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拜會台中市政府衛生局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於22日南下台中,與台中縣木棉花愛線關懷協會等團體代表一同拜會台中市衛生局曾梓展局長。
會中理事長黃淑英針對女性健康議題如HPV疫苗、政府提升性別健康意識之宣導政策等提出建言。同時邀請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響應2021年「為女著紅」活動,喚起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 read more

【活動紀實】拜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台灣女人連線陳書芳秘書長於12日南下高雄,與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高雄市新住民文創意能協會之代表一同拜會高雄市衛生局黃志中局長。
會中秘書長陳書芳針對女性健康議題如HPV疫苗等提出建言,期望地方衛生單位的施政能更符合女性需求。同時邀請高雄市政府響應2021年「為女著紅」活動,喚起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 read more

【記者會】在乎生產數歷史新低? 請編好編滿產檢預算...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在乎生產數歷史新低? 請編好編滿產檢預算!
新聞稿
11/24/2020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
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是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
產檢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檢視近10年產檢預算決算內容,可發現政府每年編列的預算數都少於實際支出(僅2015年例外),2019年預算少了近6千萬元(見附件一)。預算理應隨著懷孕人數下降而減少,但政府的預算不足並非反應懷孕人口或新生兒的減少,其下降比例仍高於出生率的下降。以2019年為例,活產孕婦數減少2%、新生兒數減少2%,但產檢預算減少了10%。而今年衛福部提出的2021年產檢預算僅3.9億,分配到每個產婦身上約為2,500元,僅為依照國健署孕婦產前檢查補助金額3,715元之2/3。(註)
國健署表示,預算不足之處會以「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基金」(下稱菸捐)來補齊。然而補助孕婦產前檢查為每年固定執行之內容,理應在公務預算內編足,不應該以不確定的「菸捐」來支應,讓人質疑政府對於少子女化問題的重視僅止於口惠。
受限預算不足 產檢項目無法增加,影響照護品質
菸捐是用來「提升健康照護品質」的,當菸捐用於補足例行產檢公務預算的不足,便排擠了提升胎兒及孕婦健康措施的經費。
以產檢次數為例,國際先進國家的產檢數都已訂在12-14次之時,我國還停留在10次。而當國際間都以二至三次的超音波作為基本產檢項目時,台灣補助的超音波仍只有一次。當胎兒超過40週、有晚期超音波或其他需求時,就只能由產婦自行負擔或醫師自行吸收。以日本為例,政府提供14次產前檢查,並於第20、30週時進行超音波檢查。
近年來,「妊娠糖尿病」盛行率逐漸上升。根據台大醫院的資料,近年的罹病比率驟升至12%-15%。研究指出,曾經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未來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高於健康孕婦。因此,台灣女人連線屢次要求政府應將妊娠糖尿病檢測列為產檢常規項目。但衛福部總以「沒有經費」為由拒絕。因為經費的捉襟見肘,無法增加產檢次數、超音波檢查及孕婦糖尿病篩檢等項目,產檢品質無法提升。孕婦及胎兒的照護被打折扣,這是政府「重視」少子女化的展現嗎?令人遺憾!
同工不同酬?!產檢給付額低於健保給付
政府補助的產前檢查不僅預算不足,連補助的檢查項目,包含:醫師診察費用及實驗室檢驗費用的給付金額都比一般健保給付低
(見附件二)!以例行產檢門診為例,給付的金額為267/214元(醫院/助產所),但一般健保給付額為304元。梅毒檢查,健保給付70元,產檢僅給付30元。這種一國兩制的待遇,不僅是對醫師/助產師的剝削,更是對女人身體的歧視!
