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參政

【記者會】「地方制度法修法,女性參政不落下」婦女團體聯合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記者會】「地方制度法修法,女性參政不落下」婦女團...
拓展基層女性參政機會,縮減女性參政城鄉差距 地方制度法修法,女性參政不落下 婦女團體聯合記者會   今天(1月13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排審《地方制度法》草案,婦女團體協同立法委員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應趁此次《地方制度法》修法,將第33條「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修改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同時呼籲內政部盡快提出相應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以拓展基層女性參政機會,縮減女性參政城鄉差距,邁向政治參與50:50的性別均勢。   立法委員吳思瑤指出各級議會中,越往基層,女性民意代表比例越低,2022年大選結束後,直轄市議員女性比例為39.79%、縣(市)議員36.02%、鄉(鎮、市、區)民代表26.15%。全國681個鄉鎮市民代表選區中,仍有318個選區沒有女性當選,比例高達47%,可見女性在基層的政治參與,需要更強的法律基礎來支持,應該將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現行婦女保障名額改為性別比例原則,未來也有可能保障到男性。今天內政委員會排審《地方制度法》多項草案,呼籲徐欣瑩召委將婦女保障名額修法一並納入討論,民進黨委員也十分樂意召開多場公聽會凝聚各界修法共識,期待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可以成為全台灣女性參政的基本保障。   立法委員范雲表示,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委員會,在最新的第40號一般性建議才提到,各國30%女性參政的比例已經不夠了,委員會建議各國用法律條文設定更高的比例,希望在達到男女各半、共享決策權,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顯見台灣目前的制度已經不足。2011年行政院就已經將《地方制度法》婦女保障名額修法納入《性別平等政策綱領》,過去十年間,內政部也多次召開會議,會議的共識都是要修正《地方制度法》,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改成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呼籲徐欣瑩召委就婦女保障名額修法召開公聽會,讓女性平等參政的法案不被忽略丟下。   立法委員黃捷說,會期即將結束,上週快到週末才突然知道要排審《地方制度法》,婦女保障名額的修法草案來不及送進委員會,非常可惜。《地方制度法》在1999年納入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條款後,已經過了26年,台灣性別平等與女性政治參與都有長足進展,該繼續前進的時候到了。例如澎湖縣6個選區中,只有1個選區有婦女保障名額,在這樣的結構下,女性要參政困難重重,期待這次《地方制度法》在討論首都副市長人數等議題之外,也將重要的平等議題納入,一直延續到下會期進入更細緻的討論。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有鼓勵政黨提名優秀女性的作用,但是已無力進一步促進女性參政,只剩保底作用,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共識。今天記者會上由台大政治系黃長玲教授提供的數據顯示,台灣「零女性選區」與「零女性選區」的現象非常頑強,而且絕大多數發生在人口數較少的小選區中,顯示女性參政城鄉差距的問題仍然難以克服。