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孕母法
背景
自西元1978年人類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之後,「生殖醫學/科技」從此進入了新紀元,因為這個嬰兒代表了人類能夠不以「自然」的方式(性交→射精→精卵結合→著床→懷孕分娩)也能夠達到懷孕生子女的目的。這種生殖科技的存在當然有好有壞,雖然它帶給了不孕者新的希望,但也同時帶給人類社會倫理、法律、生命價值等各層面許多衝擊及問題,例如日前李幸育在未婚夫死後要求取精,就在社會上引起風波。而對女性而言,在「傳宗接代」思維依舊嚴重的台灣文化下,人工協助生殖科技事實上是帶給了女性另一種更沈重的壓力與恐懼,更間接加深了「傳宗接代」的觀念。
台灣開放代理孕母之過程
台灣第一位試管嬰兒在1985年出生,之後同樣也面臨著隨之而來的許多爭議,其中大家最無法達成共識的就是「代理孕母」的部分。這20年來,不只是社會上、婦女團體間無法達成共識,衛生署也因歷屆署長本身觀念的不同,在「是否開放代理孕母」的議題上也是搖擺不定。立法院也曾針對反對及贊成代理孕母之人工生殖法草案兩個版本進行討論,但因問題爭議不小,而始終無法達成共識。直至2004年,衛生署委託台大社會學系承辦「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代理孕母是否開放的問題在政府的政策中才有了定論。
2004年9月18日,在來自全國各地18位民眾經過2星期5次會議討論後,達到「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的共識。而當時的衛生署長陳建仁也不顧之前大家所舉辦過的大大小小的座談會、公聽會、甚至是學者醫師們在報紙上所發表的文章觀點,於會後立即依這18人的結論承諾開放代理孕母,並預計半年內,根據會中的結論擬定「代理孕母法」特別法的草案,希望在一年內完成立法。
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問題
代理孕母現在會往「開放」的方向立法,2004年的這場公民共識會議無疑決定性的關鍵,然而這場會議事實上是有許多瑕疵與問題的:
1. 主動報名的會眾是否是基於『共善』的基礎,或是代表利益團體而來?
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由社會公民自由報名參加,其中主辦單位從自願報名者之中依據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基準,「隨機挑選」參與者組成公民小組。但如此的作業程序,並不能杜絕利益團體的參與,無法確認參與者是否為不孕者,因此造成此次會議中就有2-4位不孕者代表參與其中之討論。
2. 誰能決定給與會者的資料?其資料是否能達到中立客觀?
公民共識會議的特點即是提供與會民眾閱讀的資料,使其就算對此議題不瞭解者,也能透過會議提供的資訊加以討論。但是應該由誰來規劃這些資料的供給呢?如何能確認會議所提供的閱讀資料一定能達到公正客觀而未造成引導的作用?從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的可閱讀資料來看,一開始的編排即先論述什麼是不孕症,以及不孕症的現況為何,較少著墨於代理者的角度。雖於後面的篇章有談到針對代理孕母的爭議,但閱讀者卻可能因為在第一段先看了不孕症的資料,進而產生同情,再看到爭議的問題時,就覺得爭議並非是最重要的,且是可以解決的。
3. 與會的會眾,每個人的發言是平等的嗎?或者容易遭強勢者主導?
目前學者針對台灣已辦理的公民共識會議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發言次數與教育程度成正相關,且教育程度越高者主導性越強,發言次數也越多,並且其發言在結論報告中呈現的也越多。因此即便是20個人的會議,卻也可能被某幾個意見領袖主導。此外性別的因素也可能在此會議中產生,長期以來性別的刻板印象以及文化因素,造成許多女性比較不敢發言,或者是其言論不被重視,因此會議討論的公平性也仍然遭受質疑。
4.
僅15~20人的會眾,所做出的共識報告是否能有效代表民意等?
公民共識會議是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並非設定所有的人都是當然成員再隨機抽樣,因此一開始的取樣就已經不足以代表社會的組成概況。公民會議能收集到的參與者,多半應已是對該議題有興趣者,其早已存在既定之立場,若公民共識會議的結論對於制訂政策有決定性的影響,則其更有可能企圖影響結論。除了自願報名者本身就已經具備某種性格特質,因此不能反映出全部的社會意見外,每場公民會議僅選出12~20人的會眾參與,取樣過少,其中的代表性更是令人質疑!
