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健康

【活動紀實】日本學者拜會台灣女人連線
【活動紀實】日本學者拜會台灣女人連線
今日(5日)來自日本琦玉醫科大學婦產科學系石原理教授及秋田大學環境保健科前田恵理助教來到台灣女人連線訪問人工生殖議題,席間還有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吳嘉玲教授及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生龔文翎參與討論。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向與會者說明台灣人工生殖補助的情形,也討論到與精卵子/受精卵捐贈及代孕相關的倫理議題。過程中彼此都認識到兩國制度上設計的差異,擴展了未來相關政策討論的深度。          
+ read more
【投書】被妥協的女性健康
【投書】被妥協的女性健康
法國在去年(2018)12月拒絕展延某廠牌「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安全許可,因為該產品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有關連,因此,該產品在歐洲全面下架。此產品在台灣也經食藥署核准上市,是目前廠商主推女性隆乳的類型。   早在2011年美國食藥署已察覺乳房植入物和淋巴癌的關聯。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都對外發出警訊。歐美國家都有積極的行動,如:『蒐集國內女性的使用情形、受害人數、研議使用者登錄制度』等。在台灣,食藥署僅發一紙公文給相關醫學會及廠商,要求善盡告知責任,把這攸關女性健康的把關丟給他人了事;對於國內此產品的使用狀況,以及一年內393個ALCL的案例中,有無和乳房植入物相關聯,都漠不關心。   2018年9月我們便要求衛福部將這個可能致癌的相關資訊加入隆乳及乳房重建手術同意書中,讓使用者知道。截至目前,衛福部竟因為某外科醫學會遲遲不回應而擱置。已經快半年了!台灣女人連線因此於日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並警示社會。   某外科醫學會為何不考慮女人的健康而積極回應政府,不得而知,或許從他們對於記者會的反應可以揣測一二。記者會後,醫師們就積極地提供如下資訊給記者:『這都發生在西方國家』、『發生率很低』、『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等。我們感佩他們為了消除女人的焦慮而做了專業的表達,但因較缺乏使用者的同理心,恐被解讀成鼓勵繼續使用無妨或為廠商說話。   事實上,女人身體植入物的危害不止這一樁,除了乳房植入物,還有一種用在處理尿失禁及子宮脫垂的植入物,名為「陰道人工網膜」。此網膜是被植入在陰道壁內,加強其支撐的能力。在術後有時會發生它突出至陰道內、腹腔內、出血等嚴重狀況,導致長期疼痛、發炎、甚而死亡。眾多國外受害女性對國家及廠商提起集體訴訟。因此, 2017年起紐西蘭、澳洲及英國相繼宣布將之全面禁用或禁用在處理子宮脫垂;美國則要求廠商3年後提出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臨床實驗證明,才可繼續核可上市。   台灣呢?女人不僅毫不知情,且近年使用者也在增加!而衛福部的作為竟然只是要求廠商3年內每半年提交一個安全性報告!台灣有沒有「陰道人工網膜」的受害者?有!根據全民健保資料,近3年來,平均每年都有超過1500人在使用此類產品;而2017年申報「陰道人工網膜」外露修復的有279件,這樣的數字不容政府忽視。我曾經訪談過3位受害者。她們都認為網膜會外露是因為自己沒做好個人的健康管理,沒有一個女人懷疑是植入的醫療器材的問題。   我為台灣女人的善良和缺乏資訊感到辛酸。   日前立法院在制訂「醫療器材管理法」。其中對於高風險器材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要「建立使用者登錄制度」,無法有效地做上市後追蹤及監測,失去立法的意義。草案目前已經進入協商的階段,但是仍處於停滯中,不是因為草案對於健康、安全的把關不足,而是藍綠卡在醫事團體的利益糾葛中,相持不下。   在這種「利益擺中間、健康放兩旁」的醫療管理環境裡,特定團體想滿足會員的需求、廠商只圖謀股東的利益、政府不願意得罪專業團體,女人的健康關關、次次地被忽略。   因此,女人,妳的健康只有靠自己爭取及捍衛,才不會「被妥協」!   本文刊於自由廣場        
+ read more
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緣起】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健康殺手,2013-201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增加了14%。但是,女性常因不了解風險與症狀而錯失預防、檢查或治療的機會。   其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臨床反應有性別差異,女性應了解這些差異以提升對心血管健康的警覺,進而做預防及檢查。同時,培養活躍的生活習慣,促進心血管健康。   2019年「為女著紅」—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一起為女性的心血管健康把關!     【知識補給站+】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性別差異?