相對高所得者負擔大,但健保費的結構卻由廣大較低所得者的受薪階級承擔。 蔡英文總統競選之時,提出健保費採家戶總所得與健全社區醫療服務之主張,然完全執政的政府卻怠於改革、不思落實蔡總統政見,修法改正過分由薪資所得支撐的健保費,與提出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的施政計畫,反而一再的在政府負擔率中動手腳,降低政府負擔實質金額逾百億,現在更是直接調漲部分負擔,從民眾口袋再多拿錢,帶頭阻礙民眾就醫的可近性與公平性,漠視人民權益!   歷史證明:部分負擔無助醫療分級,支付制度才是金鑰 分級醫療是國家必須走的正確道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向來支持分級醫療,提高醫療的有效利用率。然而,部分負擔調漲能夠達到分級醫療嗎?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部分負擔的調整,無助分級醫療!健保開辦至今21年,部分負擔共計調漲五次,最近一次是在民國94年,同步調漲各級醫院門診與急診的部分負擔,多年多次微調,不但越調大醫院越多,且並未改變醫院與基層的門急診就醫分佈,這其中不僅民眾就醫行為觀念未改變、對基層信任度持續不佳外,還包含醫院體系本身走火入魔的軍備競賽,以各種新穎的醫療設備進行宣傳來吸引民眾就醫,且醫療體系顯然也未準備好,無論上轉或下轉,不習轉診作業,『口頭建議轉診』取代『書面協助轉診』普遍,病人還是要靠自己找關係弄床位、凌晨排隊掛號,何來轉診? 民國99年後至今,健保在委員會中付費者代表的支持下,持續調漲門診與急診的診察費,並實施急診品質提升方案,將急診診察費與夜間診察費大幅調升外,同步監測各級檢傷分類的滯留等品質指標,而門診部分亦提高診察費、實施整合性照護方案、醫療品質改善方案等,使得民國100年之後,各層級的門診初級案件數往好的方向改變。急診3-5級的佔率持下降。根據健保資料分析,目前門診案件中,基層的案件數分佈約64%,而醫院層級之初級照護率持續下降,醫院由100年的23.7%下降至104年21%,又以醫學中心比例最低,為12.7%,地區醫院最高,為33.1%,而這些持續朝向分級醫療的成果,並非藉由調漲部分負擔成,乃因近年持續地對民眾宣導就醫觀念,加上支付制度導向所形成的醫療供給者行為改變而成。與會的謝天仁律師,同時也是資深健保委員表示,支持分級醫療的一直是付費者代表,醫界代表,特別是大醫院,向來對分級醫療不積極,部分負擔無論怎麼漲,病人還是照看,區域醫院以上層級,門住診比例,仍持續維持53:47的比例,政府不思以支付制度達到分級醫療,竟然調漲部分負擔。謝律師表示今年總額協商時,付費者代表更進一步在106年總額分配時,若區域醫院以上層級初級照護未能下降10%,則超過的10%不予分配來逐步完成分級醫療,而少掉的初級照護門診費用,用54億來調漲重症給付,希望讓醫學中心在支付制度誘因下,回歸本質。   歷史不斷證明:支付制度才是金鑰,部分負擔非分級醫療之良藥,只會不斷造成民眾自付額的上漲。   數百萬人口,至基層就醫困難重重,不是不分級,是分不了 政府更加裝作沒看見的是,諸多民眾不是不想至基層就醫,而是根本無法到基層就醫的事實。與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代表劉金鐘先生,同時也是一名脊髓損傷者,他以自己與傷友的親身經歷表示,傷友95%以上都是輪椅使用者,且有許多因為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如膀胱括約肌容易失能而導致無法排尿、容易尿道感染、幽靈痛、褥瘡等,甚至只是感冒,多次嘗試至家裡隔壁的基層診所就醫,不是因為診所無障礙設施嚴重不足,進不去,有的診所的門檻至少10公分高,有人推輪椅也推不上,或者好不容易被抬進診所,卻檢查設備(如X光機)無法提供身障者使用或需要再去檢驗所做如驗尿的檢驗等而奔波至醫院,有次甚至在雨中等待診所的人員協助輪椅進出,幾次下來,他就怕了,而且多數傷友本身原是經濟支柱,受傷之後無法賺錢,如果因此被漲部分負擔,實在不公平,也非常殘忍。 