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 規劃「婦女健康政策」計畫
規劃「婦女健康政策」計畫—建立婦女健康政策指標
本計畫的目的是依據行政院婦權會通過之婦女健康政策白皮書,訂定我國政府婦女健康政策指標,並參照國外健康指標建立過程,以「由下而上」、「擴大參與」的方式來建立。
什麼是婦女健康政策指標?
「指標」有不同的類型與功用,通常我們使用統計指標來檢測健康狀況的水準及改變、健康計畫及系統的執行狀況,這也同時讓我們瞭解資料完善的程度以及需要如何改善才能讓指標有意義。指標組群可以是為健康體系整體而制訂的,也可以是為不同健康領域、層面而制訂的。制定指標來檢視我們所使用策略的進展,這類指標叫做「策略檢視指標」,它提供了計畫或策略發展、執行及成果的資訊。
目前我們所要建立的指標,是政府婦女健康政策「工作指標」,以作為政府規劃婦女健康政策的工作策略與目標的依據,同時也可以用來檢視台灣婦女健康現況及政府的婦女健康政策執行狀況。
訂定婦女健康政策指標需要您的參與:
請您參考「婦女健康政策白皮書」,就您周遭的經驗,填寫「重要婦女健康問題問卷調查」(見附件),以幫助我們建立重要問題優先順序的共識。
請將填寫完的問卷寄至:twl555@yahoo.com.tw,我們將會把您的意見,與座談會的意見彙整之後,作為擬定我國婦女健康政策指標的參考。
謝謝您的參與!
+ read more

2004/12/19「台灣女人為健康而跑」路跑活動
運動與健康的關係向來密不可分,近年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紛紛指出運動除了能預防/控制心臟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還能改善心境並控制情緒。
台灣女人連線一向關心婦女健康議題,為了鼓勵婦女多參與戶外活動,並喚起婦女對自身健康的重視,我們將組「台灣女人為健康而跑」隊伍,參加2004年12月19日(星期日)由安泰人壽所主辦之「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活動。
我們除了邀請民進黨新科立委黃淑英及林淑芬委員外,現任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在參與9公里路跑比賽之後,亦會加入我們的隊伍行列,一起為台灣女人健康而跑。
時間:2004年12月19日 上午7點
地點:北市政府前廣場
路徑:3KM-- 臺北市政府廣場(新仁愛路廣場/起點)→
仁愛路四段→ 敦化南路圓環(折返)→
臺北市政府前廣場(新仁愛路廣場/終點)
+ read more

2004/11/16 小孩也要當白老鼠嗎?
十一月四日電視報導,長庚兒童醫院在國中、國小校園裏,招募子宮頸癌疫苗人體實驗的兒童、少年自願者,引起一些家長的反彈。對於醫療體系進入校園招募未成年少女一事,我們感到非常的不安,而對於醫療法中兒童、青少年、甚而嬰幼兒也可當白老鼠的規定,我們更有許多的擔憂與質疑。我們非常肯定子宮頸癌疫苗的研發,但是,此時,以兒少當實驗對象,是否有它的急迫性及正當性,是我們需要瞭解的。
什麼是子宮頸癌疫苗的人體實驗?
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的第五殺手,每年有6000多人罹患,約有900多人死亡。目前醫學界已確定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元兇,人類乳突病毒有一百多種,極少數會引發子宮頸癌,其中第16、18型引起的子宮頸癌佔了三分之二,再加上第58、52型,則佔了85.%,因此如果可以研發此類疫苗,為未感染的婦女接種,則她們日後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可大大地減少。基於這樣的推論,目前全球已有許多的實驗室或藥廠投入開發子宮頸癌的疫苗。其中默克與葛蘭素史克這兩家藥廠已進入上市前的第三期臨床實驗。在台灣,台大、長庚等醫院參與這項計畫,不同於國外前兩期臨床實驗的是,在台灣的這期實驗對象除了16-23歲的女性外,還包含10-15歲的女童及少女。為什麼子宮頸癌疫苗的人體實驗要涵蓋兒少?因為疫苗要在沒有被感染前施打才有效,就美國而言,13歲有性行為者為3%,到了15歲有性行為者為18.6%,因此,12歲開始作子宮頸癌疫苗接種是合理的假設。問題是,以目前實驗的階段、成果及我們的國情,我們有必要急急忙忙的拿小孩當實驗品嗎?
急迫性及正當性在哪裡?