先不計入直轄市選區,縣市議員135個選區中,40個選區裡面一名女性當選人都沒有,佔比30%,平地原住民的零女性選區比例更高佔38%,山地原住民的的零女性選區比例更高達42%,期待立法院將婦女保障名額改革納入審查,也呼籲內政部盡快提出修法版本,積極破除基層女性參政城鄉差距的緊箍咒。   婦女救援基金會黃淑玲董事說,台灣民主不斷前進,但政治上仍然有一些陋習,例如喝花酒應酬,在地方政治中還是非常普遍,應酬為的就是要鞏固人脈,但這樣的場合女性政治人物是被排除的,只有大幅提升女性參政的比例,才能打破以男性為主的場域行之有年的政治陋習,所以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提升到三分之一,也是可以深化台灣民主的重要改革。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綠紅說,1996年的時候,彭婉如女士正是為了爭取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進入民進黨內規而遇害,一直到1999年《地方制度法》納入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條款,確實發揮鼓勵各政黨培力女性參政的功能,但法律畢竟運行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已經跟不上社會進步的步調,今天的呼籲很簡單,就是希望法律跟得上時代,讓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成為擴大支持女性參政的基礎,特別要打破偏鄉地區女性難以參政的政治生態,呼籲朝野立委對婦女保障名額改革這一制度性議題多加討論,讓四分之一保障進展到三分之一,最終實現50:50的終極目標。   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陳儀軒表示,相較於男性,台灣女性參與政治有更多門檻要克服,特別是社會上對女性仍有不少刻板印象,認為女性要以照顧結婚生育、照顧家人為先,不該投注所有心力拓展職業生涯,但是對男性就不會有類似的期待。此外,女性參政比起男性,更容易面臨性騷擾、性暴力的威脅,種種因素讓女性難以踏入政治場域,卻更容易中途離開已經花費心力經營的選區與人脈,可見制度性的保障仍然十分必要,呼籲《地方制度法》盡快修法,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改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林沛瀅說,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這幾年致力於培力女性參選里長,親身接觸基層女性政治參與歷程,深深感受到基層女性為公共事務貢獻心力的熱情,但也發現困難重重,期待婦女保障名額制度盡快完成改革,支持更多女性投入政治領域。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袁秀慧表示,目前的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只能保障到應當選人數四人以上的較大選區,三人以下的選區不在保障範圍內,若將四分之一提升到三分之一,就可以將應當選人數三人以上的選區都納入保障範圍,而且未來「保障名額」若改為「性別比例原則」,《地方制度法》的設計就會很明確地讓地方層級的參政制度往國際上50:50的性別均勢邁進。      
+ read more
【活動紀實】台灣女人連線會同婦團拜會內政部長劉世芳交流女性參政議題
【活動紀實】台灣女人連線會同婦團拜會內政部長劉世芳...
台灣女人連線於1/8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立法委員范雲,一同拜會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討論地方制度法中提高女性保障名額的比例,以及新增政黨法中規範政黨必須撥用一定比例的補助金用於培訓、促進女性參政。 劉世芳部長對於促進女性參政的提議皆表達支持與肯定,並表示會再與團隊研擬實施方向。 期望台灣的政治體制能朝向多元民主邁進,讓在政治環境中處於劣勢的女性能有更多參政的機會。      
+ read more
【記者會】「夠了!沙豬政客閉嘴!」婦團聯合記者會
【記者會】「夠了!沙豬政客閉嘴!」婦團聯合記者會