由於公民共識會議存在著上述所提到的,甚至更多須待解決與釐清的問題,因此會議的舉辦應定位在『提供多元討論的一種方式』,應屬於參考之用,而不應對會議的結論抱有太高的期待,甚至認為能透過該結論來抒困爭議問題的政策制訂。但行政院部會卻利用公民共識會議的結果,為其政策作背書,不僅草率,更有逃避政治責任之嫌。
代理孕母法現況
目前,衛生署委託成功大學研擬的「代孕人工生殖法草案」,已初步完成,此草案正在衛生署內部討論中。衛生署尚無公開確定之草案,但對於代理孕母傾向以下原則:
1.
受術委託夫妻必須有自己的精卵,代理孕母只提供子宮代為懷孕、生產。
2.
代理孕母必須有分娩經驗並為本國人。但無年齡、次數的限制。
3. 無償方式,禁止商業仲介。但有營養費。
台女連對於代理孕母持保留態度的原因:
1、不成熟的生殖科技!!
代理孕母施行的步驟其實是跟試管嬰兒一樣,只是最後胚胎所殖入的母體不同。根據2003年台灣人工協助生殖執行狀況,35歲以下配偶間新鮮胚胎試管嬰兒活產率平均為34.4%;35-37歲為25.7%;40歲以上則是10%以下。而為了這34%的機會,女性必須每日施打排卵針刺激卵巢排卵,連續打二、三十天,失敗了再重新打二、三十天。以34%的活產率來計算,女性有可能要打上將近一百針才能成功生出小孩。
除了心理必須承受的壓力之外,身體更是有許多風險。因為過度刺激卵
巢的結果,就是婦女容易出現一些如流產、大量出血、子宮外孕、發炎、潰爛、或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併發症。2005年11月,芬蘭研究員在分析20,000名婦女的問卷調查後發現每7位施行試管嬰兒手術(IVF)的女性,就有1位會因為嚴重的併發症而住院,機率比自然懷孕的婦女高出一倍!除此之外,婦女在取卵時需要全身麻醉,而麻醉及胚胎殖入等手術本身就有一定之風險。而可能面臨多胞胎及減胎的問題也是必須納入考量。
在胎兒的部分,試管嬰兒常會發生早產的現象,而早產所延伸的許多健康問題,在國際間還有相當的爭議。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在2004年11月就曾表示,要証明人工授精手術安全的證據目前其實是不足的。試管嬰兒及母親仍然需更大量、並更精密的追蹤調查,以確保她們的健康。而國內這方面的資料卻是付之闕如。
2、只是提供「子宮」?
醫療體系慣於將人切割為單一器官來看待,但是,子宮從來就不能獨立於身體之外自行運作,懷孕時,是個人整體的運作,不但生理上各器官、系統的同時介入,還有生活上的影響,包括先生、孩子、父母、公婆及工作。從受孕前開始注射排卵針等手續到生下小孩,代孕者其實是付出了將近1整年的生活。此外,因為是代為懷孕,和懷自己的小孩不一樣,家庭生活、夫妻、親子關係及工作狀況,都會變的十分不同或複雜。因此,代理孕母的議題不能只以提供子宮來看待。
3、可不可以商業化?
代理孕母是一整年的生活、生命的投入,而這類的人工協助生殖本身除了其內在的風險外(低活產率),重覆醫療對女性的身體健康有害,生育本身對女性也有健康及生命的風險。以這樣的事實來思考,因善心而願為代理孕母的人除了至親、摯友外,大概很少。對於這樣不顧風險,全心投入的女性,我們怎樣評估“營養費或成本費”?而對於因經濟誘因而成為代理孕母的女性,如果只給成本費,無非又是一種剝削。如何不商業化又合情、合理將是一個大難題。
4、妳情我願的「身體自主權」?