雖然,國內青少年的性行為年齡漸小化,然以兒少為實驗的對象,就目前而言是否有急迫性及正當性有待商榷。首先,疫苗接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未在成人的實驗完全確立之前,不宜以兒少為實驗對象。子宮頸癌疫苗的人體實驗始於1998-1999年間,截至目前為止,歷時4、5年,雖已有兩期的實驗成果,但是它的接種方式、抗體的效力、長期效應及安全性仍需要有更大型的實驗及長期追蹤,才能確定目前的實驗結果為有效預防癌症的方法;其次,子宮頸癌的防治,除了疫苗接種,也並非全無他法。一般而言,感染和子宮頸癌有關的人類乳突病毒,到演變為侵入性癌症,通常約有10-15年的潛變期,以當前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其它檢驗技術以及局部手術、放射、化學治療,在醫藥進步的國家已能在這潛變期內發現病變,作有效的治療,而減少死亡達80%以上;此外,子宮頸癌是透過性行為傳染,安全性行為的宣導及落實也可以有效地減少性病的發生。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們不免要懷疑以兒少作為實驗對象有其它的考量。
合理的懷疑
因為子宮頸癌疫苗必須接種在未感染病毒的人身上才不會影響其實驗的結論,因此,對於參與實驗的人,必須經過審慎的檢驗,確定她沒有感染。在美國首期的臨床實驗裡有2,392個16-23歲婦女參加,其中有859個被排除於實驗結果的分析之外,有些是技術上的問題,多數是因為她們已經感染有人類乳突病毒。對研發者而言,超過1/3的參與者不適合為實驗對象,這是費時又耗財的。因此,如果鎖定年紀小又未有性行為的兒少,勢必可以減少許多的負擔,同時,將接種的年齡層降到十歲,如果,以後每幾年還要加強接種一次,這商機應該是相當可觀。
政府應盡把關的責任
92年1月立院通過醫療法的修法,將無行為能力的人也納入臨床實驗的對象,並作「盡告知義務」的規定。於是,由嬰兒到老人每一個人都成為政府「臨床實驗產業化」下為國家「拼經濟」的白老鼠。我們並不是反對在台灣進行臨床實驗,但是,對於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權益保障,政府應該有其敏感度及警覺性:哪一種的臨床實驗、在什麼樣的實驗階段、在怎樣的社會需求、迫切性下,我們認為兒少作為一個實驗對象是適當且必要的?對兒少而言,告知的意義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對這群人自由意願表達的保障在哪裡?有沒有配套的機制,如社工人員的介入?
醫療界進入校園招募志願者一事,醫療界及學校都應要檢討其是否妥當。如果進入校園是必要的途徑,正確的作法是什麼則應有更多的討論。對於此次子宮癌疫苗的臨床實驗計畫,衛生署應再作調查及評估以確保而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權益。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黃淑英
2004/11/16
+ read more

2004/11/09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一宣示「2不1支持」
民間組監督健保聯盟 宣示「2不1支持」
不要千億健保基金 不要黑箱醫院要脅
支持總額精神
2004/11/09
以表達醫療使用者聲音為宗旨的《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九日正式宣佈成立。將從民眾和醫療重度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透過聯盟團體的會員和病友群,共同監督健保制度的規劃執行過程,同時匯集病人在醫療現場的遭遇和聲音,裨能為
常常在政府和醫院健保爭執夾縫中成為祭品的民眾和病患發聲。
半年多來,聯盟成員看到許多財務、成本資訊不透明的醫院抗爭動作頻頻;而飽受不當限藥、限診、跟著醫師轉場換醫院之苦的病患,除了偶爾透過媒體揭露部分遭遇困境外,少有機會將個別的問題統整成為推動制度改善的力量。加上不論是立委訴求的「設立千億健保基金」或衛生署表明的「用SARS防治經費來補醫院財務缺口」和「調漲保費」等措施,在在都使民間團體憂心政府高層聽不到基層的聲音,會犧牲民眾和病人權益來回應醫院的抗爭壓力。因為深刻的危機感,再加上醫療主要使用者在現行的健保體制中,相當缺少制度性表達看法的管道,所以才促使社運團體集結成立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期待在健保制度規劃與執行過程中,能充分表達不同於醫院觀點的使用者心聲 。
民間督保盟成立的第一場記者會,就宣示了「2不1支持」的政策。【第1不】「不要千億健保基金」註1;【第2不】是「不要黑箱醫院要脅」;【1支持】則是「支持總額制度精神」,但要求健保局「廣納病友團體參與協商『合理總額』方案」,避免醫療重度使用者總是在成為制度規劃或執行瑕疵的犧牲者時,政府才亡羊補牢對醫療供給者施以重罰或修改計畫。畢竟醫院在收入上的錙銖必較還享有談判的空間,但病人在健康生命上的損失,可是再怎樣也無法挽回。
聯盟此次記者會的訴求即為:
1. 要求健保局「廣納病友團體參與協商『合理總額』方案」
2. 醫院公開財務和醫療成本,以理性透明的溝通方式取代黑箱式抗爭手段,和政府、民眾及病患團體共同協商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將持續發揮監督健保力量,近日將拜會衛生署長,並持續召開記者會反應民間對於全民健保的想法與意見。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起團體名單
連署團體名稱
出席者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余秋恩秘書長
台灣女人連線
蔡宛芬秘書長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王貞云辦公室主任
老人福利聯盟
吳玉琴秘書長
康復之友聯盟
王 珊常務理事
滕西華秘書長
王素卿執行秘書
勞工陣線
孫友聯秘書長
智障者家長總會
孫一信副秘書長
