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我的身體是我的,人工...
第二十三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我的身體是我的,人工流產與否我決定
行動宣言
2020.05.28
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長期關注女性健康議題。為了因應宗教團體提出公投案欲限制女性選擇人工流產的自主性,2020年的會議主題訂為「我的身體是我的,人工流產與否我決定」,主張女性身體自主權不容宗教的意識形態干預,而政府應有配套的作為,協助女性生育自由的實現。
一、反對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
1984年《優生保健法》通過,女人可以合法施行人工流產,但有配偶者需得到配偶之同意。由配偶來決定女人的身心是否適合懷孕生產,不但荒謬,也與甫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有所扞格。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四條規定:病人之配偶不得妨礙醫療機構或醫師依病人就醫療選項。女性是否選擇人工流產應由自身決定,配偶不得妨礙其選擇。
檢視過去幾起關於配偶同意的訴訟判決,既使女性在未告知配偶的情況下進行人工流產,配偶仍未勝訴,法官主要意見是「配偶同意」為行政程序上的措施,行政事項未完備難認定配偶在法律利益遭受直接侵害。
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既壓迫婦女加深性別不平等,又無實質法律效益,更不符病人自主權利之概念,實有檢討修正的必要。
二、反對法定強制思考及諮商
一直以來,反對人工流產者不斷提出人工流產前強制的思考期及諮商,以提高門檻阻礙人工流產的施行。事實上,不論是從問卷調查或個人的經驗分享顯示,女性在決定是否人工流產前都有反覆的思考,以及與伴侶、家人或朋友依個人狀況及背景充分的討論,並非如反對者所言的不經大腦、衝動的行為。
強制思考及諮商不但歧視女性的能力,也違反諮商的倫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諮商應出於自願,而有為的政府應提供容易取得的管道給需要的人。
三、拒絕污名化 大聲說出來
從個人經驗分享我們看到人工流產與否的理由因人的時空背景而不同,有人因為求學、生涯規劃、經濟因素或能力而選擇人工流產;有人因為父母的因素而選擇人工流產;也有人選擇繼續懷孕。每一個徘徊的心除了驗證女人都在思考外,也道出了壓力的沈重。壓力除了來自不捨,更來自社會對人工流產的污名。因此,給予她們心理上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四、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女人的選擇
反對人工流產者認為胚胎及胎兒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要尊重生命的存在,並保護他。且不論胚胎與胎兒是生命與否,我們必須瞭解生命並不是只是一塊肉或肉身。生命必須有尊嚴、人格及願景。對於子宮外的生命─已出生的孩子及懷孕的女人─我們更應予以尊重。而輕重的衡量,不是由伴侶,不是由政府、更不是由宗教團體來說三道四,而是由懷孕的女人來主張的。
綜上所述,人工流產是選擇,不是是非,為了讓女人能自在地做出選擇,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一、檢討《優生保健法》中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規定之合理性,並做必要修正。
二、政府應該提供諮詢及支持的服務或管道
三、人工流產是法律授予的選擇,不應被污名,政府應採取措施或宣導去污名化。
四、為處理未成年人難以取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其施行人工流產之情形,政府應研議合宜機制
更多消息:第23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前系列活動
+ read more
.png)
【直播座談會】Pro Life or Pro Choice:尊重生命 尊...
第二十三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前系列活動
「我的身體是我的,人工流產與否我決定!」
【直播座談會簡介】
在人工流產的討論上,女性與胎兒似乎總處於對立面,真的是如此嗎?有必要如此嗎?
