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健康

瘦身美容講座
瘦身美容講座
長期以來,女性身體一直被塑造成「豐胸細腰即是美」的形象,再加上瘦身美容相關產品及其廣告的推波助瀾,瘦身美容幾乎成為台灣女性的全民運動。然目前瘦身美容的產品與廣告相當浮濫,並常誇大不實,不但嚴重影響婦女的健康,更甚的是讓青少女暴露於此種不友善的環境,負面影響青少女的身心發育與發展。 但另一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現代人更有能力獲取食物、加工食物,同時在與日遽增的工作壓力與越來越少的運動習慣之下,「體重過重」或者「肥胖」的確成為許多國家面對的重要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到2015年,全球體重過重的成年人將會達到23億,其中肥胖狀態的成年人會達到7億。在台灣,過重與肥胖的兒童佔26.95%,而成年人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比例更高達42.31%。 台灣女人連線邀請到健身房資深教練來告訴大家到底多重才稱為過重或肥胖?健康三要素是甚麼?如何吃得健康又不會胖?燃脂與減重的差別在哪裡?以及介紹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上課時間:2011年6月2日(四) 19:00-21:00 上課地點:景美國中第一視聽教室(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此堂課程是台灣女人連線與文山社區大學合作,現場酌收工本費250元整。 ……………… 報 名 回 條 ……………… 姓    名: _____________  生   日: 19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連絡電話:_____________  email: ________________ 勾選報名課程:   □ 瘦身美容 報名請於5月27日前email回條至 twl.twh@msa.hinet.net  主旨: 報名社大課程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詢問 (02)23225038 張小姐 
+ read more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 (台北場)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 (台北場)
        當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長久以來,女性較會擔憂伴侶中風或心臟病,好像自己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事實上,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三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因的統計:心臟病6101人、腦血管疾病4225人、乳癌1588人、子宮頸癌657人),因此,女性應該開始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了喚起醫界與一般婦女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將以累積了豐富文獻的「心血管疾病」為首要議題,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於6-9月在全台各地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並帶入性別差異的議題,喚起社會大眾、醫界、政府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期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座談會與活動讓性別差異的議題在健康領域裡引起討論,以真正促進醫療品質與保障婦女健康。敬邀大家踴躍參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心血管健康!!  一、時間:2011年5月28日(六)下午2:00-4:30 二、地點:台北市NGO會館(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 三、主/協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四、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林恆旭醫師 五、報名方式:請將報名資料回傳至02-2392-9165或洽02-2392-9164劉小姐。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台北場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女 □男 服務單位   職稱   聯絡電話   e-mail    
+ read more
女人拒絕被當成性別失衡的代罪羔羊--國健局不要倒果為因 (新聞稿)
女人拒絕被當成性別失衡的代罪羔羊--國健局不要倒果為...
[記者會] 2011/5/17 女人拒絕被當成性別失衡的代罪羔羊--國健局不要倒果為因 (新聞稿)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立法委員黃淑英國會辦公室 近年台灣婦女在法律上的權益有長足的進步,現在台灣的首富是女性,甚至出現女性的總統候選人,在在都讓人感覺「歧視女性」似乎已經不復存在。然而,男女嬰失衡的生育率卻重重打了台灣社會一巴掌,因為不管女性表現的再如何傑出,台灣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就是認為「生男的比較好」。而我們的國健局局長似乎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在面對男女嬰失衡的問題時,居然倒果為因,將矛頭指向限縮「優生保健法」,甚至不惜抬出刑法墮胎罪,恐嚇墮胎婦女可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造成性別篩檢進而墮胎現象的兇手,不是醫生、更不是孕婦,而是整個社會背後的父權思想。國健局局長居然表示「未來不排除在優生保健法加列懷女胎與身心健康無關條文」。試問如果整個環境,包括社會、家人對於「生不出男的」的婦女有諸多責難與壓力時,是否會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表示,根據現行優生保健法,已婚婦女如果要做人工流產,必須經過配偶的同意。「配偶同意」表示當夫妻雙方意見不同時,配偶有最後的決定權。也就是如果女方不想生但配偶不同意時,女方就必須生下來。女性生育的決定權顯然仍是在男性手上,但國健局卻意欲以刑法處罰施行人工流產的婦女,試問為什麼有最後決定權的男性不用被處罰,被決定的女性卻要當罪人? 台北市女權會秘書長高珮瑾亦質疑,邱局長的論調是把家長和配偶的同意、夫妻雙方兩個家族對性別的偏好,都怪罪在孕婦一個人身上?這種長久以來扭曲的父權文化價值觀,是把一個孕婦抓進去監獄關6個月可以解決的嗎?此外,邱局長提出說未來優生保健法的修法,要明訂「性別不得做為墮胎理由」。如果真的要這樣負面表列處理,那麼女權會認為應該列進去的項目太多了,比方說不得因為子女生肖和父母相沖、不得因為子女星座和自己不合,有太多的理由不應該被允許去剝奪掉一條小生命,但法律不是萬能的,邱局長未來如果動輒把疑似進行性別篩檢的孕婦送檢調單位調查,會有多少的女人要面對錄口供這種對自主尊嚴最極端的壓迫方式,去陳述自己身體和生命的創傷經驗? 婦女團體反對性別篩檢後選擇拿掉女嬰的行為,只是問題的根本,是整個社會文化對於女性的歧視與壓迫,倒果為因限縮優生保健法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只是造成對弱勢女性另一層的壓迫而已。因此,婦女團體反對修改優生保健法加列懷女胎與身心健康無關之條文,並提醒國健局應思考如何提升生育環境的友善程度,而非本末倒置、動輒恐嚇孕婦坐牢。  
+ read more
一樣健保兩樣情?