  「夠了!沙豬政客閉嘴!」 下架性別歧視候選人 記者會新聞稿  2019年12月20日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一個月的白熱化階段,竟有男性政治人物ㄧ再以失格言論詆毀女性,甚至以「衰尾查某」、「不像女人的女性」、「女人拉票可以拉到房間」等字眼侮辱女性候選人,占有一半選票的女性選民生氣了!今天(12月20日),勵馨基金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召開、台灣展翅協會、台灣女性學學會、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台南市性別平等促進、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召開聯合記者會,嚴正譴責發表性別歧視語言的政黨與候選人,要求其道歉、負起言行責任,並呼籲民眾審慎思考,用選票下架性別歧視的候選人。   歧視言論使受暴婦女難脫困境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應該要下架性別歧視的候選人!因為他們的歧視言論,將使受暴婦女難以脫離困境。」   在勵馨的服務經驗中,性別歧視的文化氛圍,往往就是受暴婦女的困境來源。例如,將家運不順的問題,以一句「衰尾查某」歸咎到女性身上,藉此合理化對她的言語羞辱和肢體暴力。   暴力防治不能治而不防。除了暴力發生後的緊急協助,更需要透過性平教育,及早預防。遺憾的是,近日這些政治人物的發言,做了最壞的示範,大開性別平等的倒車,不只強化既有的歧視氛圍,更讓女性繼續成為人們發洩情緒的對象,對於性別暴力的防治只有雪上加霜。   不是失言而是惡意詆毀 籲相關政治人物道歉 政治人物的攻擊言論、惡意的謾罵批評,社會或媒體往往以「失言」解讀。但婦女團體一致認為這並非是失言,而是惡意詆毀。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再次聲明:「我們不認為是失言,而是故意為之,大家可以看到,所談及的這些人都是非常資深的政治人物,當年婦女團體推動性平三法,這些政黨和候選人都曾參與其中。」   發表失格言論的政治人物意圖挑起社會的仇女情緒,並且鞏固有相同價值觀的選民族群,周于萱表示:「這必須要譴責的,婦女團體花了數十年推動性平三法,希望為台灣社會打造為尊重性別、尊重多元的社會,可是這些人的一舉一動都讓台灣的性別平等環境倒退。」各界婦女團體疾聲要求,這些政治人物應該為性別歧視的言論道歉,也呼籲選民睜開雪亮的眼睛,下架性歧視的候選人。   性別歧視就是性騷擾 在教育場域並不難發現,學生會模仿名人或政治人物的語言,若是不當且惡意的言論,難免會成為霸凌或是歧視的負面教材,讓許多在一線為性別教育平等而努力的教育工作者憤怒!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蔡易儒表示:「連日相關的新聞事件都成為性別教育的負面教材,身為一個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師團體,我們很生氣!」她舉例,當老師教導學生應該尊重性別多元的特質、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政治人物卻帶頭用「不像女人」這樣的字眼惡意批評他人,她厲聲對相關政治人物喊話:「真的是夠了!這樣我們要怎麼樣教小孩阿!」並強調,性別歧視就是性騷擾,是性暴力的延伸,讓受害者落入敵對環境。現場她呼籲所有老師,面對連日的性別平等負面教材,應該好好與學生溝通,不讓下一代成為帶頭歧視、批評他人的人。   拒絕讓性別歧視成為選舉語言 即使性平三法落實十多年,但台灣傳統的政治文化:持續將女性看作政治與國家的客體,甚至不斷灌輸社會仇女與厭女思想的作為,仍存在於部分守舊的父權政黨中。   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表示:「女性參政路仍然是充滿困難,各種與能力無關的特質被拿出來放大檢視,甚至成為攻擊的標的。」她指出近期的選舉語言氛圍,讓台灣的民主、平等與性別意識倒退三十年,批評相干政治人物沒有跟上人權的價值,「性別歧視不應該是一種政治語言,而這些發言不只傷害女性政治人物,也傷害整個社會、尤其是努力工作、認真發展事業的婦女。」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指出,「這次選舉,我們看到社會倫理價值正在崩壞、向下沉淪,政治人物缺乏反省的能力。」