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政策論述

【投書】被妥協的女性健康
【投書】被妥協的女性健康
法國在去年(2018)12月拒絕展延某廠牌「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安全許可,因為該產品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有關連,因此,該產品在歐洲全面下架。此產品在台灣也經食藥署核准上市,是目前廠商主推女性隆乳的類型。   早在2011年美國食藥署已察覺乳房植入物和淋巴癌的關聯。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都對外發出警訊。歐美國家都有積極的行動,如:『蒐集國內女性的使用情形、受害人數、研議使用者登錄制度』等。在台灣,食藥署僅發一紙公文給相關醫學會及廠商,要求善盡告知責任,把這攸關女性健康的把關丟給他人了事;對於國內此產品的使用狀況,以及一年內393個ALCL的案例中,有無和乳房植入物相關聯,都漠不關心。   2018年9月我們便要求衛福部將這個可能致癌的相關資訊加入隆乳及乳房重建手術同意書中,讓使用者知道。截至目前,衛福部竟因為某外科醫學會遲遲不回應而擱置。已經快半年了!台灣女人連線因此於日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並警示社會。   某外科醫學會為何不考慮女人的健康而積極回應政府,不得而知,或許從他們對於記者會的反應可以揣測一二。記者會後,醫師們就積極地提供如下資訊給記者:『這都發生在西方國家』、『發生率很低』、『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等。我們感佩他們為了消除女人的焦慮而做了專業的表達,但因較缺乏使用者的同理心,恐被解讀成鼓勵繼續使用無妨或為廠商說話。   事實上,女人身體植入物的危害不止這一樁,除了乳房植入物,還有一種用在處理尿失禁及子宮脫垂的植入物,名為「陰道人工網膜」。此網膜是被植入在陰道壁內,加強其支撐的能力。在術後有時會發生它突出至陰道內、腹腔內、出血等嚴重狀況,導致長期疼痛、發炎、甚而死亡。眾多國外受害女性對國家及廠商提起集體訴訟。因此, 2017年起紐西蘭、澳洲及英國相繼宣布將之全面禁用或禁用在處理子宮脫垂;美國則要求廠商3年後提出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臨床實驗證明,才可繼續核可上市。   台灣呢?女人不僅毫不知情,且近年使用者也在增加!而衛福部的作為竟然只是要求廠商3年內每半年提交一個安全性報告!台灣有沒有「陰道人工網膜」的受害者?有!根據全民健保資料,近3年來,平均每年都有超過1500人在使用此類產品;而2017年申報「陰道人工網膜」外露修復的有279件,這樣的數字不容政府忽視。我曾經訪談過3位受害者。她們都認為網膜會外露是因為自己沒做好個人的健康管理,沒有一個女人懷疑是植入的醫療器材的問題。   我為台灣女人的善良和缺乏資訊感到辛酸。   日前立法院在制訂「醫療器材管理法」。其中對於高風險器材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要「建立使用者登錄制度」,無法有效地做上市後追蹤及監測,失去立法的意義。草案目前已經進入協商的階段,但是仍處於停滯中,不是因為草案對於健康、安全的把關不足,而是藍綠卡在醫事團體的利益糾葛中,相持不下。   在這種「利益擺中間、健康放兩旁」的醫療管理環境裡,特定團體想滿足會員的需求、廠商只圖謀股東的利益、政府不願意得罪專業團體,女人的健康關關、次次地被忽略。   因此,女人,妳的健康只有靠自己爭取及捍衛,才不會「被妥協」!   本文刊於自由廣場        
+ read more
【投書】生產事故救濟 ─ 生小孩是國家的大事
【投書】生產事故救濟 ─ 生小孩是國家的大事