有些贊成代理孕母的人認為,有一方需要另一個女人幫忙懷孕生產,另一方也自願幫人家懷孕生產,兩邊都是妳情我願、誰也沒有強迫誰,這就是身體自主權的表現,為什麼要去禁止?然而,代理孕母的問題是否可用「身體自主權」來解釋,其實仍有疑義。因為這個看似民主自由的自我選擇背後,階級的問題依舊存在,根深蒂固的父權思考如:傳宗接代、性別刻板印象等也不見改善,在這些前提之下,是否真如我們所見有自由意志的存在?一旦代理孕母合法化,最弱勢的婦女如果被要求去當孕母賺錢,他們是否更沒有理由拒絕?這些,是我們最為憂心的。
代理孕母的議題,牽涉到不孕者的需求,女性身體的物化、商品化的問題,更是人的價值觀、倫理問題。此外,最弱勢的婦女是否會淪為此制度下的犧牲者,更是值得我們省思。因此,在代理孕母尚牽扯到許多不易解決的問題、對社會衝擊過大的情況下,我們認為處理代理孕母議題時應更小心謹慎,選擇從一個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並有更多的討論,等社會形成共識、釐清問題後再行開放。
+ read more
2005/12/31 堅持健保永續,落實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
堅持健保永續,落實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努力!!
孫友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開始實施以來,不僅是台灣一項指標性的社會政策,更已成促進台灣團結及維護人民健康權的重要社會資產。有鑑於此,由台灣勞工陣線、康復之友聯盟、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智障者家長總會、殘障聯盟、老人福利聯盟及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長期關注健康發展的民間團體,於2004年11月16日共同發起成立「民間監督保聯盟」(簡稱督保盟),以「不要千億健保基金、不要黑箱醫院要脅、支持總額精神」為訴求,假智障者家長總會正式成立。目前盟員團體尚包括乳癌病友協會、台灣青少年福利聯盟、兒童福利聯盟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等,已成為被保險人監督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的草根專業組織。
由於「督保盟」的盟員包括來自勞工、婦女、社會福利及病友團體的代表,因此關懷的層面相當的廣泛與完整,自成立以來,督保盟就致力於推動各項健保的改革,並積極的針對健保法修法、總額預算、部份負擔,以及各項與健保資源分配有關的各項議題提出主張,對尋求與官署及醫界的對話與共識,希望共同推動有利於全民健保永續發展的制度改革。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主要工作:
一、定期召開例行會議,討論全民健保政策發展及各項影響民眾權益之改革方
案;
二、推派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擔任「全民健保監理委員會」委員,監督健保政策
之執行;
三、針對健康政策議題或改革召開記者會,並提出聯盟具體主張;
四、針對有利於健保醫療資源分配之各項改革舉辦公聽會或座談會,蒐集各界
的意見與主張;
五、積極與官署溝通有關各項健康政策之改革;
六、積極尋求與醫界等的對話,共同為健保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然而,為了讓來自民間弱勢者的聲音得以發聲,「督保盟」定期的針對各項健康議題進行內部討論,並在適當的時間,提出具體的主張。例如,我們針對落實「總額預算精神」、「部份負擔調漲」、「落實轉診制度」,以及各項健康支付制度的改革,都扮演著主動且積極的角色。尤其,面對醫界對官署強勢的施壓,「督保盟」從不放弃任何與醫界對話的機會,希望能夠在健保資源合理分配的永續發展的基礎上尋求共識。而在部份負擔和落實有效轉診制度的議題上,督保盟反對調高部份負擔的態度極為明確,並認為這種增加民眾負擔的手段,不僅是懲罰病患,更會實質上造成民眾的就醫障礙,違背健保的精神;同時,有鑑於官署常以調高部份負擔作為落實轉診制度的手段,督保盟更主動要求官署提出具體政策方針,並訂定時間表,建立有效的轉診制度以利醫療資源之合理分配。
此外,在「二代健保」改革的議題上,督保盟於衛生署正式提出修法草案之後,於第一時間內召集會會議逐條研議,並提出督保盟之相對建議。其中,建立全民健保作為維護民眾普及性(Universal)、完整性(Comprehensive)、可付性(Affordable)、責付性(Accountability)以及可進性(Accessibility)的醫療服務。在這個核心價值之下,督保盟堅持二代健保的改革必須以社會公平性原則為無限上綱,其中包括落實總額預算、公平合理之保費負擔、資訊公開透明、醫療品質確保,以及健保資源之公平合理分配。督保盟不僅以負責任的態度提出理性、專業主張,更積極投入遊說工作,希望在一代健保十年的寶貴經驗基礎之上,進行全民健保之改革與使命。