點我了解詳情 ➔➔哪些運動可以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點我了解詳情 ➔➔女性有哪些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點我了解詳情     【為女著紅,抽好禮】  ❤ 活動步驟: * 於3/8(五)「為女著紅日」穿上紅色衣飾並拍照 * 於3/8(五)將照片上傳個人臉書,同時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 在「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的置頂貼文下方留言:「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1501887220103594/posts/2049368112022166/    ❤ 獎項:參加上述活動,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有機會獲得: * 歐姆龍血壓計(1名) * 500元7-ELEVEN禮券(50名)    ❤ 抽獎方式: 我們將從「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的置頂貼文下方的留言者中抽出幸運得獎者,同時看所抽出的人是否有在3/8(五)上傳穿紅色衣飾的照片於個人臉書,因此請記得將上傳照片的貼文設為【公開】,以便參加抽獎活動。     【注意事項】 * 「著紅行動」臉書抽獎活動至2019年3月8日24:00截止,得獎名單於3月13日公布於「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 * 得獎者請於3月18日前私訊回覆得獎人資料,包括:收件者姓名、地址及電話,逾時不補。 * 贈品將於3月底前以郵局掛號寄出 * 贈品寄送僅限台灣地區,若因資料不全、有誤,而導致贈品郵件退回、冒領、遺失者,恕不另行補發。 *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保留活動修改之權利        
+ read more
【行動】台灣女人連線拜會宜蘭縣衛生局
【行動】台灣女人連線拜會宜蘭縣衛生局
台灣女人連線副秘書長陳書芳與執行秘書陳苡安今日(25日)拜會宜蘭縣衛生局局長徐迺維,針對女性心血管健康、HPV疫苗及開放醫院進行討論與分享。副秘書長陳書芳於會中邀請宜蘭縣衛生局響應2019年「為女著紅」,也提到在執行HPV疫苗全面施打政策時重視對學生及家長的衛教的重要性,並且也與衛生局討論宜蘭縣「開放醫院」的可能性。   徐局長身為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對於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活動「為女著紅」表示支持,甚至主動安排於衛生局3月8日記者會上請出席者皆傳著紅色衣飾響應活動,可見宜蘭縣衛生局對婦女健康之重視。局長也分享了衛生局在執行HPV疫苗全面施打政策時所面臨的困難與宜蘭縣目前的「開放醫院」模式。  
+ read more
【投書】生產事故救濟 ─ 生小孩是國家的大事
【投書】生產事故救濟 ─ 生小孩是國家的大事
近日來因為「2018生產事故救濟報告」出爐,引起社會諸多的矚目。我們很樂見生產事故救濟的制度抒解了婦產科醫師的壓力,也化解了產科醫師斷層的問題。但是,這個制度的立法有更重要、更深沈的意義卻沒有在報導中呈現出來。那就是,國家認同生小孩不僅是個人的事,更是國家/社會的大事,因此,讓婦女生產無後顧之憂是國家的責任!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是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推動近13年的法案,當初因為看到女人生產發生事故後身心受創以及訴訟中醫病資訊不對等的劣勢而引發行動。最後由林淑芬、蘇清泉及黃昭順立委在2015年提案通過,規範生產時發生女人、新生兒或胎兒死亡、重大傷害事故的救濟制度。   在推動過程中,很多人質疑,生小孩是個人的事,事故發生為什麼要國家來救濟?其他醫療事故,是不是也要由國家來救濟?事實上,生產和生病是很不一樣的。   的確,女人因希望有自己的孩子而生產。然而,於此同時,她生育的孩子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勞工、公務員、教師、軍人、醫師、護理師等。女人生產和國家的人力資源、國民健康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   但是無論醫療技術多麼精進,公共衛生多麼完善,生產一直都存在著生死難測、難以控制、也不會消失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醫療的不確定性、醫療院所裡醫師或系統性的疏失或錯誤、國家政策的不當或不足、女人個人的體質或行為。但是,不管事故的原因來自何處,承受傷痛的就是女人。因此,當女人背負「永續生命」的使命而甘冒風險,無私地付出時,國家應該要站出來承擔這個風險的發生。   國家如何承擔這樣的風險?它有四個面向:關懷、救濟、真相及提升醫療安全/品質。   首先,醫療院所成立生產事故關懷小組,關心及協助事故產婦及家人;其次,國家成立生產事故救濟基金,及時補償受害者,不論事故發生在家中、路途或醫療院所,只要和生產相關或不排除相關性就給予給付;再者,不處罰醫療機構及醫療人員,以期他們願意誠實地呈現真相,作事故原因分析,並提改善計畫;最後,政府建立機制監督醫療體系「除錯」的落實,以確保生產的醫療安全及品質。   因此,這是一個以保護女人為主體,讓女人生產無後顧之憂為出發點的法案,它的效益減緩了醫療事故的爭議,提升未來醫療的品質。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法案會是世界首例的理由。將它窄化成解決醫療糾紛為主的法案,不僅失去立法的意旨,也讓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驕傲失色!   本篇刊蘋果日報        
+ read more
【記者會】妳知道隆乳可能有淋巴癌的風險嗎?