宗教團體大聲疾呼「尊重生命」時,可曾想過女人也是生命。生命不單是活著,更有其內涵、尊嚴、期許與願景。
歡迎加入直播,與我們一起進入系列直播的最後一場,聊聊讓女人沈重不已的話題:人工流產。
【直播時間】
5月26日(星期二),中午12點30分
【直播平台】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絲專頁
+ read more
【聲明】內閣性別比例是現代進步國家最重要的一項指標
內閣性別比例是現代進步國家最重要的一項指標
行政院性平會第四屆民間委員聯合聲明
2020年5月19日
蔡總統的第二任期即將在明天啟動,新的行政院內閣人事也在剛剛公布,原本是一個展望未來、昂首闊步的好契機,卻因一份閣員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名單,令人大失所望,更無法接受。作為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民間委員的我們,對內閣如此匪夷所思的性別比例,在此要嚴正指出其三大違反以及一大落後的缺失。三大違反包括:違反蔡總統承諾、違反行政院性別平等五大重要議題指標、以及違反CEDAW第23號一般性建議。一大落後則是,放眼國際間現代進步國家,內閣比例早就不自滿於三成,例如,加拿大2015年的五成女性閣員,以及芬蘭2019年超過六成的女性閣員。反觀台灣此次內閣性別比例的懸殊偏差,絕對是全球末段班,也是20年來最差的表現。
我們的訴求很清楚,要求行政院改正錯誤,重新檢討內閣性別比例,並提出具體培養女性政務官之策進作為以及時程表。
此次行政院女性閣員比例為2.63%,相較女性立法委員佔41.59%,女性直轄市及縣市長有31.81%,以及女性縣市議員共計33.66%。顯見台灣不是沒有女性政治人才,為何擁有人事任命權的執政者就是看不到、也找不到?
內閣性別比例低,首先違反蔡總統四年的承諾
四年前蔡總統在公布內閣名單之後,遭到婦團強烈抗議,曾於當年5月3日如是回應:「我知道,內閣成員的性別比例,讓大家失望了。對於今天來黨部樓下抗議的朋友們,各位的指教,我虛心接受。在未來的人事安排中,我們會保持推薦管道的暢通,盡量彌補這個階段我們所做的不足......我充分明白,一位女總統的出現,不必然等同於整個社會女性地位的提升。我特別把這件事寫在這裡,不只是回應,反省,也是對自己的提醒。」言猶在耳,四年後當我們看到這一份內閣名單,已非「失望」二字可以形容。我們要追問、要答案。我們想問當台灣女性企盼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就職、擔責、主事;當性平伙伴們從中央部會、三級機關、到地方政府持續積極推動性別主流化,要求、責成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的時候,看到最高行政機關這樣一份單一性別超過90%的內閣名單,我們啞口無言,不知所措。到底這個執政團隊要傳遞給台灣社會、臺灣女性同胞什麼樣的訊息?
內閣性別比例如此之低,也違反了行政院自己公布管考各部會的性別平等五大重要議題
過去二年,行政院性平處以及性平委員戮力溝通各部會,要求能夠達成指標五:促進公私部門決策參與之性別平等。現在行政院自己帶頭違反此項指標,將引發甚麼樣的示範作用?將對整個行政體系造成何種影響?行政院難道忘記自己在這項指標一開頭所陳述:「參與公共事務、掌握權力與決策力不僅涉及治理權利,亦關係著決定公共資源之分配與個體實現生命價值的機會,然而公共事務之管理長久以來呈現性別隔離現象,女性較少出任具有決策性質的職位、較少得到參與決策的管道與機會,因此,提升女性的權力、決策權與影響力是聯合國各次世界婦女會議與婦女政策的重要議題。」的神聖使命了嗎?
內閣性別比例之低,是嚴重違反CEDAW第23號一般性建議
CEDAW第23號一般性建議第16點指出:「研究結果指出,如果婦女參與的比例能達到30%至35%(一般稱為「臨界人數」),就會對政治方式和決定內容產生實際的影響,使政治生活充滿新的活力。」第29點進一步要求:「29.