,她更強調,選舉場合是保有正式攻防的場域,而非以任何性別歧視與偏見的語言謾罵、攻擊。   台灣女性學學會前任助理韓宜臻也表示:「除了這些歧視女性的言論滿天飛,也看到部分候選人藉由抹黑、攻擊同志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並強調女性跟同志不是政治提款機,歧視言論只會造成社會更加對立與分化。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社工師陳彥君最後呼籲社會大眾,台灣作為民主國家,別讓失控的言論自由荼毒下一代性別平等。   ------------------------- 附件:政治人物失格言論列表─2018-2019年   台北市市長 「台灣女生,不化妝就上街嚇人」(柯文哲,2018) 「陳菊是比較肥的韓國瑜」(柯文哲,2019)   獨立候選人 「軍國大事,後宮不宜干政」(郭台銘,2019)   各政黨候選人 「成熟的女人像一碗湯,煮熟的時候趕快喝,再不喝就會焦掉」(韓國瑜,2018) 「未來我當高雄市長……若有一千個工作機會,我就親妳的臉一下;若來投資給高雄一萬個工作機會,我就以身相許,晚上跟妳睡覺!」(韓國瑜,2018) 「那個查某人夭壽…肥滋滋那一個,走起路來像隻大母豬!」(吳敦義,2018) 「鳳凰飛走了,進來一大堆雞」(韓國瑜,2019) 蔡賴配是『武大郎跟潘金蓮蓋棉被』,頭齊腳不齊」(韓國瑜,2019) 「女人沒生過孩子,不懂父母的心」(張善政,2019) 「衰尾查某!」(吳敦義,2019) 「你老公拉票拉到門口沒拉到還反而被拉走,女人拉票可以拉到客廳、房間去」(謝龍介,2019) 「蔡英文算個女性嗎?我非常疼惜女性,除了那種不像女人的女性,像陳菊、蔡英文啦!」(邱毅,2019)        
+ read more
婦女及性別團體呼籲新內閣應符合性別平等及多元平權
婦女及性別團體呼籲新內閣應符合性別平等及多元平權
    今年2月初,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Antonin Scalia辭世,繼任人選受到熱烈討論。有人訪問現任三位女性大法官之一Ruth Bader Ginsburg到底要有幾位女性大法官才夠,她回答:9位(也就是全部),聽到的人無不感到驚訝,但她反問了一個問題:「有很長一段時間九位大法官都是男性,也沒有看到有人覺得奇怪啊!」   這段話代表著我們在政治層面對不同性別有著不同的期待;事實上,在經濟、教育、職場等各層面,我們對於不同性別的期待都是不同的,這種期待上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生命經驗。我們希望透過參政,女性政務官能夠將女性特有的生命經驗與觀點帶入決策階層,以利我們的政府做出更具性別意識與多元平權精神的政策。   當然,我們不期待必須要像Ginsburg法官所說的要求所有的政務官都由女性擔任才表示女性在參政權益的爭取上獲得成功。事實上,在馬英九執政八年期間,女性政務官的比例不斷下降,最低甚至到1/9;2015年,新任的地方政府女性閣員比例也多未達1/4。婦女團體提出女性閣員性別比門檻已數十年,但不論中央或地方的女性政務官人數都持續下降,這樣的趨勢讓人擔心。因此,在新政府上任的前夕,我們在此重申女性政務官人數應達1/3的立場。   最後,必需要補充的是,即便1/3女性出任政務官的門檻達成,對上2/3的男性仍有數量上的差距,因此我們也建議政政府在組織內閣人事時,不論男女都應該挑選具備性別意識且未有相關不良紀錄者出任;並且強烈要求未來閣員接受性別教育。      
+ read more
民間團體監督後馬時代,倒數一年--你睡好!我死好?
民間團體監督後馬時代,倒數一年--你睡好!我死好?
         馬英九總統在就任滿七周年前夕,接受專訪時指出,他當總統不會午夜夢迴、自怨自艾,他覺得做了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情,「我晚上睡得很好」。馬總統似乎還沉溺於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績」當中,難道馬總統不知道在總統官邸一牆之外的廣大台灣人民,每天早上醒來雙眼都充滿血絲,白天猛灌提神飲料撐過,過著低薪過勞的艱困生活嗎?這七年來,台灣社會在馬英九的執政之下,不僅婦女地位倒退魯、勞工實質薪資史上最大倒退、舉債也是史上最高、對財團減稅史上最多、經濟依賴中國加劇、人權倒退史上最大、環境破壞與土地強徵哀嚎遍野等等事蹟,族繁不及備載。     