一樣健保兩樣情?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一樣健保兩樣情』?部會首長健保費皆由全民買單   我們發現,包含吳敦義、李述德、楊進添、曾勇夫、石素梅..等部會首長在內的近四萬名高階公務員,健保費皆由全民買單,令人萬分詫異!   政府以『稅收良好』的理由,宣布公務員加薪百分之三,對照在五一勞動節,街頭上數千窮忙、沒有未來的反貧困勞工,情何以堪?原來公務員果真和勞工『差很大』,政府除了用血汗勞工的納稅錢,替公務員加薪外,我們更發現,自民國八十八年起,政府更是對公保年資超過三十年、近四萬名的『高薪公務員』,修訂公務人員保險法第十一條,自此由人民買單,編列數億預算『由政府全額負擔』這些公務員的全年健保費用,人數及金額均逐年增加,十二年來,累計逾百億,單九十九年一年就逾四億元,加薪之後金額亦隨之增加,而吳敦義、李述德、楊進添、曾勇夫、石素梅..等部會首長赫然在列。另一邊卻有超過七十三萬勞工與弱勢家庭繳不起健保費,這些越操越窮的勞工階級,必須以『紓困貸款』的方式,『自行負擔』健保費用,至今被鎖卡人數更超過二十五萬人。不僅如此,公務員的投保薪資至今仍未能以全薪納保,中央政府拿人民血汗錢代繳政府欠費、補助公務員保費,卻想從廣大窮忙族口袋拿錢補健保漏洞?一樣健保卻有兩樣情,一樣是國民,卻有兩極待遇。我們要問問政府:這不公不義、劫貧濟富的法令,符合台灣價值嗎? 加薪還能少繳保費,公務員與勞工健保費基大不同   軍公教自健保開辦以來,其投保金額未曾以全薪作為費基,即便嚴重的健保財務危機,數次多元微調方案與二次費率調整,至今軍公教之投保金額仍是薪資的93.52%。根據健保局編列的101年保險預算案,若不計其他收入(如菸捐),保費收入與醫療費用支出之間,仍短收四十億,而衛生署寧願調高全民保費費率,也不考慮要求公務員須以全薪納保,難道公務員的保障比救健保財務危機更重要?然而即便都是公務員,也有階級之分,政府民國八十八年竟修正公務人員保險法第十一條,將參加公務人員保險或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年資逾三十年者,其健保保費全部由各級政府或各私立要保學校負擔,至今累計逾百億元,以九十五年至今為例,每年全額負擔保費的公務員人數從27374人增加至38661人,費用由三億三千萬餘元增加至近四億二千萬元,這些萬中選一的『資深公務員』,每人每年政府平均為其繳納約一萬二千元的保費,這金額是一位勞工今年基本工資上調總額的1.67倍,相當於一個月薪65000元的勞工健保費,而以補助保費換算,受補助之每位公務員月薪資則約為69000元-70000元,我們不禁要問:這是需要補助的弱勢族群嗎? 誰是弱勢?傻傻分不清楚?『欠費鎖卡的勞工』還是『資深的高薪公務員』?   截至今年一月底為止,因健保欠費並且遭到鎖卡的人數達到高峰,超過七十三萬人,而這其中多為經濟弱勢與十八歲以下之弱勢兒少,其中47.6萬人必須透過『紓困貸款』或『菸捐補助』等民眾安心就醫方案,才能解卡,即便如此,亦尚有25.4萬人持續欠費並鎖卡中。無論欠費遭鎖卡者或是分期者,都是以第六類居多,欠費遭鎖卡的第六類失業民眾,平均年齡40.5歲,依主計處統計,可能的失業週期都至少是30個月以上,相較公務員,政府當真傻傻分不清誰才是弱勢嗎?以菸捐補助保費之經濟弱勢民眾來說,98與99兩年共計25億元,分別補助616213人、632264人,分配每位弱勢被保險人,一年平均分別為一千元、三千元,為『高薪的資深公務員』補助款之十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而需還款的紓困貸款欠費民眾,負擔更是沈重,平均每位被保險人要背負63000元左右之健保貸款,比起每月薪資近70000元的公務員,誰才是弱勢呢?是『欠費鎖卡的貧困勞工』,還是『資深的高薪公務員』? 