出席的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代表李碧姿主任也說,社區中很多老人,可能必須坐輪椅,或是因為疾病的治療而要進行多項檢驗,無論是照顧者或是長者本人,也無法負荷多次診所與醫院的奔波。   這樣社區中的百萬身心障礙者與失能長者,根本無法至社區中的診所就醫,被迫必須長途跋涉至醫院,耗費相當大的時間與成本,加上整合照護制度與家庭責任醫師制未臻完善,需多科照護之多重慢性病患者與長者,或需要檢查、檢驗之病人,基層亦難以滿足。而重大傷病或罕見疾病患者,更是無法至基層就醫,即使癌症急性治療期後的返診、末期病人的疼痛處理等,基層都難以提供服務。督保盟召集人黃淑英表示,有血友病患者向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反應,即使是他感冒時或是皮膚有問題不一定與他的重大傷病有關,而去基層就醫時,診所的醫師都會直接請他去醫學中心看,並非他不願意至基層;而黃淑英再以藥品耐適恩處方做為舉例,耐適恩是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藥品,然醫師處方耐適恩前必須做胃鏡檢查,但絕多數診所都沒有胃鏡檢查設備,因此必須上醫院,為了耐適恩反而要往返奔波,而許多藥品醫師處方前需要做某項檢驗,診所沒有這些設備,病人在診所與醫院間轉來轉去,病人和健保都不會省錢,更別提全台有一半鄉鎮基層沒有婦產科醫師,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地區,如何至基層就醫或生孩子?   而這政策也欠缺性別觀點,多數照顧者是女性,如不改善民眾就醫可近性的問題,調漲部分負擔無異是加重懲罰這些民眾,除加深就醫障礙外,也讓女性在照顧家人上更為辛苦,這怎麼會是分級醫療呢?明顯是階級醫療!讓數百萬無辜弱勢民眾,因為政府失能而去承受制度性的災害!   急診部分負擔調漲理由更是荒謬,竟是因為如果門診已經調了,為拉大差距所以一定要調,更加顯示政府部分負擔政策欠缺政策影響評估。急診分層部分負擔不但加重醫療爭議,有違醫療倫理。急診就醫以意外或疾病發生地就近醫療院所為優先考量,再來為醫療急救能力,而科學上急診幾分鐘內亦難以立刻判斷是否屬於輕症,況許多重症之症狀前期表現與輕症類似,如女性之心肌梗塞/心絞痛、腹膜炎、不明原因發燒等,若以加重急診3-5級部分負擔來逼使民眾離開急診,只會惡化經濟弱勢者必要急診之障礙,而延誤醫療,且收費標準僅繫於幾分鐘就必需完成檢傷分類之醫護人員,萬一幾日後發現是重症,無異加重急診醫療的爭議與醫護負擔,乃至醫院管理者為避免糾紛又可以給付較多的考量下,可能會形成檢傷分類之假象、導致輕疾重報,更是無法降低健保支出,百弊而無一利!   最「對」的事比做「快」的事重要,我們始終支持分級醫療,然而目前政府做的沒友一個分級醫療的政策,只是以經濟手段強迫病人分流,而非醫療分級!我們全面反對政府以分級醫療做為包裝,實施違反全民健保精神的部分負擔調漲,並強烈呼籲,有為的政府應該優先提出從對提高民眾就醫品質與效率的醫療制度改革面著手,而非便宜行事,要求民眾先付錢等改革。   更多新聞連結: 聯合報:反對調漲急診部分負擔 督保盟轟:錯誤政策 自由時報:督保盟批調漲部分負擔 健保署長:尚未定案        
+ read more
健保會各界代表向新政府與國會喊話 「撤回違法公告 維護健保永續」
健保會各界代表向新政府與國會喊話 「撤回違法公告 維...