民間團體在馬總統520執政滿七周年當天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懇請馬總統睜開惺忪的雙眼,看看這七年來台灣社會真實現況,安穩睡了七年,最後一年也該醒醒吧!請馬總統深刻體恤民間疾苦,躬身自省,提出福國利民的施政方針,如此方能擺脫「無能」的歷史定位。       檢視馬總統的性別政策,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認為,自2008年馬英九上任7年來,台灣性別不評等排名從第四名(2008)下降到第五名(2012),婦女地位不進反退。更進一步檢視各項婦女人權指標,馬政府七年任期中,女性參政、人身安全指標慘不忍睹,健康政策支票跳票,性別平等淪為馬政府的口號。       2008年馬英九先生上任後即提出政務官女性比例不得低於1/4,八年內不得低於1/3,然檢視馬團隊歷次女性閣員的比例,最高比例為2012年陳沖時任行政院長,女性閣員比例為22.9%,馬政府女性閣員比例從未達到1/4,更遑論1/3,甚至到毛內閣只剩下12.8%!女性的聲音與需求無法進入決策中。女性暴力一直是婦女重要議題,2008年、2012年馬英九先生均提出應強化反性別暴力之行動,然2007年台灣女性家暴人數為52,773人,到2013年增加為76,396人,增加了44.8%;而性侵害案件則從6,037件增加為9,159件,增加了51.7%,台灣婦女人身安全環境情況是每下愈況。更遑論說要「扶老護幼」,結果上星期立法院才剛通過一個空殼的長照服務法。       此外,馬英九在2008年即承諾將設置「生育風險補償機制」,卻一直到2012年才推出試辦計畫,原本三年的試辦計畫,卻因衛福部的專橫與無能,硬將不相干的醫糾補償與生產風險補償綁在一起,致使生產風險補償機制法制化遙遙無期,試辦計畫可能因經費短缺無疾而終!       過去七年來,女性整體權益排名往後退,馬英九先生卻只知政爭、國共合,看不到女性的需求無法被照顧、人身安全環境惡化,婦女團體七年來多次提醒馬先生重視婦女政策的落實,但馬先生依然故我,根本是「馬目」不仁,難怪每天可以睡得安穩!!        
+ read more
翻轉個屁?性別平權大「不」走!婦團公布地方政府一級主管性別比例聯合記者會
翻轉個屁?性別平權大「不」走!婦團公布地方政府一級...
    2014年地方大選前,婦女新知基金會為督促地方首長候選人正視婦女與性別平等,提出四項各地方政府皆有能、有權、有責積極落實的女性政見,聯絡縣市首長候選人邀請簽署。其中第一項女性政見,是「積極縮減女性男性間權力、決策與影響力之差距」,請縣市長候選人承諾「縣(市)府一級主管應擇具有性別敏感度之人選擔任,且任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婦女新知基金會亦整理選前各地方政府一級主管的性別比例,發現大選前所有縣市的女性一級主管皆不及三分之一,女性主管比例明顯偏低。   今天婦女新知基金會與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勵馨基金會、女學會、台灣女人連線多個婦團召開聯合記者會,公布選後新一任「地方小內閣」的性別比例。儘管選舉結束後,許多縣市換黨執政,呈現一片新氣象,但截至今年1月5日止,各地方政府的副首長、正副秘書長及一級機關首長仍壓倒性地以男性為主,選前全國地方政府女性一級主管平均佔17%,選後則是19%,只增加2%,可說毫無進展。女性與男性的在地平權共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陳宜倩拿出台中市政府新團隊的合照,照片中只有兩位女性,其他人全是男性。她問:其他二分之一的人口到哪去了?陳宜倩表示,地方政府的女性主管低,不易把女性的生命經驗帶進決策,例如前陣子很多人談論遭受性騷擾的經驗,男性友人才非常驚訝地發現,原來身邊女性親友遭受性騷擾的經驗這麼普遍。縣市首長應該更重視女性人才,提高女性主管比例。陳宜倩說,除了生理性別,也希望一級主管能有性別意識,如六都女性一級主管比例最低的台中市,就可以好好加強小內閣的性別意識作為補救,並非生理男性就不可能有性別意識,只是需要加把勁互相學習不同的經驗,廣納多元想法。陳宜倩也提醒各縣市首長,婦團在選前除了要求一級主管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還要求首長們積極促進女性職場權益,並提出促進性別平等及同志權益之願景及具體策略,於任期內逐步實現,婦團將會繼續監督。