勿錦上添花惡化貧富差距,應雪中送炭人溺己溺   政府將要每年至少花掉二百億為軍公教加薪,連已經退休的人員都受惠;政府又編列四億以上的公務預算幫忙38661名資深公務員付保費;政府也讓軍公教以薪資的93.52%作為健保費基,而政府卻眼睜睜讓73萬名弱勢民眾因無力繳納保費,而必須時時刻刻擔心被鎖卡,這些弱勢民眾因為經濟困難,其就醫次數更是遠低於國人平均就醫次數(年約4.47次),我們真的不明白,健保無論怎麼改革,就是改不了政府只會錦上添花的價值觀嗎?此正值納稅之際,政府又如何能夠告訴廣大的納稅血汗勞工,我們的稅金都用來支持比他們更有經濟保障的公務員呢?我們嚴正呼籲馬總統,雪中送炭、人溺己溺才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應立即停止對公務員的任何保費補助措施,並即日起要求軍公教人員以全薪納保,共同負起全民健保財務責任,2300萬人都是台灣的人民,無論是醫療服務或是保費義務,都不應該有不同之階級待遇。  
+ read more
一樣健保兩樣情?(新聞稿)
一樣健保兩樣情?(新聞稿)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一樣健保兩樣情』?部會首長健保費皆由全民買單 我們發現,包含吳敦義、李述德、楊進添、曾勇夫、石素梅..等部會首長在內的近四萬名高階公務員,健保費皆由全民買單,令人萬分詫異! 政府以『稅收良好』的理由,宣布公務員加薪百分之三,對照在五一勞動節,街頭上數千窮忙、沒有未來的反貧困勞工,情何以堪?原來公務員果真和勞工『差很大』,政府除了用血汗勞工的納稅錢,替公務員加薪外,我們更發現,自民國八十八年起,政府更是對公保年資超過三十年、近四萬名的『高薪公務員』,修訂公務人員保險法第十一條,自此由人民買單,編列數億預算『由政府全額負擔』這些公務員的全年健保費用,人數及金額均逐年增加,十二年來,累計逾百億,單九十九年一年就逾四億元,加薪之後金額亦隨之增加,而吳敦義、李述德、楊進添、曾勇夫、石素梅..等部會首長赫然在列。另一邊卻有超過七十三萬勞工與弱勢家庭繳不起健保費,這些越操越窮的勞工階級,必須以『紓困貸款』的方式,『自行負擔』健保費用,至今被鎖卡人數更超過二十五萬人。不僅如此,公務員的投保薪資至今仍未能以全薪納保,中央政府拿人民血汗錢代繳政府欠費、補助公務員保費,卻想從廣大窮忙族口袋拿錢補健保漏洞?一樣健保卻有兩樣情,一樣是國民,卻有兩極待遇。我們要問問政府:這不公不義、劫貧濟富的法令,符合台灣價值嗎? 加薪還能少繳保費,公務員與勞工健保費基大不同 軍公教自健保開辦以來,其投保金額未曾以全薪作為費基,即便嚴重的健保財務危機,數次多元微調方案與二次費率調整,至今軍公教之投保金額仍是薪資的93.52%。根據健保局編列的101年保險預算案,若不計其他收入(如菸捐),保費收入與醫療費用支出之間,仍短收四十億,而衛生署寧願調高全民保費費率,也不考慮要求公務員須以全薪納保,難道公務員的保障比救健保財務危機更重要?然而即便都是公務員,也有階級之分,政府民國八十八年竟修正公務人員保險法第十一條,將參加公務人員保險或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年資逾三十年者,其健保保費全部由各級政府或各私立要保學校負擔,至今累計逾百億元,以九十五年至今為例,每年全額負擔保費的公務員人數從27374人增加至38661人,費用由三億三千萬餘元增加至近四億二千萬元,這些萬中選一的『資深公務員』,每人每年政府平均為其繳納約一萬二千元的保費,這金額是一位勞工今年基本工資上調總額的1.67倍,相當於一個月薪65000元的勞工健保費,而以補助保費換算,受補助之每位公務員月薪資則約為69000元-70000元,我們不禁要問:這是需要補助的弱勢族群嗎? 誰是弱勢?傻傻分不清楚?『欠費鎖卡的勞工』還是『資深的高薪公務員』? 截至今年一月底為止,因健保欠費並且遭到鎖卡的人數達到高峰,超過七十三萬人,而這其中多為經濟弱勢與十八歲以下之弱勢兒少,其中47.6萬人必須透過『紓困貸款』或『菸捐補助』等民眾安心就醫方案,才能解卡,即便如此,亦尚有25.4萬人持續欠費並鎖卡中。