若干締約國為確保婦女平等參與擔任高階內閣和行政職位並成為政府諮詢機構的成員,所採取的措施包括:作出規定,在可能被任命者合乎同樣條件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女性提名人;通過規定,在公共團體中男女成員均不應少於40%;在內閣和公職任命方面制訂婦女保障名額;和婦女組織協商,確保具資格的婦女被提名為公共團體的成員和擔任公職,且編制和保持該等婦女的名冊,以便於公職提名;任命民間組織所提名的婦女時,締約國應鼓勵該等組織提出具備資格並適合的婦女作為這些機構的成員。」
台灣早在2007年簽署CEDAW,並完成國內施行法,近年來對於CEDAW的審查與追蹤,更獲得國際性別界一致肯定,行政院此次內閣人事的表現必定貽笑國際。
最後,我們也想指出,拔擢人才時「性別」與「能力」的論戰,往往是用來合理化性別失衡時的遮羞布。試問,內閣部會諸多專業領域,完全沒有具備「能力」的女性嗎?性別人才分布極端的國防部或許如此,但內政、財政、教育、文化、金融界也沒有女性人才嗎?一個民主國家的內閣人事,應該足以反映該國的公民組成,權力分配平衡、角色多元均衡。一個自許性別平等的國家,其最高行政機關的人事組成,也應該以性別權力平衡為前提,網羅各領域的人才。對於此次內閣性別比例之低再次證明我們目前的行政體系趕不上其他現代進步國家。數字反映思維與實踐,當台灣總是自詡性別落差指數(GGI)排名世界三十名時,這次不堪的內閣性別比例對於台灣過去四十年的婦女運動與政府的共同努力,不啻是重重的一巴掌。
蔡總統與蘇院長一直是行動派領導者,近年來蔡總統與蘇院長在推動婚姻平權的努力與貢獻,更是海內外有目共睹的成就,因此我們誠摯希望政府一體,勇於面對此次內閣任命對於性別平等的重大忽視,立刻檢討與改善。有錯就改,劍及履及,為台灣更平等與美好的未來樹立典範。
連署人:方念萱,王兆慶,伍維婷,何碧珍,余秀芷,李安妮,卓春英,林春鳳,郭玲惠,郭素珍,陳秀惠,許秀雯,黃淑英,黃煥榮,黃淑玲,黃怡翎,賴曉芬,劉毓秀
+ read more

【心路歷程】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徘徊的那些身影
人工流產是兩難的抉擇,不是對與錯的是非題,而是對未來做出的選擇。
台灣女人連線於2020年2月至5月間進行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掙扎的心路歷程徵求,共得到23篇回應。徵文時並未限制性別,但得到的都是女性的心聲,可能代表了在人工流產上主要面對與承受的多是女性。
23篇回應中,20位進行了人工流產、2位選擇生下孩子、1位並未懷孕但在擔心懷孕的過程中有過人工流產的考慮。
在這些故事裡,可以看出考慮進行人工流產的過程,女性多經過反覆思量,不斷評估自我與伴侶的生命規劃、經濟條件、感情狀態等面向,有著多元的背景與原因。更可看出「支持」的重要,不論是來自伴侶、親友或醫師,都能相當程度地減輕女性的心理負荷。然而,來自社會的污名仍然相當巨大,讓她們背負沈重的壓力。
究竟她們在面對人工流產決定時走過了什麼樣的歷程呢,點擊下方圖片,一起進入瞭解她們的故事…….
+ read more

【行動】第二十三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
第二十三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以來,為響應「528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促進女性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
2019上半年美國一波加強限縮女性進行人工流產的動作引發國際討論,這股浪潮擴散到台灣,出現公投提案要求「懷孕超過8週就禁止人工流產」、「施行人工流產前應有六天思考期,並強制接受諮商輔導」,再度掀起胎兒生命與女性身體自主的論戰。為了讓社會聽見女性的需求與意見,經與健康網絡團體成員討論後,2020年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人工流產」為題,持續關注相關政策。
因考量武漢肺炎疫情嚴峻,2020年第23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將於5月28日(星期四)以線上會議方式進行,並於會後將相關意見與建言發文予衛福部,取代拜會行動。
誠摯邀請您參與此次會議,共同為台灣女性的健康權益發聲。
* 會議名稱:第23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 會議時間:2020年5月28日(四) 上午10:00
*
會議方式:線上會議,會前提供報名者視訊操作方式
* 報名方式:請於5月18日前填寫線上報名表
* 會議流程:(暫定)
時 間
內 容
9:30 - 10:40
歷屆會議成果檢視及討論
10:40 - 11:00
2020議題推動報告
11:00 - 11:30
綜合討論
11:30 - 12:00
提出行動宣言
+ read more

【直播座談會】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徘徊的那些身影
第二十三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前系列活動
「我的身體是我的,人工流產與否我決定!」
【直播座談會簡介】
人工流產是兩難的抉擇,不是對與錯的是非題,而是對未來做出的選擇
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徘徊過的人們有著什麼樣的掙扎呢?現在的他們怎麼看待當時的決定?
【參與人員】
主持人: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與談人:Amenda(Women's March
TW)、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直播時間】
5月8日(星期五),中午12點30分
【直播平台】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絲專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