保障孕婦健康,生出健康的寶寶是少子女化社會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但是看到政府編列預算的態度,我們感受不到「國安問題」被認真對待。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以下呼籲:
* 衛生福利部應編列足額產前檢查年度預算
* 產檢項目給付金額應與健保給付價一致
* 提高產檢次數至12次
*
將二至三次超音波檢查與「妊娠糖尿病」檢查列為常規產檢補助項目
註:產檢補助總額為4,915元。其中有1,200元來自於菸捐。
-------------------------
附件一:2012年至2021年產檢預算結算情形
單位:千元
年度
預算數
決算/結算數
不足數
2012
573,683
759,148
-185,465
2013
573,683
654,573
-80,890
2014
723,688
734,959
-11,271
2015
757,020
724,542
32,478
2016
664,069
692,799
-28,730
2017
597,662
658,966
-61,304
2018
578,825
606,093
-27,268
2019
520,658
579,695
-59,037
2020
468,592
-
-
2021
398,303
-
-
-------------------------
+ read more

【投稿】政府推適齡生育變相壓迫女性!生育不只是女人...
作者: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陳苡安、實習生白辰宇
近年來,由於少子化的關係,政府積極鼓勵人民生育,並推廣一系列的適齡生育宣導。然而,這些似是而非的資訊使生育的重擔成為女性專屬的責任,讓人不禁懷疑,孩子的健康和發展難道只取決於婦女的生育年齡嗎?而男性在生育當中的角色又是什麼?
國健署歷年提供的資料中一再強調,35歲以上女性早產或生出低出生體重兒的機率較高,因此女性應把握25至29歲的最佳生育時機。然而,一個孩子要能夠健康、完好的長大,並不全歸因於先天的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後天的成長因素也極為重要。
其實,父母的身心狀況及家庭資源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發展。2017年一項丹麥的研究證實,年紀較長的母親在初為人母時,能夠有更好的處事能力,養育態度也更正向,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社會與情緒問題也較少。2016年的研究也顯示,晚生育與孩子有較好的健康狀況和教育程度有正相關性。
再者,近來有多篇研究顯示,男性健康狀況及年齡對生育力及小孩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國健署的宣導品中對於男性責任的著墨卻只有零星幾句。
2018年英國BMJ的研究顯示,男性生育年齡越高會增加嬰兒出生時罹患併發症的風險。而即便仰賴生殖技術,男性50歲以上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會降低。
此外,2019年有研究指出,男性腰圍過粗會影響生育力,而國健署的資料顯示,103至106年台灣成年男性中有46.1%腰圍過粗。
此外,政府一再宣導:生育要趁早規畫,不要因為學業和職涯規畫而忽略了婚育計畫的重要。然而,「趁早規畫」並不代表一定要「早生」。難道女性就應該為了生育而放棄個人的生涯規劃?其實,生涯規劃也不一定是婦女決定晚生育的唯一原因。有研究指出,女性晚生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找不到穩定的伴侶。
以上種種皆顯示,生育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責任。將高齡生育對新生兒的影響過於偏重在女性身上,不僅是一種壓迫,也忽視了「男性的角色」以及「台灣高齡產婦的配偶年齡多比產婦更高」的事實。政府不應提供偏頗、不充分的資訊來壓迫女性,又強化男性生育力不朽的迷思。
本篇刊於《自由廣場》(2020.10.23)
+ read more

【記者會】她們本來就有病? HPV疫苗不良反應個案聯合...
她們本來就有病?
HPV疫苗不良反應個案聯合記者會(Ⅱ)
新聞稿
2020.10.14
9月10日HPV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受害者敗訴,對於所有HPV疫苗受害者及其家庭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女孩在沒有病史、健康的狀況下,接種HPV疫苗後不久出現嚴重疼痛症狀,後確診為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在時序上很難排除接種與疾病的關連。但是,應該為國民健康把關的衛福部不但沒有重視這種關連的可能,反而以不實的說法及無效的研究證據駁回救濟,並和人民興訟;更召開記者會指控法律凌越專業。我們很擔心這樣的社會氛圍會影響司法,也不禁讓人質疑衛福部和藥廠站在同一邊。
2016年Bella的事件經媒體披露後,台灣女人連線陸續接獲18位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個案。其中15人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有8人與Bella有相似的經歷及診斷。目前總共有9件個案申請救濟,其中5件申請已被駁回,2案予以救濟,2件審議中。被駁回的案例中,1案在「被」上訴中;1案一審敗訴準備上訴;另2案正在一審程序中。
原來不是運動傷害 更不是成長痛
這些女孩的父母在第一時間都沒有意識到孩子身體的疼痛可能與疫苗有關。因為孩子們都在國中階段,大多以為是「成長痛」或「運動傷害」,而錯誤地奔波於中醫、骨科及小兒科等,求醫無門。後來才知道是自體免疫出了問題,可能和施打疫苗有關,因而申請救濟。而政府在面對可能的不良反應時,關心的是:如何「公關處理」,慎防成為「媒體事件」,而非對不良反應受害者的醫療協助或相關處置。
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及家長們不但經歷身心極度的傷痛,而衛福部擺明了和人民「對幹」的態度,再度傷害了他們!