無論欠費遭鎖卡者或是分期者,都是以第六類居多,欠費遭鎖卡的第六類失業民眾,平均年齡40.5歲,依主計處統計,可能的失業週期都至少是30個月以上,相較公務員,政府當真傻傻分不清誰才是弱勢嗎?以菸捐補助保費之經濟弱勢民眾來說,98與99兩年共計25億元,分別補助616213人、632264人,分配每位弱勢被保險人,一年平均分別為一千元、三千元,為『高薪的資深公務員』補助款之十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而需還款的紓困貸款欠費民眾,負擔更是沈重,平均每位被保險人要背負63000元左右之健保貸款,比起每月薪資近70000元的公務員,誰才是弱勢呢?是『欠費鎖卡的貧困勞工』,還是『資深的高薪公務員』? 勿錦上添花惡化貧富差距,應雪中送炭人溺己溺 政府將要每年至少花掉二百億為軍公教加薪,連已經退休的人員都受惠;政府又編列四億以上的公務預算幫忙38661名資深公務員付保費;政府也讓軍公教以薪資的93.52%作為健保費基,而政府卻眼睜睜讓73萬名弱勢民眾因無力繳納保費,而必須時時刻刻擔心被鎖卡,這些弱勢民眾因為經濟困難,其就醫次數更是遠低於國人平均就醫次數(年約4.47次),我們真的不明白,健保無論怎麼改革,就是改不了政府只會錦上添花的價值觀嗎?此正值納稅之際,政府又如何能夠告訴廣大的納稅血汗勞工,我們的稅金都用來支持比他們更有經濟保障的公務員呢?我們嚴正呼籲馬總統,雪中送炭、人溺己溺才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應立即停止對公務員的任何保費補助措施,並即日起要求軍公教人員以全薪納保,共同負起全民健保財務責任,2300萬人都是台灣的人民,無論是醫療服務或是保費義務,都不應該有不同之階級待遇。    
+ read more
這不是我們要的長照服務法 (新聞稿)
這不是我們要的長照服務法 (新聞稿)
這不是我們要的長照服務法 發稿單位:長期照顧推動聯盟                      我國的人口逐年老化,身心障礙人口不斷增加,國人長期照顧服務需求與日俱增。行政院長吳敦義100年1月26日主持「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中,指示為建構完善的長期照護制度,長照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持續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儘速通過長照服務法,第二階段建置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與網絡,待服務網絡就緒後,第三階段再推長照保險。 長期照護服務法制定之主要目的是為健全長期照護服務體系之發展,確保服務品質,維護及保障長期照護服務使用者之尊嚴及權益。然而,從行政院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以下簡稱長照服務法),我們不難發現行政院版的長照服務法是一部空洞的法,整個法裡面只有長照機構與人員的管理及罰則,法條過多空白授權,沒有任何承諾。對此,民間長期照顧推動聯盟(以下簡稱長推盟)提出行政院版八大缺失,如下: 一、民眾看不到可以得到什麼服務(第八條、第五十三條) 本法中對於長照服務項目之類別定義不一致,分別以服務輸送方式、時間及對象定義,不僅概念無法一致,更缺乏周延性。尤其只提到長照機構依居家式、社區式、機構收住等服務方式,卻未在母法清楚規範服務內容,嚴重影響服務使用者權益。其實,老人福利法中第十七至第十九條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條中的服務項目,為什麼政府不敢承諾「長照服務」提供什麼服務? 