未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將會持續努力不懈的監督各項健保的改革。我們將會把工作重點擺放在二代健保改革的持續監督、建立有效轉診制度,以及醫療品質確保的具體工作,希望透過不斷的社會對話,落實有限健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尤其,在建構有效轉診制度的議題上,督保盟將要求政府提出具體的時程表,並與民間團體充份的溝通、對話,以及全國醫療資源合理分配的前提下,全面落實轉診制度,以導正醫療資源不當扭曲的現象。另外,為民眾就醫品質得以確保,督保盟將會持續推動資訊透明及各項品質確保的方案,讓廣大的民眾能能得到最適切的照護。
督保盟的堅持與努力,需要更多人的投入與支持,讓我們共同為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重要活動大事紀
2004/11/9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以「不要千億健保基金、不要黑箱醫院要脅、支持總額精神」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成立。
2005/04/21
針對醫界以廢總、救健保的大遊行,本聯盟召開「堅持總額、理性對話,拒絕醫界勒索」記者會,回應醫界之訴求,希望醫界能夠理性對話。
2005/07/15
有鑑於衛生署一再以提高部份負擔作為落實轉診制度的手段,本聯盟與立法委員王榮璋、盧天麟及黃淑英辦公室共同舉辦「給民眾有效的轉診制度公聽會」,要求衛生署提出具體落實轉診制度的政策時程。
2005/09/09
本聯盟代表與衛生署代表針對二代健保修法之官署版本進行協商式討論,並逐條提出本聯盟之看法,其中包括確立健保核心價值、保費負擔之連動性、刪除部份負擔之條文及刪除新藥自付差額等等。
2005/09/28
出席立法委員王榮璋國會辦公室舉辦之「健保局執法避重就輕─544家盜刷、移送法辦僅20家」記者會,公布違法醫療院所處分情況,並探究健保局執法標準如何漠視相關法規!究竟盜刷金額達多少才符合移送法辦?期待各界共同監督健保局落實全民健保財務與品質改革之決心。
2005/12/27
假台北大學資訊大樓國際會議聽舉辦「醫療品質民間論壇暨督保盟年度工作報告」。
+ read more
堅持健保永續,落實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
堅持健保永續,落實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努力!!
孫友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開始實施以來,不僅是台灣一項指標性的社會政策,更已成促進台灣團結及維護人民健康權的重要社會資產。有鑑於此,由台灣勞工陣線、康復之友聯盟、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智障者家長總會、殘障聯盟、老人福利聯盟及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長期關注健康發展的民間團體,於2004年11月16日共同發起成立「民間監督保聯盟」(簡稱督保盟),以「不要千億健保基金、不要黑箱醫院要脅、支持總額精神」為訴求,假智障者家長總會正式成立。目前盟員團體尚包括乳癌病友協會、台灣青少年福利聯盟、兒童福利聯盟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等,已成為被保險人監督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的草根專業組織。
由於「督保盟」的盟員包括來自勞工、婦女、社會福利及病友團體的代表,因此關懷的層面相當的廣泛與完整,自成立以來,督保盟就致力於推動各項健保的改革,並積極的針對健保法修法、總額預算、部份負擔,以及各項與健保資源分配有關的各項議題提出主張,對尋求與官署及醫界的對話與共識,希望共同推動有利於全民健保永續發展的制度改革。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主要工作:
一、定期召開例行會議,討論全民健保政策發展及各項影響民眾權益之改革方案;
二、推派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擔任「全民健保監理委員會」委員,監督健保政策之執行;