5月17日健保會各界代表,包括:勞工、雇主、醫用者以及醫界代表共同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要求立法院退回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5條違法公告。   衛福部繼104年自行提案修法,自砍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分配於健保經費之比例後,再於104年12月15日漠視健保會雇主、被保險人及醫界等全體代表的強烈反對,逕行公告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5條修正案,將政府法定負擔保險經費下限36%,放寬納入社會福利補助特定對象之保險費,並逕自公告該條法規「溯及既往」,自104年1月1日實施,不但違反行政法立法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更至少造成健保費一年短收72億以上! 據悉,該法案已交付立法院第九屆第一會期社福衛環委員會審查,因此健保會代表經全體委員會議授權,今日共計至少十五人聯名,其中被保險人代表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滕西華、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謝天仁、台灣女人連線蔡宛芬、中華民國總工會干文男、全國產業總工會趙銘圓;雇主代表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何語、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李永振;醫界代表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蔡明忠等八位代表參與記者會,並於記者會後旋即拜會立法院各黨團尋求支持。   『博歹繳』的健保頭號債務人,大筆一揮年『省』72億     自健保開辦之初,政府不但在公共衛生或是預防保健等費用上,A走健保逾千億,且在應繳納給健保署之保費,習慣性的「拖」或「先墊後繳」。而一般民眾只要積欠健保費,政府便祭出催繳、滯納金罰鍰和暫停給付等三大措施,失業者與其眷屬長期以來繳納保費比受雇者偏高的事實,政府也無意改善。一代健保之時,由台北市政府等直轄市帶頭欠費,導致健保借貸千億度日,如今歹戲拖棚,在新制健保實施之後,『博歹繳』頭號債務人竟然換成了中央政府,自102年至104年主計總處累計積欠健保費達627億元!如今更想一勞永逸,直接偷渡條款自肥,自行減免保費義務,細則一經修訂,便可『年省』保費負擔至少72億。由始至終,破壞健保體制的、最會A健保的就是政府本身,卻無人能夠監督!   無視健保會,且違反法律保留原則     政府已多次利用行政手段,造成實質降低政府保險財務責任,增加民眾及雇主負擔。當政府宣告補充保費扣繳上限全面提高(健保費年短收42億)、自砍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於健保經費之比例 (健保費年折損至少66億) 後,衛福部欲提案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45條時,健保會基於權責,自104年7月起至105年3月,共計七次會議檢討該項政策並反對,且要求衛福部撤回違法公告,然而政府一意孤行,無視健保會多次強烈反對的意見,此舉直接危害健保財務的安定性,並違反母法授權與行政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更間接侵害民眾權利。前大法官許宗力曾撰文大意表示,所有社會給付之重大變動事項,即便使人民獲利或是即使人民沒有直接的損害,皆應符合法律保留原則,應以法律明確定之!政府整體保險經費負擔內涵的變動已經影響整體保險經費收支,已屬重大變動事項,而荒謬的『溯及既往』措施更是違反當年度保險財務預算收支編列與應用的法律保留原則。   人民期待立法院介入,並向新政府喊話:立即撤回違法公告並返還健保費     由於政府多次修法已造成實質降低政府保險財務負擔,長遠影響民眾保險權益,政府若枉法,人民將無計可施,二十年來,健保會各界代表首次聯名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朝野各黨團,特別是社福衛環委員會應代表人民介入,於審查健保法施行細則修正案時,要求行政部門撤回違法公告,並返還應付健保之保費!健保會各界代表並共同向新政府喊話,希望新政府懸崖勒馬,主動撤回違法之施行細則第45條修正,並盡速返還已經積欠逾五百億的健保費,讓健保回歸法制、確保健保之永續!   聯名團體 健保會代表委員: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聯盟 滕西華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謝天仁 中華民國總工會 干文男 台灣女人連線 蔡宛芬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 李永振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何  語 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 楊芸蘋 全國產業總工會 趙銘圓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 林惠芳 中華民國農會 林敏華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蔡明忠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 謝武吉 台灣醫學中心協會 潘延健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陳義聰      
+ read more
世界心臟日 女人「心事」知多少?(新聞稿)