此外,長期照顧服務有80~90%是由家人提供,本法卻只在附則中帶過,且又空白授權子法訂定,忽視家庭照顧者需求。 二、各法規的整合不足 條文中對於目前各法(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護理人員法、精神衛生法及退輔條例)間的扞格未處理,未來如何整合?目前上述五法皆有其主管之長照單位及服務人員,行政院版對未來制度法規如何銜接未敘明,僅授權子法訂定設立類型及標準,將嚴重侵犯既有合法立案之老人福利機構、身障機構、護理之家之權利,這些機構以前合法,新法令通過就不合法,對人民的權利影響重大,卻空白授權,民間長推盟不能接受如此粗暴的做法。 三、照管機制開放民間評估,政府圖利醫院財團(第七條) 照管中心之照管專員負有提供個案評估、再評估、核定及初擬照顧計畫(包括資源連結)之責,有利於資源的掌控與整合,不應委外開放民間辦評估者(除後續的服務計畫、服務提供)。尤其未來可能造成醫院大玩兩手策略,同時提供評估與照顧服務(醫院評估;另設立基金會提供服務),一魚多吃。 四、評估工具無法滿足服務使用者需求(第三條) 本法只照顧日常生活活動和使用生活工具失能的人,把身心障礙者需求評估窄化到只有ADL、IADL,容易遺漏某些族群,譬如精神障礙者和失智者,無法滿足不同類型身心障礙者長照需求。身心失能者之評估工具應考量依身心障礙者不同的障別,以ICF概念做為參考來評估,不局限以ADL與IADL做為評估工具,發展多元評估工具,期使身心障礙者的長照服務需求能真正評估出來。 五、以醫療為本位規劃長照服務法(第九條、第十二條) 條文中明定長照人員應登錄於長照機構,並由該機構報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定後,始得提供長照服務;且限於一處登錄,皆是醫事人員的管理概念,長照人員之管理登錄的目的應在於對人力資源的掌握。 此外,對於長照服務體系的規劃更以醫療網的概念出發,甚至對於資源過剩區,限制單位的設立或擴充。事實上,長期照顧不同於急性醫療,不宜以醫療網的跨縣市思維提供服務,而是提供在地化、可及性、多元的居家、社區、機構式服務選擇,如果服務提供者不願提供,地方政府應主動提供加以補足。 六、對外籍看護工定位及立場不清(第五十二條) 我國引進外勞提供照顧服務已長達20年,目前人數已超過18萬大關。條文中並未敘明訓練是否比照本國照顧服務、受訓地點、是否在職訓練及申請展延許可之外勞是否訓練等。照顧是一種具本土文化內涵工作,行政院不應迴避我國長期照顧體系中外勞服務品質、管理及勞動條件處境等問題。 七、長照、醫療與社福體系間的連結機制未規劃 本法中未明定未來長照體系與醫療體系、社會福利服務體系間之連結機制,包括連結醫院之出院準備、急性後期、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安寧療護、及其他與慢性病相關之照護服務;以及連結身心障礙福利服務、老人福利服務、住宅福利等,實難有效提供服務使用者連續性與整合性服務。 八、對長照服務品質要求未納入法條 長久以來,我國長期照護相關機構分屬不同法規所規範,各法規標準鬆緊不一,造成機構品質難以掌握,服務使用者無所遵循。長期照顧體系中,服務品質是不可或缺的要項,英國長期照顧服務品質的管理體系甚為健全,訂有國家最低標準,所有服務被期待達到其所規範的標準,終結過去健康與社會照顧實務上不同監督作法和混淆的標準,全國照顧服務品質有一套單一標準,讓服務品質的提升往前跨進一大步。 綜上八大缺失,民間長照推動聯盟認為行政院長期照護務法無法滿足長照需求的民眾,「這不是我們要的長照服務法」。 民間長照推動聯盟(簡稱長推盟)是由一群長期關心長期照顧政策的民間團體所組成:有老人福利推動聯盟(115個團體)、殘障聯盟(163個團體)、智總(42   個團體)、居家服務策略聯盟(30個團體)、公平稅改聯盟、台灣女人連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