三、針對健康政策議題或改革召開記者會,並提出聯盟具體主張;
四、針對有利於健保醫療資源分配之各項改革舉辦公聽會或座談會,蒐集各界的意見與主張;
五、積極與官署溝通有關各項健康政策之改革;
六、積極尋求與醫界等的對話,共同為健保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然而,為了讓來自民間弱勢者的聲音得以發聲,「督保盟」定期的針對各項健康議題進行內部討論,並在適當的時間,提出具體的主張。例如,我們針對落實「總額預算精神」、「部份負擔調漲」、「落實轉診制度」,以及各項健康支付制度的改革,都扮演著主動且積極的角色。尤其,面對醫界對官署強勢的施壓,「督保盟」從不放棄任何與醫界對話的機會,希望能夠在健保資源合理分配的永續發展的基礎上尋求共識。而在部份負擔和落實有效轉診制度的議題上,督保盟反對調高部份負擔的態度極為明確,並認為這種增加民眾負擔的手段,不僅是懲罰病患,更會實質上造成民眾的就醫障礙,違背健保的精神;同時,有鑑於官署常以調高部份負擔作為落實轉診制度的手段,督保盟更主動要求官署提出具體政策方針,並訂定時間表,建立有效的轉診制度以利醫療資源之合理分配。
此外,在「二代健保」改革的議題上,督保盟於衛生署正式提出修法草案之後,於第一時間內召集會會議逐條研議,並提出督保盟之相對建議。其中,建立全民健保作為維護民眾普及性(Universal)、完整性(Comprehensive)、可付性(Affordable)、責付性(Accountability)以及可進性(Accessibility)的醫療服務。在這個核心價值之下,督保盟堅持二代健保的改革必須以社會公平性原則為無限上綱,其中包括落實總額預算、公平合理之保費負擔、資訊公開透明、醫療品質確保,以及健保資源之公平合理分配。督保盟不僅以負責任的態度提出理性、專業主張,更積極投入遊說工作,希望在一代健保十年的寶貴經驗基礎之上,進行全民健保之改革與使命。
未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將會持續努力不懈的監督各項健保的改革。我們將會把工作重點擺放在二代健保改革的持續監督、建立有效轉診制度,以及醫療品質確保的具體工作,希望透過不斷的社會對話,落實有限健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尤其,在建構有效轉診制度的議題上,督保盟將要求政府提出具體的時程表,並與民間團體充份的溝通、對話,以及全國醫療資源合理分配的前提下,全面落實轉診制度,以導正醫療資源不當扭曲的現象。另外,為民眾就醫品質得以確保,督保盟將會持續推動資訊透明及各項品質確保的方案,讓廣大的民眾能能得到最適切的照護。
督保盟的堅持與努力,需要更多人的投入與支持,讓我們共同為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重要活動大事紀
2004/11/09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以「不要千億健保基金、不要黑箱醫院要脅、支持總額精神」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成立。
2005/04/21
針對醫界以廢總、救健保的大遊行,本聯盟召開「堅持總額、理性對話,拒絕醫界勒索」記者會,回應醫界之訴求,希望醫界能夠理性對話。
2005/07/15
有鑑於衛生署一再以提高部份負擔作為落實轉診制度的手段,本聯盟與立法委員王榮璋、盧天麟及黃淑英辦公室共同舉辦「給民眾有效的轉診制度公聽會」,要求衛生署提出具體落實轉診制度的政策時程。
2005/09/09
本聯盟代表與衛生署代表針對二代健保修法之官署版本進行協商式討論,並逐條提出本聯盟之看法,其中包括確立健保核心價值、保費負擔之連動性、刪除部份負擔之條文及刪除新藥自付差額等等。
2005/09/28
出席立法委員王榮璋國會辦公室舉辦之「健保局執法避重就輕─544家盜刷、移送法辦僅20家」記者會,公布違法醫療院所處分情況,並探究健保局執法標準如何漠視相關法規!究竟盜刷金額達多少才符合移送法辦?期待各界共同監督健保局落實全民健保財務與品質改革之決心。
2005/12/27
假台北大學資訊大樓國際會議聽舉辦「醫療品質民間論壇暨督保盟年度工作報告」。
+ read more
回歸真實經驗的性教育、正視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台灣女人連線聲明稿
對〈婚前守貞教育 擬入法〉之新聞回應—
回歸真實經驗的性教育、正視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2005/11/29