近日來因為「2018生產事故救濟報告」出爐,引起社會諸多的矚目。我們很樂見生產事故救濟的制度抒解了婦產科醫師的壓力,也化解了產科醫師斷層的問題。但是,這個制度的立法有更重要、更深沈的意義卻沒有在報導中呈現出來。那就是,國家認同生小孩不僅是個人的事,更是國家/社會的大事,因此,讓婦女生產無後顧之憂是國家的責任!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是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推動近13年的法案,當初因為看到女人生產發生事故後身心受創以及訴訟中醫病資訊不對等的劣勢而引發行動。最後由林淑芬、蘇清泉及黃昭順立委在2015年提案通過,規範生產時發生女人、新生兒或胎兒死亡、重大傷害事故的救濟制度。   在推動過程中,很多人質疑,生小孩是個人的事,事故發生為什麼要國家來救濟?其他醫療事故,是不是也要由國家來救濟?事實上,生產和生病是很不一樣的。   的確,女人因希望有自己的孩子而生產。然而,於此同時,她生育的孩子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勞工、公務員、教師、軍人、醫師、護理師等。女人生產和國家的人力資源、國民健康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   但是無論醫療技術多麼精進,公共衛生多麼完善,生產一直都存在著生死難測、難以控制、也不會消失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醫療的不確定性、醫療院所裡醫師或系統性的疏失或錯誤、國家政策的不當或不足、女人個人的體質或行為。但是,不管事故的原因來自何處,承受傷痛的就是女人。因此,當女人背負「永續生命」的使命而甘冒風險,無私地付出時,國家應該要站出來承擔這個風險的發生。   國家如何承擔這樣的風險?它有四個面向:關懷、救濟、真相及提升醫療安全/品質。   首先,醫療院所成立生產事故關懷小組,關心及協助事故產婦及家人;其次,國家成立生產事故救濟基金,及時補償受害者,不論事故發生在家中、路途或醫療院所,只要和生產相關或不排除相關性就給予給付;再者,不處罰醫療機構及醫療人員,以期他們願意誠實地呈現真相,作事故原因分析,並提改善計畫;最後,政府建立機制監督醫療體系「除錯」的落實,以確保生產的醫療安全及品質。   因此,這是一個以保護女人為主體,讓女人生產無後顧之憂為出發點的法案,它的效益減緩了醫療事故的爭議,提升未來醫療的品質。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法案會是世界首例的理由。將它窄化成解決醫療糾紛為主的法案,不僅失去立法的意旨,也讓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驕傲失色!   本篇刊蘋果日報        
+ read more
【投書】給台灣女人產科開放醫院
【投書】給台灣女人產科開放醫院
作者:台灣女人連線副秘書長 陳書芳 報載衛福部正研議推動「周產期照護網絡」,每縣市至少一家重點醫院提供周產期照護,並設開放醫院,讓診所醫師可到醫院使用設備與人員,為產婦接生。產科將有更多資源,真是令人欣喜的訊息。   台灣女人連線推動「產科開放醫院」多年,最主要目的在滿足女性從產檢到接生都由同一醫師負責的期待,以獲得更完善的照護。   為什麼需要產科開放醫院 因為產檢醫師對產婦懷孕過程有一定的參與,較能掌握她的健康與醫療情形,由產檢醫師親自接生會讓女性較有安全感。台灣女人連線曾經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民眾期待「產檢醫師」與「接生醫師」為同一人。然而,產房設備與人員對基層婦產科診所是沈重的負擔,因此越來越多診所只做產檢而不接生,也使得有意願接生的醫師多數必須留在醫院,限制了選擇。   如果產婦因交通、信賴等因素選擇就近的診所產檢,至生產時再到有接生設備的醫院生產,接生醫師及產婦可能因為不熟悉彼此,使得過程增加了許多不安與不確定的因素。女性若想產檢與接生同一位醫師,多數就必須選擇到醫院做產檢。相較於診所,醫院不僅耗時,更是高感染的環境,對懷孕女性有諸多不便。   衛福部的規劃值得肯定 台灣女人連線為推動產科開放醫院,與各方討論協調,發現主要的困難來自醫院的意願低落。於醫院而言,開放的誘因很低,因為對醫院的正面效益難以想像,但立即就有接生費怎麼算、人員磨合、醫療糾紛責任劃分等疑慮。因此在與衛福部討論的過程中,建議先從公立醫院開始推行,待成效較為明朗後,再說服其他醫院加入。目前衛福部提出的「周產期照護網絡」有意建立產科開放醫院,將可讓此制度規劃往前更進一步,期待明確的內容能早日問世。   建立產科開放醫院模式,目的在由主管機關做制度性的規範與調整,保障醫師權益、提高醫院開放意願,進而符合女性產檢及接生醫師為同一人的期待。而「開放醫院」模式更能改變民眾就醫習慣,促進國家致力的「分級醫療」。期待由產科開始,推及至其他科別,讓「開放醫院」模式成為台灣醫療體系的常態。   本篇刊於自由廣場    
+ read more
【會後新聞稿】女性注意!衛福部未核准陰道回春儀器!