【記者會】妳知道隆乳可能有淋巴癌的風險嗎?
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妳知道隆乳有淋巴癌的風險嗎? 記者會新聞稿 2019.02.23 今年2月初,15名法國女性因為使用乳房植入物導致健康危害,集體對法國政府和製造商提出刑事訴訟,指控欺騙和危及生命。事實上,法國在去年12月已拒絕展延某廠牌「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安全許可,因為其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的關聯。在台灣,此廠牌的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經食藥署核准上市,許多女性正在使用此產品。但主管機關卻沒有積極的作為,民眾對此事件毫無所悉,讓女性的健康處於風險之中。   什麼是BIA-ALCL ALCL是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可能出現在身體的許多部位。美國FDA在2011年指出有些ALCL的發生和乳房植入物可能有關聯,稱之為BIA-ALCL(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這是屬於免疫系統的癌症,不是乳癌。美FDA日前表示BIA-ALCL病例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8年9月有457件案例,其中九例已死亡。在有紀錄植入物表面類型的334筆資料中310例為絨毛型,約佔九成。   國際間的作為 * 美國FDA早於2011年便提出BIA-ALCL,針對此病提出風險警訊,並持續蒐集更新相關病例與研究; * WHO於2016年警示BIA-ALCL是淋巴癌的特有形式,但因為缺乏全球報告與乳房植入物的使用數據,確切的病例數難以掌握; * 英國成立專家諮詢小組審查乳房植入物相關風險,截至2018年9月有45例確診病例;正在擬訂強制性的醫療植入物登記計劃; * 澳洲提醒醫護人員,並持續調查國內情形,截至2018年共有72筆病例; * 加拿大對BIA-ALCL的潛在風險進行審查並持續監控,亦提醒醫護人員,截至2019年1月有22起確診病例; * 德國已有立法建立國家登記制度的倡議,以改善對乳房植入物等醫療植入物的管控; * 法國於2016年要求絨毛型植入物的製造廠需提出生物相容性測試;去年12月拒絕展延某品牌絨毛型植入物的安全許可;今年2月召開公聽會,與會專家呼籲禁用此品牌絨毛型植入物,但不贊成已經使用的患者進行預防性手術。 * 歐盟專案小組則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來禁止絨毛型植入物的使用。   台灣有沒有BIA-ALCL病例? 根據健保資料,在105年台灣有393人因ALCL就醫,是否跟乳房植入物有關不得而知。因為政府沒有掌握植入物使用的資料,對產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沒有上市後的監測;同時,醫護人員及使用者可能也在沒有警覺的情況下忽略病況,因而沒有通報。   相較各國積極作為,台灣政府僅在2011年及2017年透過公文要醫師進行評估、告知與觀察,並發佈產品安全警訊,但沒有積極地對研議如何對國內使用情形進行調查與瞭解,讓女性健康處於風險之中。   我們認為政府除了被動地等待不良事件通報,需有更積極配套作為。因此呼籲政府: * 建立全國乳房植入手術登錄制度,以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 * 將BIA-ALCL相關說明加入乳房整型/重建手術說明書,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理解與警覺 * 加強醫療人員及使用者對BIA-ALCL的認識及保持對疾病的敏感度   附件 說明一 乳房植入物依材質分為鹽水袋和矽膠袋,依其表面狀況分光滑面型和絨毛面型。美國FDA因為安全考量在1992年宣佈禁用矽膠乳房植入物,台灣隨後跟進,一直到2008年才逐步開放果涷矽膠乳房植入物,目前台灣使用的植入物中絨毛型約佔七至八成。而國外BIA-ALCL現有的病例中,大多發生在絨毛型植入物。   說明二 BIA-ALCL示意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