世界心臟日 女人「心事」知多少?(新聞稿)
台灣女人連線 世界心臟日 女人「心事」知多少?  會後新聞稿                                           2011/09/25 不可忽視的婦女健康──心血管疾病 台灣的醫療體系在男性思維主導下,婦女健康被窄化成三點式的生育健康及婦癌防治。然根據2010年衛生署統計,女性十大死因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名列第二、三!2009年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的女性死亡人數為婦女癌症的3-4倍!然而,政府對於女性健康,還是停留在生殖系統相關的照護上,忽略了女性健康的大殺手─心血管疾病;再者,過去20年來的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的症狀、檢測或用藥上有性別差異,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台灣的醫療體系及醫學教育尚未予以重視,可能因此導致女性被誤診、延遲救醫或用藥不當,不能有效防治女性心血管疾病,傷害女性健康。因此,台灣女人連線特別在世界心臟日召開記者會,提醒社會大眾對於性別與心臟病差異的注意! 台大心臟內科張博淵醫師表示,心臟病無論是疾病風險因子、症狀、診斷治療上以及用藥上,都有性別差異(如附表),在美國醫界對女性心臟病的重視晚了將近20年,造成女性心臟病的五年存活率低於男性,近十年來,因為對女性心臟病的重視,才逐漸降低了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張醫師表示,近幾年來台灣醫界也逐漸注意到性別差異的問題,希冀透過醫學教育及繼續教育加強醫師的性別敏感度,也能讓台灣女性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表示,為了促進女性對於自己心血管疾病健康的重視及瞭解,台灣女人連線今年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並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女性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認知,我們發現,女性普遍缺乏心血管疾病的一般知識,對疾病的性別差異更是不清楚!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是自己或家中有人罹患此疾病,也呈現一樣的現象! 女性心血管疾病基本知識不足   依據問卷調查結果,有2成多(22.3%)的女性會定期(每天/週/月)測量血壓;不到五成(47.3%)的女性知道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的標準;在瞭解危險因子方面,最為一般人所熟知的項目如「心臟病家族史」、「高血壓」、「抽煙」、「體重過重」、「腰圍過粗」等,被勾選的比例也都不到七成。以上都說明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識明顯不足,甚至目前政府極力宣傳的「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事,也不到六成(57.7%)的女性知道!可見近幾年來,政府在心血管疾病的衛教、宣導政策上成效不彰! 性別差異的觀念更是不清楚   心臟病與性別差異相關問題的結果則顯示,不到五成的女性知道女性在停經後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只有兩成知道女性罹患糖尿病後得到心臟病的風險比男性高;只有約三成(33%)認為心血管疾病有性別差異的症狀,但對於究竟什麼是女性的特殊症狀,他們也不清楚。   令人擔心的是,女性對於心血管疾病症狀的認知仍然多停留在以往所認識常見的典型症狀,如「心律不整」、「胸口疼痛」及「呼吸急促」,而其它常出現在女性身上的症狀,如「消化不良」、「背部疼痛」、「脖子、下顎與牙齒疼痛」、「昏眩或噁心」、「焦慮、疲憊或虛弱」、「視力改變」」等,被勾選的比例皆偏低,有些甚至不到兩成。 女性可能處於罹病高風險卻不自知 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女性中,許多為正面臨更年期階段、以及已停經的女性,共佔七成(72.18%),她們的生理時程與其它健康狀況可能正使她們暴露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中,但多數卻對這些和她們切身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知識不熟悉;再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在調查中亦出現同樣的情形,這將可能讓她們無法有效防治病情、或是處於更高的罹病風險之中卻未能察覺!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第二大殺手,然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基本認知以及其中的性別差異都非常不清楚。為了保障婦女健康,適值世界心臟日,我們呼籲政府: 一、 重新擬定「女性健康」政策,擴大女性健康的照護,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二、加強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衛教及宣導,並強調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提高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 三、落實醫療體系的性別主流化,加強醫事人員、醫事學生「健康/醫學與性別」的教育與訓練,以提高醫事人員對於疾病的性別差異敏感度。   