【會後新聞稿】女性注意!衛福部未核准陰道回春儀器!
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停止將女人的陰道當提款機!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18.08.30  近年來醫美的觸角已無所不及,由臉部、胸部、腹部、臀部到了陰部。許多醫美診所打出聳動的廣告:「女人的放鬆是男人出軌的開始」、「親密不緊密 幸福拉『緊』報」,行銷「陰道回春」療程以緊縮「私密處」,改善親密關係。事實上,這種療程的安全及有效性,一直備受爭議。今年7月30日美國食藥局(FDA)提出警訊:FDA從未核准任何能量儀器(雷射及電波)用於「陰道回春」,它缺乏臨床醫學證據的支持,可能對女性造成嚴重傷害!   台灣食藥署對雷射/電波器儀的核准使用範圍主要在一般外科,但業者及醫療診所卻以「適應症外使用」(Off Label Use)為名,違法浮濫使用。綜觀業者刊登的廣告及資訊,充斥大量「不健康」、「似是而非」、「適應症外使用」的字眼,並影射男女、夫妻關係不良是因「陰道」而起,製造女性恐慌創造手術需求,從女人的身體上營利,也迫使女性承擔不必要的健康風險。這樣的手法除了讓女性產生不必要的壓力,更讓民眾對女性身體及親密關係有錯誤理解跟想像。   停止從女人身上製造商機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陰道回春」通常泛指以非手術性的方法,例如,雷射或電波,處理陰道鬆弛、陰道萎縮乾燥或瘙癢、性交時疼痛、排尿時疼痛等症狀。但「回春」並非醫療用語,已違反醫療法第86條,且目前不論美國或台灣雷射、電波儀器核准的適應症主要是燒灼、切除或凝結身體的軟組織,即使用在婦科,也是在處理子宮頸癌或菜花等。生殖器醫美整形、治療更年期、尿失禁或性功能相關的症狀都不是儀器核准的項目,缺乏科學實證,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知。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將生產與陰道鬆弛連結,導致親密關係不幸福,這是非常不恰當、不公平的暗示及連結。隆乳、抽脂至陰道鬆弛,不斷地恫嚇女性,徹底將女人陰道當提款機。美國FDA都提出警訊,但我國政府管理單位仍視若無睹,讓女性身體暴露在不健康的風險中,是國家對女性健康的漠視。更提出呼籲,女性的身體隨著時間及生理進程的改變是正常且自然的,不應藉此製造恐慌與商機。   國內未核准醫療器材使用於「陰道回春」 黃淑英常務理事指出,政府主管單位應說明醫療器材是否適用適應症外使用,其規範為何,並加強稽查醫美機構及儀器廠商適應症外使用之濫用與違法使用。此外,相關單位也應加強取締醫美機構或部落客對女性生殖器醫美整型違法廣告,加重罰則,發佈警訊以提升女性及醫療提供者對於生殖器醫美的認知及加強不良事件通報機制。   食藥署簡任技正錢嘉宏說明,目前國內沒有核准醫療器材用於治療「陰道回春」相關適應症,醫療器材的廣告需依仿單內容。   醫事司簡任技正黃純英表示,衛福部在2016年公告「不正當方式宣傳」的範圍,包括不能標榜生殖器官整形、不能進行誇大醫療效能或者類似聳動用語,包括「回春」等。對於醫療器材廠商與醫美業者的廣告,會再請衛生局查處。   醫事司科長呂念慈表示,醫療機構若違反86條,廣告內容有不符,最重可處停業,但目前業者多利用模糊字眼,衛生局需要更多時間了解才能具體開罰。   醫事司簡任技正黃純英表示,食藥署在相關通報機制和醫療行為會嚴加督促,更進一步合作,相關問題後會再琢磨處理。   林淑芬委員表示,醫療器材用在陰道回春,就是違法使用,衛福部需有更積極的管理。   黃淑英常務理事說,近來政府對醫美亂象的管理多有作為,頗見成效。在生殖器醫美的部分還需更積極,別讓女性的健康處於風險之中,對醫療器材的管理需要更嚴謹的掌握。   相關報導 衛福部:未核准醫材用於陰道回春 違者罰鍰 婚姻幸福靠陰道回春?婦團籲停止將女人身體當提款機 婦女注意!陰道回春儀器衛福部未核准  
+ read more
別以「母愛」壓迫女性
別以「母愛」壓迫女性
台灣女人連線年初進行了「二○一七生育議題問卷調查」,其中的「母嬰同室」這兩日引起討論。過程中看到許多媽媽的血淚經驗,更加證實了親子同室政策有檢討改進之必要。    七十%以上的女性認為產後於醫療院所中,「母嬰同室」的時間應該由產婦自己決定,顯示女性想要決定自己與新生兒的共處時間,而不是被硬性規定。    然而,政府為提倡母乳哺育,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認證。這看似成功、溫馨的政策,實際操作上卻出現醫療院所為求良好認證成績,以幾近強迫的方式要求母親配合的現象。不少產婦都抱怨,醫院強推親子同室,讓甫生產完的媽媽根本無法休息。忽視母親的需求與自主性,對母親並不親善。更營造出不哺餵母乳就不是好媽媽的氛圍,帶給母親巨大身心壓力。    同時,在衛教訊息中,鮮少哺餵母乳之外的選擇、說明與輔導,讓有哺餵困難或選擇不哺餵母乳的母親僅能自己摸索。