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第二十四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
第二十四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以來,為響應「528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促進女性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婦女健康,推動婦女健康相關法案與政策,「代理孕母」一直是重點議題。不孕者的悲傷處境我們感同身受,但面對女性被物化、商品化,並深陷傳宗接代、性別刻板等父權觀點的束縛中,以及對兒童權益、法律與倫理可能造成的衝擊等考量,我們認為「代理孕母」是否制度化還需要更廣泛的討論與權衡,釐清可能造成的影響。
目前國健署正積極擬定代理孕母相關草案,然而,此次修法過程卻未曾與社會對話,這樣一項對女性與兒童權益有深遠影響的政策,政府應該要讓各方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並充分聆聽。衛福部對此議題曾做過的意見蒐集是2004年舉辦的「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及2012年的「代理孕母公民共審議會議」,此外也進行過問卷調查。且不論兩次會議的與會成員人數極少、參加民眾並未做到利益迴避、會議資料有所編頗,問卷調查隱含誘導問答等未盡之處,僅就會議及問卷均已年代久遠,便不足以支持此次修法。
因此,第二十四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代理孕母行不行」為主題,以具有女性觀點的角度深度檢視代理孕母議題,提出符合女性自主的意見,以作為政策擬定的參考。
* 會議名稱:第二十四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 會議時間:2021年5月28日(星期五)上午9:30
*
會議地點:南港展覽館一館503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5樓)
*
參加對象:婦女健康網絡成員及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每團體以2人為限;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 報名方式:請於5月7日前填寫線上報名表
* 會議流程:(暫定)
時間
內容
09:00-09:30
報到
09:30-10:30
歷屆會議成果檢視及討論
10:30-11:00
2021議題推動報告
11:00-11:30
綜合討論
11:30-12:00
提出行動宣言
13:30-
拜會衛生主管機關
+ read more
-1.png)
第二十四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前會「代理孕母...
隨著〈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於立法院完成一讀程序,爭議20多年的代理孕母議題再度浮上抬面。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婦女健康,推動婦女健康相關法案與政策,「代理孕母」一直是重點議題。不孕者的悲傷處境我們感同身受,但面對女性被物化、商品化,並深陷傳宗接代、性別刻板等父權觀點的束縛中,以及對法律與倫理可能造成的衝擊等考量,我們認為「代理孕母」是否合法還需要更廣泛的討論與權衡,釐清可能造成的影響。
目前國健署正積極擬定代理孕母相關草案,然而,此次修法過程卻未曾與社會對話,這樣一項對女性與兒童權益有深遠影響的政策,政府應該要讓各方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並充分聆聽。衛福部對此議題做過的意見蒐集,是2004年舉辦的「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及2012年的「代理孕母公民共審議會議」,此外也進行過問卷調查。且不論兩次會議的與會成員人數極少、參加民眾並未做到利益迴避、會議資料有所編頗,問卷調查隱含誘導問答等未盡之處,僅就會議及問卷均已年代久遠,便不足以支持此次修法。
因此,第二十四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代理孕母行不行」為題,以具女性觀點的角度深度檢視代理孕母議題,提出符合女性自主的意見,並向民眾宣導說明,同時蒐集民間意見,以作為政策擬定的參考。
行動一:「代理孕母行不行」座談會
場次
日期
時間
協辦單位
地點
台北
3/25
14:00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70-1號14樓
新北
4/14
14:00
新北市婦女服務中心(由社團法人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承接)
新北市婦女服務中心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區運路111號3樓
高雄
4/18
13:30
高雄市新住民文創藝能協會
高雄市苓雅區尚勇路9-2號
行動二:「代理孕母行不行」網路直播系列座談會
日期
主題
直播影片
3/16
借腹生子?懷孕外包?什麼是代理孕母?
FB YT
3/25
代理孕母不只是出借子宮!
FB YT
4/22
最佳利益可能嗎?代孕制度對兒童的影響
FB YT
4/29
懷孕義工?代理孕母可以有酬?
FB YT
5/06
關於代理孕母我們需要想更多
FB YT
+ read more
【活動紀實】拜會台中市政府衛生局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於22日南下台中,與台中縣木棉花愛線關懷協會等團體代表一同拜會台中市衛生局曾梓展局長。
會中理事長黃淑英針對女性健康議題如HPV疫苗、政府提升性別健康意識之宣導政策等提出建言。同時邀請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響應2021年「為女著紅」活動,喚起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 read more

【活動紀實】拜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台灣女人連線陳書芳秘書長於12日南下高雄,與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高雄市新住民文創意能協會之代表一同拜會高雄市衛生局黃志中局長。
會中秘書長陳書芳針對女性健康議題如HPV疫苗等提出建言,期望地方衛生單位的施政能更符合女性需求。同時邀請高雄市政府響應2021年「為女著紅」活動,喚起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 read more