無法接受的救濟審議結論及訴訟答辯
比較3個救濟案審議的結論:16歲及13歲罹患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的女孩,因為「研究顯示疫苗不會增加幼兒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不予救濟,另一位17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女孩,因為「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性」,予以救濟;請問,這是什麼邏輯?此外,檢視衛福部所謂的大型實證研究,我們發現,其一研究在它的研究限制上註明了「此研究的對象為歐、美人,其結論不能應用於亞洲、非洲人身上」、「還需要更大型的相關研究來佐證此研究結論」;而另一研究,其研究經費來自藥廠,研究者或是在藥廠工作,或得到藥廠研究經費者支持、或持有藥廠股份,有嚴重的利益衝突。而研究比較的是施打HPV疫苗和打B肝疫苗者,並非沒有施打者。這樣的研究可以下結論說,「疫苗不會增加幼兒型類風濕關節炎風險」嗎?
實證科學並不是全貌,也不是絕對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並不是孰對孰錯的賠償概念,而是給予為公共福祉而特別犧牲之個人社會救濟,同時也在蒐集疫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做為疫苗安全性之參考,本應從寬認定醫學上難以釐清的關聯。再者,科學的研究其實都只驗證一部份的事實,並非真相,也不是絕對。例如,在這些所謂的大型研究中,並沒有亞洲人的代表性,而且結論多是「無法建立因果關係」、「無證據顯示有關係」,並非「排除可能的關連性」。政府與人民為何要成為這樣敵對的關係?
依據目前全球HPV疫苗施打的情形,疫苗是安全的,但並不代表沒有副作用或嚴重不良反應。在日本與瑞典,若在接種後有疑似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國家會提供研究、醫療協助並累積疫苗相關資訊,做為未來政策決定的參考。然而,在台灣,衛福部卻始終以專業的傲慢將這些不良反應摒除在外。這樣的態度除了對疑似不良反應患者是種傷害,更讓這些病例永遠不會與HPV疫苗有關,無法累計長期資料,等於變相掩護疫苗傷害。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以下呼籲:
一、政府應落實前次記者會中承諾的不良反應個案之「本土研究」及關懷。
二、施打HPV疫苗前,請家長充份瞭解接種同意書的內涵。接種後若有不良反應,儘快向衛生單位通報。
HPV疫苗不良反應個案及其父母之心聲
* 痛痛女孩Nicole的公開信
* 痛痛女孩Sharon的心路歷程
* Sharon父母公開信
* Jolin父母公開信
* Penny媽媽心路歷程
* Amber爸爸的心路歷程
* Bella爸爸的心路歷程
【影片】記者會現場
+ read more
【會議】衛生福利政策專題討論會「生育權保障熱點法律...
衛生福利政策專題討論會以「生育權保障熱點法律議題探討」為主題,邀集關切國民生育權之各領域專家,進行焦點座談以匯成建言,供政府機關作政策參考,使生育權保障之法規更加縝密、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與會者包括衛生福利部社會暨家庭署、婦產科醫學會代表、兒科醫學會代表、相關婦女權益倡議團體機關(構)代表。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擔任專家與談人。
與會者大合照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發言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