例如,在目前的孕婦健康手冊中,哺餵資訊僅有母乳親餵,更以「最貼心的哺育方式」敘述。但,哺餵嬰兒不只母乳一種方式,提供的資訊不應偏重,更不應帶有價值判斷。    近年來,多有研究指出促進哺餵母乳帶給女性壓力與焦慮,國際間針對母乳哺育議題亦有諸多反省與修正,主要方向為:友善母親照護,尊重哺育方式是女性自主的選擇。政府應給予母親及大眾充分且正確的嬰兒哺育資訊,以利選擇。並以「支持」母乳哺育,代替「促進」母乳哺育。    討論這個議題,並非否認母乳的益處,更不是反對親子同室。而是呼籲政府重視執行過程中對母親選擇的尊重,給予母親專業支援,而不是將媽媽當作追求數據達標的工具。更要提倡支持女性哺育選擇的態度,避免形塑「母乳哺育」為尊、「母乳等於母愛」此等價值觀,以「母愛」二字壓迫女性。     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106年10月20日自由廣場    
+ read more
終止心/血管健康的性別盲!
終止心/血管健康的性別盲!
本文刊登於2017年第38期「心報」   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據衛福部統計,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婦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的3-4倍。但是,心/血管疾病長期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並以對待男性的方式對待女性;而政府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程度也遠不及婦癌。近二十幾年來,國際上已有諸多的研究證實因為男女生理/構造、生命經驗的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臨床表現都有性別的差異,忽略這些差異容易使女性陷入健康風險,世界心臟學年會更在2014年喊出「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盲」!   看見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已是國際上多年的趨勢,回首台灣,民眾、政府及醫療領域相對地缺乏心/血管疾病的性別意識。台灣女人連線自2005年開始這個議題的倡議,近年來醫療體系有一些的關注與討論,然而在營造友善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環境上我們還有許多工作尚待完成。去年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在林俊立執行長的領導下積極地推動心/血管健康的性別意識,今年和台灣女人連線合作3月的「為女著紅」─主題「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鼓勵女性保持活躍生活來促進心/血管健康;更在今年7月及10月的季刊以女性心/血管健康為主題,提昇性別差異的意識。我們肯定並感謝基金會的主動與努力!   除了提升民眾的意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落實有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臨床醫療。除了培育醫學生具備健康的性別意識外,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有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訂定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的指引。同時,政府也應編列預算鼓勵醫學領域進行本土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之研究,以期制定出完善的女性健康照護政策。   提升社會對心/血管疾病的性別意識需要各方力量一起推動,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的引領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力量投入,例如政府的支持、企業的公益推廣、更多醫療領域的努力及民間團體的積極配合等,讓台灣逐步成為對女性心/血管健康友善的國家。   作者: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黃淑英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