附表:              性別 項目 女性 男性 危險因子 發生年齡 停經後,約55歲 約45歲 腰圍 ≧80公分 ≧90公分 膽固醇量 HDL膽固醇(好膽固醇) 膽固醇總量及LDL膽固醇(壞膽固醇) 罹患糖尿病得到心臟病風險 一般人的3-5倍 一般人的2-3倍 抽菸 抽菸比率下降慢 抽菸比率下降較快 症狀 呼吸急促、輕微胸痛、消化不良、視力改變、背部疼痛、牙痛、下顎痛、頭痛、異常的疲倦感、血壓降低、噁心、暈眩 呼吸急促、盜汗、手臂疼痛、胸口疼痛、胸口有壓迫感 診斷方法— 運動心電圖 受荷爾蒙影響,假陽性高,有40%-60% 假陽性只有10% 侵入性治療—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或繞道手術 比率較低 比率較高 藥物使用 阿斯匹靈 可預防中風,無法預防心臟病 可預防心臟病,不能預防中風 史它汀(Statin)之一:atrovastatin 對心血管保護作用不如男性 對心血管有保護效果 毛地黃製劑(Digitalis) 血中濃度較高,易產生毛地黃中毒   高血壓藥物 血管升壓素接受器拮抗劑(ARB) 血管升壓素轉換媒抑制劑(ACE inhibitors) 5年存活率 較低 較高        
+ read more
  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新聞稿)
  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新聞稿)
「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拋開處女魔 作自己身體的主人 日前王姓女子因婦產科內診導致處女膜破裂,因身心受劇烈創傷而向院方索取500萬元的賠償。其實類似的醫療糾紛在2003年年底也曾發生過:北市一婦產科黃姓女醫師,因業務過失破壞了患者的處女膜,被判刑6個月。更早在1999年時,一些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因為資訊不足,作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造成處女膜破裂,更引起媒體一陣騷動,並出現「6分鐘誤一生」的報導。這些事件除了顯示出醫病關係連最根本的溝通及尊重都出現問題之外,更凸顯了當女性健康碰上「處女膜」時的尷尬處境。但是在我們對這些事件的受害者深表同情時,卻忽略了躲在事件背後真正壓迫女性的的元凶——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迷思。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基本上,處女膜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實質上的作用,對於女性身體的健康沒有任何意義,然而這層薄膜卻能夠在女性的心理造成如此巨大的約束及傷害,主要原因在於社會賦予它「神聖」的意義,讓處女膜凌駕女性本身的主體性,而成為女性最珍貴的東西,並藉此壓抑女性的情慾自主發展。 台北市女權會副秘書長張明怡也表示: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時至21世紀,從外籍配偶仲介公司的「處女品質保證」廣告;人造處女膜手術的出現,以及網路上一片一千元的處女膜,在在表現出這種壓迫女性的父權價值依然根深蒂固。追根究底,許多男人至今仍然視女人為自己所擁有的財產,而處女膜的「原封包裝」證實這個女人不是別人「用」過的「二手貨」。 立委黃淑英則認為「處女膜」對於男性與女性沒有實質的意義,但對於女性的身體卻會造成傷害與不便。許多女性因為怕破壞處女膜而不敢做內診、子宮頸抹片,直接影響到女性的健康。再者,處女膜情結還會造成女性在行動上的諸多不便,以衛生棉條為例,在國外,由於衛生棉條讓女性在經期時,擁有更多的行動自由,廣受女性的歡迎,而台灣女性卻因為「處女」情結而怯於使用衛生棉條。 衛生署病人安全委員會蔡宛芬委員認為:醫病關係簡單來說應該是一種伙伴關係,是互相信任與溝通的關係,病人有知的權利,而醫生有告知的義務。而這個事件從醫病關係的角度上,醫師並沒有盡到妥善告知及溝通;此外,當病人表示不舒服時醫師就應該停止當下的行為,而非只是一味要求病患不要亂動。但社會的「處女情結」觀念,的確也可能使男醫師面臨一個困境:到底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婦女充分瞭解卻不會造成女性醫用者有性騷擾或歧視的感覺?由護理人員告知或內診書面說明書的方式來處理應該可避免此種難處。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醫師認為,這次事件其實也是醫療品質的問題。醫師也是人,如果在門診量大、看診時間太短的情況下,有些醫師態度不佳甚至出錯多少是難免的,但醫師自己本身還是要先學會道歉。針對此次事件,醫生應該顧及病人的感受,當病患感受不舒服時要尊重病患的感受,畢竟病人是有感覺的人,而非機器。此外,謝卿宏醫師也提到了醫師法第11條: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身為一位婦產科醫師,謝卿宏表示如果不做內診檢查就做治療行為並不完整、且如同是亂槍打鳥,如果病患拒絕內診,以對醫療品質的要求,他會拒絕繼續該醫療行為、並建議病患退診。 此次事件再一次凸顯女性仍受傳統貞操觀念的箝制,因而造成其心理極大的傷害。事件中王女士長期生長在這種道德觀的社會結構之下,會因為自己的處女膜無故破損而心理受創,我們非常能夠理解,也深表同情。然而我們認為,事件背後真正的元凶其實是父權體制下千年戳不破的「處女情結」迷思。我們呼籲女性作自己身體的主人,更應以集體力量打破將女體商品化與壓抑女性情慾的枷鎖--「處女情結」。為了要戳破千年妖怪處女魔,我們發起台灣女性使用衛生棉條運動!鼓勵女性多使用衛生棉條,用具體行動拋開處女膜迷思 、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取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