【記者會】在乎生產數歷史新低? 請編好編滿產檢預算...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在乎生產數歷史新低? 請編好編滿產檢預算!
新聞稿
11/24/2020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
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是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
產檢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檢視近10年產檢預算決算內容,可發現政府每年編列的預算數都少於實際支出(僅2015年例外),2019年預算少了近6千萬元(見附件一)。預算理應隨著懷孕人數下降而減少,但政府的預算不足並非反應懷孕人口或新生兒的減少,其下降比例仍高於出生率的下降。以2019年為例,活產孕婦數減少2%、新生兒數減少2%,但產檢預算減少了10%。而今年衛福部提出的2021年產檢預算僅3.9億,分配到每個產婦身上約為2,500元,僅為依照國健署孕婦產前檢查補助金額3,715元之2/3。(註)
國健署表示,預算不足之處會以「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基金」(下稱菸捐)來補齊。然而補助孕婦產前檢查為每年固定執行之內容,理應在公務預算內編足,不應該以不確定的「菸捐」來支應,讓人質疑政府對於少子女化問題的重視僅止於口惠。
受限預算不足 產檢項目無法增加,影響照護品質
菸捐是用來「提升健康照護品質」的,當菸捐用於補足例行產檢公務預算的不足,便排擠了提升胎兒及孕婦健康措施的經費。
以產檢次數為例,國際先進國家的產檢數都已訂在12-14次之時,我國還停留在10次。而當國際間都以二至三次的超音波作為基本產檢項目時,台灣補助的超音波仍只有一次。當胎兒超過40週、有晚期超音波或其他需求時,就只能由產婦自行負擔或醫師自行吸收。以日本為例,政府提供14次產前檢查,並於第20、30週時進行超音波檢查。
近年來,「妊娠糖尿病」盛行率逐漸上升。根據台大醫院的資料,近年的罹病比率驟升至12%-15%。研究指出,曾經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未來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高於健康孕婦。因此,台灣女人連線屢次要求政府應將妊娠糖尿病檢測列為產檢常規項目。但衛福部總以「沒有經費」為由拒絕。因為經費的捉襟見肘,無法增加產檢次數、超音波檢查及孕婦糖尿病篩檢等項目,產檢品質無法提升。孕婦及胎兒的照護被打折扣,這是政府「重視」少子女化的展現嗎?令人遺憾!
同工不同酬?!產檢給付額低於健保給付
政府補助的產前檢查不僅預算不足,連補助的檢查項目,包含:醫師診察費用及實驗室檢驗費用的給付金額都比一般健保給付低
(見附件二)!以例行產檢門診為例,給付的金額為267/214元(醫院/助產所),但一般健保給付額為304元。梅毒檢查,健保給付70元,產檢僅給付30元。這種一國兩制的待遇,不僅是對醫師/助產師的剝削,更是對女人身體的歧視!
保障孕婦健康,生出健康的寶寶是少子女化社會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但是看到政府編列預算的態度,我們感受不到「國安問題」被認真對待。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以下呼籲:
* 衛生福利部應編列足額產前檢查年度預算
* 產檢項目給付金額應與健保給付價一致
* 提高產檢次數至12次
*
將二至三次超音波檢查與「妊娠糖尿病」檢查列為常規產檢補助項目
註:產檢補助總額為4,915元。其中有1,200元來自於菸捐。
-------------------------
附件一:2012年至2021年產檢預算結算情形
單位:千元
年度
預算數
決算/結算數
不足數
2012
573,683
759,148
-185,465
2013
573,683
654,573
-80,890
2014
723,688
734,959
-11,271
2015
757,020
724,542
32,478
2016
664,069
692,799
-28,730
2017
597,662
658,966
-61,304
2018
578,825
606,093
-27,268
2019
520,658
579,695
-59,037
2020
468,592
-
-
2021
398,303
-
-
-------------------------
+ read more

【投稿】政府推適齡生育變相壓迫女性!生育不只是女人...
作者: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陳苡安、實習生白辰宇
近年來,由於少子化的關係,政府積極鼓勵人民生育,並推廣一系列的適齡生育宣導。然而,這些似是而非的資訊使生育的重擔成為女性專屬的責任,讓人不禁懷疑,孩子的健康和發展難道只取決於婦女的生育年齡嗎?而男性在生育當中的角色又是什麼?
國健署歷年提供的資料中一再強調,35歲以上女性早產或生出低出生體重兒的機率較高,因此女性應把握25至29歲的最佳生育時機。然而,一個孩子要能夠健康、完好的長大,並不全歸因於先天的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後天的成長因素也極為重要。
其實,父母的身心狀況及家庭資源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發展。2017年一項丹麥的研究證實,年紀較長的母親在初為人母時,能夠有更好的處事能力,養育態度也更正向,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社會與情緒問題也較少。2016年的研究也顯示,晚生育與孩子有較好的健康狀況和教育程度有正相關性。
再者,近來有多篇研究顯示,男性健康狀況及年齡對生育力及小孩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國健署的宣導品中對於男性責任的著墨卻只有零星幾句。
2018年英國BMJ的研究顯示,男性生育年齡越高會增加嬰兒出生時罹患併發症的風險。而即便仰賴生殖技術,男性50歲以上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會降低。
此外,2019年有研究指出,男性腰圍過粗會影響生育力,而國健署的資料顯示,103至106年台灣成年男性中有46.1%腰圍過粗。
此外,政府一再宣導:生育要趁早規畫,不要因為學業和職涯規畫而忽略了婚育計畫的重要。然而,「趁早規畫」並不代表一定要「早生」。難道女性就應該為了生育而放棄個人的生涯規劃?其實,生涯規劃也不一定是婦女決定晚生育的唯一原因。有研究指出,女性晚生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找不到穩定的伴侶。
以上種種皆顯示,生育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責任。將高齡生育對新生兒的影響過於偏重在女性身上,不僅是一種壓迫,也忽視了「男性的角色」以及「台灣高齡產婦的配偶年齡多比產婦更高」的事實。政府不應提供偏頗、不充分的資訊來壓迫女性,又強化男性生育力不朽的迷思。
本篇刊於《自由廣場》(2020.10.2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