殘障聯盟
謝東儒秘書長
-------------------------
註1
93年9月24日立法院第五屆第六會期第三次會議中,卓伯源委員等五十九位立委連署提案,要求政府仿照「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精神,編列五年一千億之公共資金,挹注重大傷病健保財務虧損,立法院決議函請行政院研處。(資料來源: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三卷第四十期院會紀錄,頁69-71)
+ read more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一宣示「2不1支持」(2004/11/09)
民間組監督健保聯盟 宣示「2不1支持」
不要千億健保基金 不要黑箱醫院要脅 支持總額精神
2004/11/09
以表達醫療使用者聲音為宗旨的《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九日正式宣佈成立。將從民眾和醫療重度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透過聯盟團體的會員和病友群,共同監督健保制度的規劃執行過程,同時匯集病人在醫療現場的遭遇和聲音,裨能為
常常在政府和醫院健保爭執夾縫中成為祭品的民眾和病患發聲。
半年多來,聯盟成員看到許多財務、成本資訊不透明的醫院抗爭動作頻頻;而飽受不當限藥、限診、跟著醫師轉場換醫院之苦的病患,除了偶爾透過媒體揭露部分遭遇困境外,少有機會將個別的問題統整成為推動制度改善的力量。加上不論是立委訴求的「設立千億健保基金」或衛生署表明的「用SARS防治經費來補醫院財務缺口」和「調漲保費」等措施,在在都使民間團體憂心政府高層聽不到基層的聲音,會犧牲民眾和病人權益來回應醫院的抗爭壓力。因為深刻的危機感,再加上醫療主要使用者在現行的健保體制中,相當缺少制度性表達看法的管道,所以才促使社運團體集結成立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期待在健保制度規劃與執行過程中,能充分表達不同於醫院觀點的使用者心聲
。
民間督保盟成立的第一場記者會,就宣示了「2不1支持」的政策。【第1不】「不要千億健保基金」註1;【第2不】是「不要黑箱醫院要脅」;【1支持】則是「支持總額制度精神」,但要求健保局「廣納病友團體參與協商『合理總額』方案」,避免醫療重度使用者總是在成為制度規劃或執行瑕疵的犧牲者時,政府才亡羊補牢對醫療供給者施以重罰或修改計畫。畢竟醫院在收入上的錙銖必較還享有談判的空間,但病人在健康生命上的損失,可是再怎樣也無法挽回。
聯盟此次記者會的訴求即為:
1.
要求健保局「廣納病友團體參與協商『合理總額』方案」
2.
醫院公開財務和醫療成本,以理性透明的溝通方式取代黑箱式抗爭手段,和政府、民眾及病患團體共同協商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將持續發揮監督健保力量,近日將拜會衛生署長,並持續召開記者會反應民間對於全民健保的想法與意見。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起團體名單
連署團體名稱
出席者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余秋恩秘書長
台灣女人連線
蔡宛芬秘書長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王貞云辦公室主任
老人福利聯盟
吳玉琴秘書長
康復之友聯盟
王 珊常務理事
滕西華秘書長
王素卿執行秘書
勞工陣線
孫友聯秘書長
智障者家長總會
孫一信副秘書長
殘障聯盟
謝東儒秘書長
+ read more

2004 病人安全週
2004年11月7-15日-
國內首次大規模「病人安全週」開跑
由於婦女本身對自己身體的不熟悉、對屬於自己的就醫權利不清楚、以及醫生即權威的印象,加上大多數人並不經常就醫,因此除非是事態嚴重,否則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愉快的經驗經常是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楣。然而,對於醫療品質焦慮與不安、醫用關係的不良、醫療體系缺乏多元的思考觀點與友善的環境,卻都是婦女就醫時的隱憂。
從衛生署2002年成立「病人安全委員會」,討論「病人安全」議題,到2003年的全國醫療改革系列會議,所有會議過程都缺乏民間團體的參與,更沒有性別的觀點。因此婦權會的黃淑英委員在行政院婦權會提出質疑,並獲得醫政處辦理「有民間聲音的病人安全論壇」作為回應。為了使論壇能真正反應民間的聲音,因此各不同屬性的民間團體(如:婦女、老人、身心障礙、原住民等)已於2004年,分別舉辦「病人安全論壇前驅會議」,瞭解各地醫療使用者的想法與意見。並將於2004年11月13日舉辦「病人安全論壇」。
台灣女人連線所負責主辦的「病人安全論壇-婦女前驅會議」,業已於2004年7-8月間在台北、宜蘭、台中與台南等四地舉辦了五場座談會,邀請不同地區的婦女團體共同協辦,並和各階層、不同族群的婦女一起討論及分享「自己」愉快/不愉快的就醫經驗。座談會主要的訴求是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透過召開座談會的方式,瞭解並收集女性對於病人安全的想法及經驗。
台灣女人連線已於10月底將座談會之結論報告提送衛生署,並將於11月13日上午9點藉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建國分部報告,希望藉由「病人安全論壇」的活動喚醒女性對自身權益的爭取、做個聰明的「醫療使用者」。
時間:2004年11月13日 上午9點
地點: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建國分部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地下一樓)
歡迎各界參加!
詳情請參考 病人安全週活動訊息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