昨日報載立委楊麗環、林岱樺主張推動修正「優生保健法」第七條,要求國高中學校每學年至少提供四小時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並邀請所謂的「美國專家」來台參與「貞潔教育與生命尊嚴研討會」為這項法案背書。這些專家對於禁慾之後所建築的夢幻美好暢所欲言,並處處強調墮胎後遺症,但他們所不敢說的事實是,這項僅教導禁慾不教避孕的性教育政策早在美國本土飽受批評,而「墮胎會引起自殺潮」這樣的老話,也被最新的研究推翻。
根據英國愛滋雜誌Positive Nation
2004年2月的報導,在布希政府推廣下簽署「禁慾誓言」的年輕人,在一年內有60%已經毀約,其餘仍維持誓言的年輕人當中,一半承認有口交,但這些年輕人不認為口交是毀約行為。除了實際效果不彰之外,布希政府的禁慾課程內容宗教成分過重,甚至教導「自慰、觸摸生殖器就會懷孕」的錯誤訊息,更顯其荒謬之處。
此外,許多人以為女性在人工流產之後容易有罹患憂鬱症甚至引起自殺,但在今年十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這個說法並不正確。這項刊登在線上英國醫藥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是由美國學者Nancy Russo 及Sarah
Schmiege所作,主要調查在1970-1992年間1,247位14-24歲第一次懷孕、且是意外懷孕的女性與之後憂鬱症的關連。當時的1,247位女性中有768位決定生下來、479位決定作人工流產。在之後幾年陸續與這些女性面談後發現,生下小孩的那一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比當時有做人工流產的女性高。
相較於美國「不是禁慾便是濫交」這種對性如此單一的想像,瑞典的性教育則顯得複雜且務實的多。瑞典的性教育由該國性教育協會推動,他們的性教育課程肯定性所帶來的親密與愉悅,認為性或性取向不只是做愛或性行為、也不是生殖問題,性是「愉悅」與「身份認同」。要充分感受性的愉悅經驗必須有高自尊、對自己的身體、愉悅的感覺有足夠的瞭解;而性同時也是在尋找自己身份與認同時重要的探索。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成功的性教育使得瑞典的青少女懷孕率、人工流產率與未婚生子人數都達到最低,但瑞典人並不以此成就自滿,他們還在持續努力促使該國成為更具性別平等的社會。
經由婦女團體的長期努力,使得台灣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是一個對於女性最為友善的社會,當婦女團體還在努力建構一個更為友善的生育與性別環境時,政府卻在性教育與生育政策上打算複製美國的失敗經驗,甚至由於少數立委與宗教團體的運作,讓協助擬定國家政策的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成員必須被迫聆聽兩個美國所謂守貞教育專家傳教,卻聽不到遠在瑞典的真實多元的成功經驗。台灣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我們不像美國有基督教的背景與包袱,一個國家政策的擬定,不應只遂行少數宗教人士所高歌的夢想,而忽略了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 read more
對〈婚前守貞教育 擬入法〉之新聞回應
對〈婚前守貞教育 擬入法〉之新聞回應—
回歸真實經驗的性教育、正視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昨日報載立委楊麗環、林岱樺主張推動修正「優生保健法」第七條,要求國高中學校每學年至少提供四小時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並邀請所謂的「美國專家」來台參與「貞潔教育與生命尊嚴研討會」為這項法案背書。這些專家對於禁慾之後所建築的夢幻美好暢所欲言,並處處強調墮胎後遺症,但他們所不敢說的事實是,這項僅教導禁慾不教避孕的性教育政策早在美國本土飽受批評,而「墮胎會引起自殺潮」這樣的老話,也被最新的研究推翻。
根據英國愛滋雜誌Positive Nation
2004年2月的報導,在布希政府推廣下簽署「禁慾誓言」的年輕人,在一年內有60%已經毀約,其餘仍維持誓言的年輕人當中,一半承認有口交,但這些年輕人不認為口交是毀約行為。除了實際效果不彰之外,布希政府的禁慾課程內容宗教成分過重,甚至教導「自慰、觸摸生殖器就會懷孕」的錯誤訊息,更顯其荒謬之處。
此外,許多人以為女性在人工流產之後容易有罹患憂鬱症甚至引起自殺,但在今年十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這個說法並不正確。這項刊登在線上英國醫藥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是由美國學者Nancy Russo 及Sarah