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公布所有縣市選前、選後各地方政府小內閣的性別比例。其中金門縣政府完全沒有女性一級主管,比選前尚有一名女性主管還退步;由林佳龍市長領導的台中市政府,30位一級主管中只有2名女性,女性僅佔7%,不但是六都中表現最糟,還是所有縣市中倒數第二名;至於基隆市、嘉義市、苗栗縣政府的女性一級主管都只佔11%。22個縣市中,只有屏東縣政府的女性一級主管達三分之一以上(41%),僅新竹市(32%)、花蓮縣(28%)、高雄市(25%)三個地方政府女性一級主管達四分之一以上。紀惠容肯定屏東縣達到任一性別不少於三分之一的目標,也期許優秀的女性人才能持續留下來,避免像中央曾經任命許多女性部會首長,但隔一段時間就被換掉。   台灣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秀惠說,地方首長總是強調用人唯才,那如何終結「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性別歧視的傳統觀念?就是要看到女性人才。她公布直轄市及市區長的性別比例,指出六都中,新北市有29個區,卻沒有任何一位女性區長,希望朱市長這樣的政治明星能更重視女性的才能。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三個市都變天,而且出現非常年輕的市長,但三個市不管選前、選後,都沒有出現任何女性區長,希望新任首長能積極讓女性的觀點進入決策。區長市第一線接觸在地民眾的職位,施政的時候帶入女性觀點特別重要。   女學會理事、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吳燕秋指出「進步榜前三名」,第一名桃園市女性一級主管比例增加17.24%,屏東縣增加13.64%,再來是花蓮縣增加了11.11%。吳燕秋肯定這三個縣市增加女性一級主管,但也指出,前三名中只有屏東縣女性一級主管比例達到三分之一以上,桃園市和花蓮縣雖有進步但仍未達標。吳燕秋感慨,台灣戰後地方自治史已經七十年,但走到今天,地方政府決策圈的性別比例竟還如此失衡,希望這次表現不錯的縣市能繼續維持、更上一步,其他縣市也能逐步跟上。   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洪芳婷公布「倒退嚕前三名」,台中市選前女性一級主管還有三趴出頭,但選後只剩6.67%,退步幅度最大,也是六都最後一名,新北市、新竹縣的女性一級主管,選後分別少了6.90%、6.43%,分列「倒退嚕」第二、第三名。洪芳婷指出,參政條件對女性依然非常不利,地方議會選舉對女性參政已有保障,中央不分區立委也保障女性不少於二分之一,但回頭看政治任命職,女性的參政路依然荊棘重重。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新北市和台南市市長都是連任,朱立倫市長和賴清德市長又是未來可能競爭總統大位的政治明星,偏偏新北市退步幅度佔上第二名、台南市女性主管比例沒有增加,兩位市長應該主動把更多女性的聲音帶入決策圈,否則我們要如何相信未來他們若有人成為我們的總統會帶領台灣成為性別平等的國家!洪芳婷也呼籲,各縣市都有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希望所有新一任的縣市首長都能讓這些委員會好好發揮,保障女性權益,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各級行政人員的性別意識。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秀怡說,基金會當時提的四項女性政見中,這項應該是最容易做到的,沒想到選後全國各地方政府女性一級主管的比例還是不到兩成。林秀怡也指出,婦團幾次蒐集各縣市一級主管的資料,發現很多縣市並沒有統一公布一級主管名單與性別,也沒有進行最基本的性別統計,她呼籲各地方首長應公布並隨時更新一級主管的性別比例,接受人民監督。   出席團體:婦女新知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台灣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女學會、台灣女人連線 相關投書請見新官上任 地方內閣性別比例不及格!    
+ read more