Schmiege所作,主要調查在1970-1992年間1,247位14-24歲第一次懷孕、且是意外懷孕的女性與之後憂鬱症的關連。當時的1,247位女性中有768位決定生下來、479位決定作人工流產。在之後幾年陸續與這些女性面談後發現,生下小孩的那一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比當時有做人工流產的女性高。
相較於美國「不是禁慾便是濫交」這種對性如此單一的想像,瑞典的性教育則顯得複雜且務實的多。瑞典的性教育由該國性教育協會推動,他們的性教育課程肯定性所帶來的親密與愉悅,認為性或性取向不只是做愛或性行為、也不是生殖問題,性是「愉悅」與「身份認同」。要充分感受性的愉悅經驗必須有高自尊、對自己的身體、愉悅的感覺有足夠的瞭解;而性同時也是在尋找自己身份與認同時重要的探索。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成功的性教育使得瑞典的青少女懷孕率、人工流產率與未婚生子人數都達到最低,但瑞典人並不以此成就自滿,他們還在持續努力促使該國成為更具性別平等的社會。
經由婦女團體的長期努力,使得台灣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是一個對於女性最為友善的社會,當婦女團體還在努力建構一個更為友善的生育與性別環境時,政府卻在性教育與生育政策上打算複製美國的失敗經驗,甚至由於少數立委與宗教團體的運作,讓協助擬定國家政策的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成員必須被迫聆聽兩個美國所謂守貞教育專家傳教,卻聽不到遠在瑞典的真實多元的成功經驗。台灣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我們不像美國有基督教的背景與包袱,一個國家政策的擬定,不應只遂行少數宗教人士所高歌的夢想,而忽略了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 read more
2005/11/17 二代健保修法
為什麼要推動二代健保修法?
全民健保自1995年實施以來,透過全民互助與風險分攤費用的方式,大大提升民眾就醫之可近性與降低就醫負擔,增進民眾健康之權益。然而近來年因收支不平衡使得財務出現問題,雖健保局多次以多元調幅費率、加重部分負擔與抑制醫療費用等方向著手,仍無法根本解決財務問題,故於2001年7月成立二代健保規畫小組,目前修法版本已送至行政院審議討論中,預計年底前送入立法院。
二代健保修法的主要內容為何?
l、保費收取標準改以家戶所得制:取消原來以職業別分類,改為依照各家戶所得高低計算,使保費收取更符合公平原則。過去以職業別方式分類,無法反應個人真正所得現況,可能會產生有同樣所得卻繳交不同保險費用的情形。例如有將近六成的人是以固定保費在收取,保費不會受到費率調整而有所變動,因此可能產生失業者應繳之保費較有收入者高之情形。
2、兩會合一:將負責審議收入(費用協定委員會)與支出(監理委員會)之委員會合併為全民健保委員會,負責審議保險給付範圍、金額與費率等事宜,以建立財務收支連動機制,使財務收支得以平衡。
3、擴大被保險人(付費者)參與:如被保險人得以參與保險支付項目與標準之訂定;參與醫療品質項目之訂定;此外,全民健保委員會審議重要事項,認為有擴大參與必要時,也將會辦理相關公聽會。
督保盟對於二代健保修法的想法與期待
督保盟認為本次修法,還是著重在財務平衡與考量上,但對於如何增進、確保醫療品質與加強醫療資訊透明化上卻鮮少著墨,故我們認為應於法條第一條明文宣示,健保應以公平性、普及性、可及性、可負擔性及完整性為原則。
再者,督保盟支持保費收取以家戶所得為標準以增進財源之公平性,但是在財務平衡之考量上,不能只增加民眾負擔與責任,而忽略醫事機構相關責任,應加強減少醫療浪費、提升醫療品質與財務資訊透明化等事宜,故建議於法條中明文規定「超過一定數額及醫院層級以上者,並經會計師簽證後,應提報其財務報告,健保局也應定期公布財務給付報告,使民眾瞭解保費支出情形。」
此外,過去民眾於健保法政策制定上較少有發聲的機會,因此督保盟相當重視修法是否能保障民眾之基本權利,特別是對於弱勢者的保障,所以有以下的建議:
1、應於母法中明文規定IC卡應放置項目、保密原則及相關罰則,以確保民眾隱私權。
2、反對急診加重部分負擔。因為急診有其必要性,加重部分負擔可能會影響民眾的就醫權益。
3、反對平均每人每年門診次數超過十二次應採自負額制度。一來這可能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的就醫權利,再者,病人就醫次數偏高的問題,與健保制度的設計及醫療行為中專業不對等有關,病人很難自己決定是否需要看醫生與看診次數,因此醫事機構應負起較多的責任。
最後修改日期:2005 / 11/ 1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